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支出」的查詢結果共825筆

能夠買一間房安身立命,是需多年輕人所期待的一件事,但是有網友在PTT上詢問,想買1000萬的房子,想知道要準備多少頭期款,以及月薪與貸款之間的分配比例,結果原PO在公布了自己的薪水之後,網友全都罵爆。

不少民眾費盡千辛萬苦才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因此對於房屋品質相當要求。交屋前會自費委託驗屋公司,確保不會在入住後才發現房子問題一堆。專蓋綠建築的傑丞建設,了解購屋族的心,近期位於桃園風禾公園第一排的建案..

旗下囊括大陸建設、大陸工程及欣達環工的欣陸投控(3703),今舉辦股東會前記者會。該公司2019年合併營收為226.65億元,稅後合併淨利為0.97億元,EPS(每股純益)0.12元。針對獲利表現不如..

在高房價的年代,當多數人還在抱怨買不起房的時候,卻有一批新世代的年輕人,即便剛出社會薪水不多,仍秉持先求有再求好的精神,早早就擬定購屋計劃,在不仰賴父母金援的情況下,35歲以前就完成購屋大事,成為同儕..

日前,祝文宇接受本刊專訪,被問起對房地產政策的看法,大學念都市計畫的他忍不住抱怨了一番,「現在政府裡面很多人的專業度都不夠,學者又只有理論,根本沒實務經驗,常常會看不清楚狀況。」

租屋或買房向來是個爭論不休,卻始終難有定論的話題,尤其是在高房價時代,不少人乾脆直接「跳過」購屋這個選項,一輩子當個租屋族。然而,租屋雖然看似負擔比較輕鬆,但長久下來,租屋真的比購屋划算?如果告訴你,..

受到高房價的影響,過去傳統定義的首購族如今已延至35~40歲,首次換屋的年紀也隨之推遲到40歲之後,換言之,有相當比例的民眾,往往已屆中年才面臨第一次買房,或第一次換屋的人生重大抉擇。相較於新世代年輕..

買房子的房貸利息支出可以在報稅時申報減免,不過有網友在臉書社團《房東房客》po文,抱怨多間房屋不但沒有優惠,還差點因為不熟悉報稅規定,無法扣抵,網友打趣「感謝您為國家付出」,專家分析,個人報稅房貸利息..

就算房貸一背就是幾十年,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否是種負擔?一位民眾疑惑,為何現在的人都在意背房貸這件事,只要房貸繳錢不斷、房價不崩盤,背個幾年也能還清,認為重點應該在於房子未來能不能漲、能不能賣。網友則表..

每個月付房租,心痛嗎?一位民眾好奇,小資族薪水低,月付房租對於生活更是一大筆花費,這樣拿辛苦錢繳房租,不心痛嗎?一網友神回「不心痛,寧願投資,也不當房奴」。

一名從事科技業的39歲男網友,目前在新北市租1萬元套房,每個月實領5.5萬,「另有分紅,合計年收超過1M(百萬)」,和家人討論過後,計畫要買1200萬的三房,每個月繳2.8萬房貸,等於超過月薪的一半,..

北市松山區地標京華城拆除後,周邊商圈黯淡不少,一旁兩層樓舊公寓,1樓店面全封起,唯獨2樓燒肉店亮燈,房仲分析,燒肉店位在2樓,屬於次店面,租金划算,加上附近也沒有店家,差異化的行銷反倒殺出一條路。

雙北買房已是遙不可及夢想,對於經濟弱勢族群而言,現在連租屋恐成一道難關,翻閱網路招租平台設定月租4000元住房,多數是蝸居、穴居,甚至標榜「外勞宿舍」,平均4坪不到空間,十分狹窄,甚至多數環境惡劣。 ..

有網友在網路論壇《mobile01》po文,想用「信貸+房貸」買500萬元的房子接媽媽同住,不過原po的存款約40多萬,每個月薪水4萬元,還貸款相當吃緊,網友勸他「母湯啊」,專家也分析,這樣的條件要成..

汐止「摩天鎮」社區位在汐止和基隆的交界,雖然附近有不少貨櫃廠,但是接近高速公路交流道,往返台北便利,加上「1字頭」房價,交易熱絡,過去1年共有69筆交易,平均單價18.55萬元,不少人買房出租,專家提..

便利民眾繳納各種生活支出的「全國繳費網」,可能已成為詐欺集團犯案的工具。本刊調查,其實今年已有案例,小君(化名)自爆,今年三月間接獲警方通知,銀行存款疑遭盜領,一度還以為是詐騙電話,但刷卡查證後,帳戶..

「史上最佛房東,這才是真正的紓困!」日前南部有位男網友意外出了車禍,要長時間休養的情況下慘遭公司辭退,醫療、營養品支出就快把存款燒光,甚至已2個月忘記繳房租。他本想這段期間先轉租友人,撐過這段待在家的..

受到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CEBR)表示,為了遏止病毒傳染、蔓延所實施的全國性封鎖,將..

報稅季到,而房地產跟報稅息息相關,名下有房子的人除要繳房屋稅外,其實有些節稅的小技巧是跟房產有關。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就提供4個可以節稅的祕招,只要懂得利用這些小撇步,也能省下不少稅金。

雖然今年初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是在雙北市的房價表現上面,並未出現下滑情況,觀察今年3月信義房價指數,台北市來到124.83,相較去年同期120.67,成長3.45%。專家指出,全球量化寬鬆重啟、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