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中小型建商」的查詢結果共84筆

0403花蓮大地震至今餘震不斷,不僅政府心急想推動都更,許多擁有老屋、擔心房屋耐震力不足的屋主,也紛紛開始評估房屋是否該進行都更。不過,老屋都更真能順利推動嗎?

看好台中市房市發展,華固(2548)在公佈砸下10.6億元,買進14期敦和段5塊土地,共計約1362坪土地,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則表示,華固首案「頂滙」銷況佳,更加看好台中發展,此案將於明年Q2季以後..

雲林縣最熱鬧的斗六市,近期因大型建商搶進,加上新重劃區效應,使蛋黃區不少閒置房地接連出售。其中,位於西平路上曾經營婦產科的房地,以總價4858萬元刊售,在地房仲直白地說:「該地幾乎無建物價值。」

2023年政府積極打炒房,高雄房價卻未見下滑,去年預售屋、成屋雙創最高價,隨台積電高雄廠力拼2025年量產,高消費人口將實質進駐,專家分析,高雄房市處於落後補漲階段,未來2年房價至少還有1成漲幅。

2023年全國共拆除22.8萬坪,足足是8.2個小巨蛋,且年增13.7%,顯見台灣房屋高齡化,都更危老普及度漸增。觀察六都,新北拆除宅、面積數增加最多,高雄拆除件數增加最多。

台中在地最大代銷業者萬群地產,今(30)日舉辦尾牙宴,統計萬群地產2024接案量突破558億元大關,且合計萬群地產在線銷售與即將進場個案合計1178億元,皆為在地單一代銷的歷史新高。

台中商用不動產受到各方投資盤青睞,位於台中火車站前屋齡55年的「寶島53行館」共計86間房,過去整棟旅館開價4.2億元求售多年,如今以3 .7億元易手,買方則是來自內湖的 陞家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嘉仁國..

去年受大選、全球經濟不穩等影響,建商推案腳步趨緩,據《住展》雜誌統計,2023年北台灣住宅新案推案量約1.1兆元,創下2020年以來新低。其中,以基隆市年減52.9%衰退幅度最大,其次為桃園市減幅27..

自2016年實施「房地合一1.0」對不動產買賣交易採取實價課稅制度,2021年再推出「房地合一2.0」,但對於開發商而言,2.0與1.0之間並沒有明確規範的課稅基準,有業者補稅金就補了6千萬元,還為此..

打炒房加央行限貸,中小型建商紛紛減少購地。台南市永康區鹽行區段徵收14日6標、8筆土地標售開標,最後僅標出1筆土地,由2位自然人共同得標,標售總金額為2.4億元,換算單坪約54.9萬元,信義房屋專家表..

「淨零排碳」是否會大幅墊高房價?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房價、租金會被綠色通膨影響,還有「棕色折價」問題。面對營建業面臨因ESG而肉眼可見的成本增加,逢甲大學副校長黎淑婷認為:「在此趨..

位於惠中路與西屯二段路交叉口,面積總計117坪土地,過去是由鐵皮搭建成的機車店、修鞋店等,不過近期由建商收購,換算土地單價109萬元,總價12.7億元,業者分析,該地點一旁就是惠民段社宅、距離逢甲商圈..

今日高雄市地政局舉行第3季抵費地標售,共計推出8標8筆建地,合計總底價19.29億元,開標現場擠滿人潮,最後收到20封投標封,開標結果揮出全壘打,8筆皆順利標脫,溢價率8.9%。信義房屋專家表示,購地..

政府祭出炒房重拳,預售屋買氣大受衝擊,但在營建、工料成本持續走揚下,建商紛紛採「先建後售」模式,對於購屋民眾而言,「看得到、摸得到」的新屋銷售並非壞事,但專家表示:「風險就是可能買到比較貴的房價。」

高雄市地政局8日釋出第3季土地標售資訊,共推出8筆土地,9月20日開標,總底價19.29億元,位置包括三民、楠梓、仁武、大寮等區。專家分析,位於高雄火車站生活圈,以及楠梓高大特區的2筆土地最受矚目,有..

近期在中小型建商中盛傳「國稅局全面大查稅」,根據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統計,有3成以上會員被查稅、追稅,不過獲利繳稅天經地義,建商為何群起激憤?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至亮就痛批:「..

打炒房風聲鶴唳,中小型建商紛紛減少購地,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今日開標,最熱門的1標,鄰近路竹科學園區,共有4組人搶標,最終由長宏工廠以總價2126萬元拿下,換算土地每坪20.23萬元。專家指出,近期反倒..

受大環境影響,雙北接連傳出零星延工、爛尾案場,使參與合建的地主人心惶惶。老字號建商達永機構董事長莊文欽觀察,在市場氛圍改變下,地主似乎對分回利益較為軟化,最明顯是過去常有地主堅持1坪換1坪,不過目前1..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今(18)日舉行下半年不動產市場發表會,與會專家多認為,上半年南二都不動產成交金額創近6年新低,蛋白、蛋殼、供給量大區域價格易修正,現階段買方持續觀望氣氛,不過賣方價格鬆動空間有限,市..

營建工程造價睽違6年半,第一次出現連2個月衰退,短期造價應已漲到頂。信義房屋專家表示,造價平穩有助於房價不再飆漲,但目前房價仍未明顯鬆動,短期內修正空間有限,且缺工狀況依舊未解,工資指數仍續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