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輕軌」的查詢結果共654筆

近年高雄發展迅速,不論是公共建設、產業發展都有長足的進步,包括亞洲新灣區的5G AIoT創新園區、橋頭科學園區,或是輕軌第2階段等,都為高雄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也提升高雄的就業機會,讓知名建商如興富發..

高雄綠廊道左營計畫完工了!高雄市政府指出,在防疫警戒期間,持續推動建設,左營計畫完工消彌鐵道兩側長年以來的隔閡,實現縫合都市紋理,煥然一新的景觀將促進新舊社區共榮發展,目前全區已開放供民眾使用。

國家住都中心推出新北市淡水區「淡海安居」、「淡金安居」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之委託專案管理及監造技術服務案,即日起公告上網招標至110年9月14日止,歡迎廠商踴躍投標。

中央在今年宣示,在5年內將砸下110億元,打造亞灣經貿特區成為全台灣最好的5GAIoT創新園區,鴻海更是大舉投資亞灣,不僅讓亞灣經貿特區晉升為海灣城中城,更讓亞灣成為豪宅品牌的建築競賽!其中在高雄深耕..

講到看房應該會有些人會想到風水,其實不管你相不相信風水,我們以經濟面的角度來看,如果你的房子有風水問題,未來如果要換屋轉售就會影響價格,這也是我們前幾堂課一直提醒大家的接手性問題,有風水瑕疵的房子只能..

2014年的高雄氣爆震驚全國,當時滿目瘡痍的畫面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不過時隔7年後氣爆發生地早已恢復旺盛的生命力,房價更是一飛沖天,根據房仲統計三多一路住宅房價上漲61%,凱旋三路透天也有近17%的漲..

與台北市僅一橋之隔的新北市蘆洲區,近年來因為新北市府大力推動軟硬體建設,加上捷運蘆洲線通車縮短通勤時間等利多,成為不少雙北市民的移居首選,其中位於蘆洲站南側的南港子重劃區,更因發展超過10年,生活機能..

港都高雄近期發展勢如破竹,重大建設陸續到位,為高雄帶來嶄新的智慧城市風貌。亞洲新灣區更在政府加碼下,將以110億打造「5G AIoT創新園區」成為未來的科技重鎮,也讓亞灣區無論觀光休憩或居住型態都接軌..

高雄捷運黃線綜合規劃昨(14)日獲得交通部審查有條件通過,也等於對於該路線開了綠燈,高雄市政府隨即表示將趕在2022年動工,而沿線的文山特區更將因此受惠,房仲業者預測未來捷運成形後,該區段房價可望上漲..

退休了要選哪裡養老?一名網友發文表示,希望父母退休可以住新大樓,目前看中林口重劃區、新莊副都心,「應該選哪一個好?」貼文一上板,隨即引發討論,不少網友紛紛分析提出看法。除此之外,房仲坦言,不少退休人士..

高雄輕軌力拼2023年全線通車,不過根據房仲業者統計,輕軌對於房價帶來的效益似乎不明顯,未通車的14站中,6年平均房價僅漲2%,主要原因是輕軌的通勤效益不如捷運,不過當輕軌進入三民區後的房價增幅普遍上..

85大樓是高雄知名地標,但受疫情影響,不少民宿、日租業者選擇退出,屋主則上網求售,最便宜不到200萬元就能買到。就有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發文,提到疫情期間,85大樓也有點燈為台灣加油打..

今年上半年高雄不僅首購產品銷售出色,就連大坪數的豪宅發揮也不錯,甚至比起去年同期還略有增加,房仲認為股市過熱讓不少高資產族群將資金轉進房市是主因,此外回流的台商置產需求、以及建設議題帶動,都讓上半年高..

高雄的亞洲新灣區重大公共建設聚集,這10年來的變化非常大,日前有網友在臉書社團po出1張10年前亞洲新灣區的鳥瞰照,地貌與現在差別相當大,多出12棟住宅大樓,其中多數是豪宅產品,而區域房價也從10年前..

本土疫情大爆發,也為房市投下震撼彈,網路平台統計6都與新竹各行政區新案餘屋量,排名前15大的行政區,有7個行政區在新北市、桃園與台中也各有3個行政區上榜,專家分析,這些賣壓重災區,幾乎全部都推案量大的..

積極發展台北港特定區的八里,國家與地方政府投入多項重大建設,將打造擁有產業、遊憩和文化機能的複合型港灣城市。交通方面則有預計2024年完工的淡江大橋、規劃中的八里輕軌,加上原有的61、64快速道路,但..

建商對於大面積的土地需求高,也讓地主考慮將土地合併出售,中石化位於亞洲新灣區的2塊土地上月中釋出欲標售,經過領標人提議決定將採合併標優先開標,若合併標未標出則再開獨立標,由於區段位置優越,又處於南高雄..

擁有豐富人文底蘊及觀光休憩熱點的淡水,不僅是台灣八景之一,隨著淡海輕軌藍海線正式通車,加上全長900公尺的淡江跨海大橋,以及淡水北側快速道路皆預計在2024年完工啟用,淡水交通的任督二脈即將打通,重大..

台北房價日益漲,買房客漸漸轉移目光到新北重劃區、蛋白區,甚至蛋殼區。新北市的五股洲子洋重劃區是近期不少人討論的地方,鄰近新莊、蘆洲,過橋就到淡水,房價相較之下便宜許多,大多落在2字頭,可以說是淡水河邊..

五股洲子洋鄰近新莊和蘆洲地區,已有近十年開發歷史,房價因較周邊區域親切好入手,區內嶄新且單純的住宅環境,及在比價效應下,贏得不少首購族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