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生活費」的查詢結果共268筆

大陸一對60多歲的雙胞胎李甲(本文均為化名)和李乙因智力殘疾,由已過世的母親當年申請指定,監護人為妹妹李丙。沒想到,妹妹為了替兒子還債,竟擅自賣掉兩名哥哥的6套房,還不支付哥哥們在養老院的生活費而鬧上..

重男輕女又溺愛,只會讓媽寶變成吸血蟲!一名女網友抱怨,哥哥與大嫂交往期間,就靠著威脅手段,把爸媽與原PO趕出去,甚至只能在外頭租房子,隨後大嫂弟弟妹妹也住進家裡,呈現原PO有家卻歸不得的荒謬窘境。多年..

高雄市日前通過課徵囤房稅,預估可增加3億元稅收,將全數作為青年租金補貼財源,但考量恐怕有遺珠之憾,在議會支持之下,高市府將開辦1萬戶的增額租金補貼,推估全年度可有7萬9100戶可獲得租金補貼,每月補貼..

「不想一直到處找房子了!」一名租屋妹透露,目前房租一個月要1萬5000元,認為不想再幫房東繳房貸,因此想拿身上300萬現金購屋,其中200萬付頭期款,剩下留著當備用金,因此求問能買多少價位的物件?文章..

在不少八年級生哀號著要躺平的聲浪下,已經有九年級在請教過來人,積極爬文、表示想買房了!PTT房板上(home-sale)近日出現一篇代PO文,撰文者聲稱自己是九年級的大學生,在房板潛水2年多,漸漸萌生..

報稅季起跑!今年新制改變不多,最令民眾有感的,是基本生活費調高為19.2萬元,部分家庭可享基本生活費差額優惠。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房市爆夯,不少人升級有殼族、開始繳房貸,究竟如何利用房貸利息抵稅?

有一位上班族昨天(24日)在臉書「爆廢公社」貼出與母親的對話截圖,擔憂的詢問大家,他的母親總是以奪命連環叩的方式,並搭配瘋狂報警,嗆聲「來幫我收屍」等理由,強逼在外租屋的他,搬回家跟父母住,讓已經都3..

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微薄的薪水除了日常生活費,可能還要繳房租、學貸,要存錢似乎有些困難,更不用說要買房了。就有一名網友好奇詢問,3萬多的收入要怎麼存頭期款?引起網友熱議,有過來人點出3大關鍵,表..

行政院日前推出300億元擴大租金補貼專案,放寬租金補貼申請資格,鎖定50萬租屋族福利大放送,接著又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要限制預售屋、新成屋炒作。但居住正義等社運團體和在野黨人都質疑,真正弱勢者..

近幾年房產交易熱絡,許多父母盤算著不動產除了自住之外,也能傳承給子女,照顧孩子的生活。但缺乏財務規劃的觀念,很可能這筆遺產將落入法拍,子女也無力買回,美好計劃完全落空。

為了擁有自己的房子卻成為月光族值得嗎?一名網友發文分享朋友遭遇,朋友婚後原本是個租屋族,但在孩子出生後買了房子,卻因此成為月光族,能動用的現金也歸零,變得很沒安全感,見此讓他不禁好奇網友們會想選擇買房..

「妳們會咬牙拚下去嗎?」有網友日前看到一篇買房畢業文,是一個雙薪12萬的夫妻,買了板橋2700萬的房子,目前已付清頭期款,接下來每個月房貸要繳8萬塊,剩下4萬多可運用。但因為兩人還有一個小孩將要出生,..

一名在銀行負責受理存款、信貸等多種金融業務的行員,每天都會接觸很多來存錢和借錢的客戶。她近身觀察、刻意聊天,14年下來得知:一個人對待錢的態度及投資方法,將決定這個人以後是窮還是富。

航運股從2020年底就爆出討論熱潮,連股市新手也提錢進場成為「航海王」,更有不少股民因此大賺一筆。就有網友發文表示,他透過航運股賺了不少,雖然目前與家人同住,不過還是很猶豫是不是該賣股買房。貼文曝光後..

台北市寸土寸金,常常動輒要數千、接近萬元租金才能在台北市租一間房,不過國家住都中心在台北市的信義區所整備的「興雅好室」社會住宅,2021年底才舉辦揭牌儀式,地點絕佳,最低月租只要5400元。

因應房價持續看漲,高雄市全力推動居住正義,提出「住:全力興建社會住宅」、「租:擴大青年租金補貼」、「買:市民首購低利貸款」、「課:課徵囤房稅」四個管道的政策同時推動。未來課徵囤房稅的新增稅收預估將有3..

新冠疫情肆虐至今,所有行業幾乎是叫苦連天,只能吃老本,讓不少人恍然驚覺儲蓄的重要。不少藝人分享自己的理財術,像是吳怡霈的「5帳戶無痛存錢法」、丫頭「隨身帶存摺省錢法」、楊晨熙「月入20萬賺錢術」等等,..

高雄市推動居住正義,主打社會住宅、租金補貼、首購房屋地利貸款以及課徵囤房稅。其中,青年租屋補助方案包含單身青年、青年已婚家庭、青年育兒家庭都可申請補貼,預計增加1萬戶補助名額,每月最高3400元。

廣西南寧一名外送小哥家有3棟樓收租,仍堅持跑外送的影片在陸網熱傳。該名外送小哥是美團外送南寧朝陽站的站長梁一飛。6年來,從一名普通的外送員升到如今的外送站站長,他從工作中找到了快樂,「生活要靠自己雙手..

在大陸中央決定出手整治房地產業的積弊後,房地產相關產業走入寒冬,不少房企為了縮減成本,變相裁員的手段層出不窮。其中,鄭州華南城集團就讓員工放假4個月,稱後續將根據業務情況進行調整、及時通知員工返回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