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廠辦」的查詢結果共495筆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月前為了北市大直大彎北段隔空交火,其實大彎北段爭議不只是15年前建商銷售違規住宅,早在1993年就曾因為基隆河截彎取直土地徵收時承諾的容積率與土地分回後不同,3位里長帶..

為有效抑制房價,行政院昨(7)拍板《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其中研擬對私法人購屋採取許可制。事實上,不少中小企業主會透過公司名義買房,其中甚至會透過國外公司。根據官方統計,2015至2019年間,英屬..

最近2年高雄房市表現亮眼,房價不斷飆高,不過高雄熱門的不僅是住宅,就連工業廠房買氣也相當旺盛,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光是2021年高雄的「億級廠房」交易就有30棟,總成交金額逼近百億元,年增率達37%,未..

近年海外資金大量回籠,法人獵地積極,讓地價一路上漲。據統計,近5年六都土地價格大漲10~45%,建商的開發成本顯著增加、利潤受到壓縮,進而推升房價高漲。對此,專家也感慨:「建商被扣上炒房的帽子,實在有..

住展雜誌調查,台北市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今年3月29日檔期將出現第一波推案潮,預估所有建案平均開價會出現3位數的價格,甚至有機會挑戰3位數成交價,成為北投新豪宅區。

今年北台灣將有4大重劃區開始推案,分別位於北投、土城、中壢、竹東。專家預估,北士科平均開價將出現3位數;另一同屬公辦的A20重劃區,預估推案開價可達3~4字頭。

催生多部知名影劇的「台北影業公司」於去年10月以8.5億元的開價求售內湖總部大樓。只過了短短2個月,就順利脫手,並以8.2億元成交,溢價率僅約4%,可見買方相當積極。專家分析,該物件具有相當的稀缺性,..

近年科學園區議題在全台發酵,有著產業聚落引來就業人口,就能支撐起區域消費,扮演房價引擎的角色,根據2018~2021年北投區土地交易實價登錄資訊,連4年交易規模都達100億元以上,2021年更一舉衝上..

台北市店面市場沉寂許久,不過帶有長期穩定租約的店面還是頗有吸引力,統計2021年總價最高的店面交易,由台銀人壽以7.84億元買下中山區「大直CBD時代廣場」奪冠。

台商回流帶來強勁商用不動產需求,台北市區辦公室供給不足,企業轉進內湖科技園區,統計近3年交易金額累計330億元,其中2021年整棟交易更破百億元。

過去壽險業挾帶龐大資金買樓,氣勢驚人,不過統計近5年,科技業投資不動產總金額累計達1,940億元,逼近壽險業2200億元。專家分析,科技業不只買廠辦也買辦公室,已經是不能忽視的房地產大咖。

仲量聯行日前舉辦2021年第四季年終回顧季報記者會,統計2021年台北A辦平均月租金為每坪2894元,相較2020年上升2.4個百分點。專家分析,供給不夠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原本市場期待,「寰宇大樓」改..

台灣商用地產交易熱絡,美國三大科技巨頭google、微軟和亞馬遜也到台灣設廠,統計2021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1619億元,交易規模寫下歷史新高。

上週二(12月21日),王光祥正式接任大同董事長,隨著他全面執掌公司,大同千億資產開發案也正式啟動,其中備受矚目的,是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大同總部,接下來也將規劃開發,王光祥還發下豪語:「未來要打造成..

今年房市火熱,不少建商看好未來持續多頭,紛紛積極獵地。遠雄集團今(28)日公告擲8.9億元購置板橋土地。發言人蕭君如表示,其為靠近亞東醫院的廠辦案,詳細地點以及預計推案價則不便透露。

台灣企業獲利表現亮眼,除了大發現金股利,整體廠辦交易也被帶動,今年廠辦交易件數63件完勝去年,以內湖及汐止為主要交易熱點,專家分析,內科園區內大樓屋齡相較市區辦公大樓新許多、購入的價格成本也仍相對較低..

台灣商用不動產在防疫有成、台商回流、低利率、資金湧入,4大利多因素齊聚下,2021全年繳出1588億元的好成績,突破去年交易總額,年增12%。

9月時,北市南軟12樓之1辦公室以3.77億元成交,而只過了短短2個月,該物件又以3.94億元拖手,帳面增值近1600萬元。此狀況看似不合常理,不過專家指出:「賣方過去就承租於此,而後向工業局承購,以..

「台電南港北儲中心舊址AR1公辦都更案」今(1)日上午舉辦正式簽約典禮,公辦都更案基地面積達4739坪,由冠德建設擔任實施者,全案預估投入成本超過百億元,台電分回獨棟商辦,一年收租5億元。

幅員逾30萬坪的新莊副都心,是新北首屈一指的國家級城區。全境綠覆率高達50%,生活質地極佳。利多題材萬箭齊發:媲美日本山手線的捷運環狀線、新北樓地板面積最大百貨商場宏匯廣場、全台唯一旗艦級國家電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