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社區大樓」的查詢結果共359筆

預算有限下下,想買到心儀的房子,可得多花心思!一名租屋哥表示,家裡遲遲沒有自己的房子,想藉由這次找房,順道找便宜的物件,期盼晉升有殼一族,恰巧在知名大學附近,看到一間1樓邊間物件,但就怕容易遭小偷或蚊..

台中一名陳姓工人23日到七期豪宅施工,期間搭乘客梯上、下樓,被社區管委會開罰3000元,但罰單上連姓名都沒寫,僅以「粗工」稱呼,被認為有歧視嫌疑。事後,遭投訴的大樓拒絕受訪,僅私下強調開罰合乎規定。

住到凶宅的經驗,讓人回想起來仍是毛骨悚然!有女網友在臉書發文,說她幾年前跟妹妹搬出去,在基隆一個社區大樓租了房子,結果住了之後,就有很多怪事發生,像是感冒一直好不了、做夢夢到有女人在床前瞪她。她搬走之..

到站即到家!捷運共構宅又添一處,新北市府今天與將捷建設簽約合作「景平站土地開發案」,預估投入3.8億元金額,興建12層住商大樓,除了店面外,另有67戶26~28坪住宅,最快2024年將啟用,房仲預估,..

在電梯大樓置產時,許多人會先考慮是否有車位。大陸浙江杭州一處社區大樓的住戶反映,他們向仲介買了車位,互相詢問才發現,大家買的竟然都是同一處車位,且當時銷售的仲介已經失聯,讓他們沒有地方求償。

買房是人生大事,有些人會在「透天厝」與「社區大樓」之間做選擇,不過透天厝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有些「隱藏問題」。有位房仲表示,他曾經一位夫妻帶著小孩到台北市內湖郊區看中一間4層樓的透天厝,為了「三代同堂」直..

大樓住戶每天都得搭電梯進出,尤其是上下班時間,大家趕著同一時間出門,電梯很容易塞車,尤其是中樓層住戶最容易等到崩潰。一名男子表示,最近在觀望台北市一間預售屋,一層樓有9戶卻只有2部電梯,「請問這樣電梯..

許多人買大樓就是看中管理、代收包裹等附加價值,但並非每個社區的管理員都有提供這項服務。一名女子表示,她很好奇每一棟大樓的保全都會幫忙包裹嗎?是否每個社區規定不一樣,有的可能不用繳那麼多管理費,但能享有..

新北汐止20年前颱風逢雨必淹,隨著政府治水有成,早期一坪不到10萬房價回漲,如今新案價「坐3望4」,而自住客鎖定購屋熱區「樟樹商圈」,機能完善,除可搭乘台鐵火車到市區外,之後規劃捷運、輕軌,形成3鐵匯..

雙北新建案的公設比大約33%,有些人追求買到實坪,會盡量挑選「公設比」比較低的公寓或華廈。一名網友好奇,現在很多大樓都蓋非常多公設,「搞得像住飯店一樣」,不僅一開始買房時要花更多錢,日後保養維修費也很..

北漂族在雙北討生活都是以「租屋」為主,沒有自己的窩,血汗錢都在幫別人繳房貸。老爹大學時就北漂,算一算也近8、9年了,靠著父母的理財觀念、有效的存錢,很快的在26歲買下人生第一間「起家厝」,扛著鉅額的貸..

許多人買房會注重傳統入厝習俗,像是擇日、祭拜等等,其中「拜地基主」就是個重要環節,向地基主、地基婆先打聲招呼,祈求日後居住平安。一名網友就好奇,如果沒有遵循儀式祭拜,搬進來後會有什麼負面影響嗎?

繼永和新建工程造成路面坍塌、鄰損、撤離百餘居民,昨天(19日)板橋四維公園旁、文德路某新建工程不慎,也引發路面坍塌,甚至波及另側新案垃圾儲藏室塌陷傾斜。對此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只要當下處..

西安昆明瀾庭社區17號樓的樓梯間,每扇窗戶都是一半卡樓上一半卡樓下,整棟樓樓梯間27個窗戶全部「移位」,設計超奇葩。住戶質疑窗戶移位是建商設計時開錯了窗戶位置,因此拒絕收房。對此,建商回覆,窗戶沒問題..

李方酒店集團因為財務考量,持續賣樓變現,台北市地政雲揭露,集團旗下的「天勝商務樓」售出,總價7.17億元,買家是唯一資產開發、群豐開發等2法人。而統計至目前為止,李方集團已經賣出套現10.37億元,後..

買社區大樓每個月都要繳管理費,長期來看也是一筆龐大費用。高雄一名網友表示,在看房的過程中發現,沒半個網站對於「管理費」有獨立的篩選選項,但管理費對他來說也是個重要的參考條件,「有沒有甚麼辦法可以找出『..

大樓社區因為區分所有權人多,相較於透天厝更容易發生住戶間的糾紛,不過很多人都覺得糾紛的原因是因為「漏水」,但根據房仲業者實務經驗,大樓住戶間最常見的糾紛原因,反而是停車問題,此外噪音也是會造成住戶間出..

台北市都會區寸土寸金、停車位難求,尤其內湖科學園區旁熱門就業區,實價登錄揭露,內湖環山路一段「大直之星」工業宅近期出現一筆近1.5億元交易,一間資產公司一口氣買下頂樓、地下室「天地戶」,其中光車位就5..

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的「建成圓環」商圈,早期曾為戲院、市場所在,周邊居住人口稠密、商業氣息濃厚,鄰近北車五鐵共構車站、雙子星開發案,交通便利、發展可期,且被北車後站、華陰街、大稻埕及捷運中山站旁4大..

買社區大樓首要注意的就是總戶數,戶數太多要擔心進出人口複雜,戶數太少又關係到社區經費問題。一名網友表示,最近看了一間房總戶數40至60戶,「擔心到時候維修電梯之類的,管理費可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