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金流」的查詢結果共357筆

資深音樂人李坤城離世後,遺產爭議浮出檯面。他的兒子李卓軒近日對繼母林靖恩大加抨擊,先是指控林靖恩在李坤城過世後僅19天就將繼承的房產賣給了代書,隨後還住進了五星級飯店,質疑林靖恩與吳姓的代書串通一氣,..

政府打炒房一波接一波,不少建商為提高固定收入,開始多角化經營,踏入租賃市場。高雄有新建案完工後只租不售,就是要每月擁穩定現金流,室內附裝潢及家電,並採飯店式物業管理,月租金1.5萬元起跳,讓不少租屋族..

現在到底該不該買房?一名50歲網友透露,因為擔心年紀大之後不好租屋,所以最近計畫要在台北市置產,他的資產約3千萬左右,預算1800萬元,但不知道貸款該如何怎麼處理才更妥當,因此PO文尋求意見。文章曝光..

一名38歲男子稱考進公務員,人人稱的「鐵飯碗」以為生活穩定,結果努力13年後,發現自己依舊買不起房,小孩不敢生,反觀選業界的朋友們各個混得有聲有色,別人開BMW、買房,覺得自己很可悲,力勸年輕人不要步..

房子價格高昂,多數人都需要靠貸款減輕壓力,但不是有錢就可以辦理。一名女網友透露,現在已經準備了500萬頭期款,手上也有200萬的資金可以挪用,最近準備要買房,但因為她的工作是美甲師,沒有薪轉證明,要貸..

藝人炎亞綸昨(3日)因偷拍等事遭檢調約談,引起大批媒體在他天母豪宅社區門口聚集。不過,當時該社區警衛為驅趕媒體,脫口而出炎早已賣房。記者追查,炎確實2021年就以8600萬元售出該宅,且僅持有3年,帳..

陶迪辭掉中國最大租房平台「蘑菇租房」營運長職務,回台發現租屋市場仍傳統陽春、亟待創新,激勵她把「共享公寓」(share house)模式帶進台灣,向屋主租下整層公寓,再合法轉租,當起職業二房東。用輕裝..

想要當房東,不必砸大錢買房子,43歲的陶迪取得屋主同意,善用軟裝設計為老宅回春,再合法轉租獲取利潤。陶迪主打的「輕資產包租」模式,7年來已拿下30間房子,月賺45萬元。陶迪透露,沒有租不掉的房子,只有..

有屋主多年前買新大樓,可住了幾年後,最近卻想換透天,現在卡在頭期款,求助是否能增貸付頭期款。不過,信義房屋專家看到屋主的房齡後,認為房子增值效果還不顯著,增貸空間相對較小。另外,也有人看到貼文後,紛紛..

阿波羅大廈住戶集體控訴孫姓女房東把持管委會多年,帳務不清不楚,甚至冒用主委身分,領走管委會基金,C小姐表示,孫女開除不配合她的幹部,還開除保全物業人員,導致社區垃圾無人清運、垃圾場爆滿,住戶只能將垃圾..

結婚買房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家事律師梁維珊在臉書社團「家事律師的鬼故事」建議,婚後不要堅持買房、不要當房貸保證人,因為「你的婚齡可能比房貸時間還短」,並列出5個重點,分析婚姻一旦走到離婚,將會遭遇哪些嚴..

疫情衝擊高雄觀光業,不少飯店、商旅乾脆出租換穩定現金流,例如愛河首排的「綺麗商旅高雄愛河館」就開出每月220萬元招租,六合夜市附近的「大通大飯店」也以每月75萬元整棟欲出租。專家認為,有望吸引長照、甚..

昨(15)日央行召開理監事會,宣布利率不動,終結「連5升」,但卻第5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針對8縣市包含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以及新竹縣市區域,實施第2戶房貸上限7成,引發..

今(15日)央行宣布不升息,終結過去5連升(共3碼),房貸族可暫時喘口氣,且專家預估年底前再升息機率不高。不過,央行也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規範六都及新竹縣市等特定地區,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

房市景氣前景不明,建商獵地腳步暫緩,不過地上權案卻逆勢昂揚,台糖昨(10)日進行地上權招標,其中北屯區2054坪土地由澄清醫院以1億8180萬元標下,溢價率高達90%,而國產署日前同樣標售地上權案,則..

2022年全台淨遷入人數最多的行政區,林口高居第5位,專家認為是由於房價相對親民,以及有建設利多挹注,其中原昕建設打造的新建案「原昕.吾為」,更以位居商圈交匯地段,鄰近校園及公園綠地,以及林口新市鎮難..

身為全台房市指標的台北市,中古房價卻比新北率先出現修正,據信義房屋推出的「信義房價指數」,台北3月指數為142.4,較去年同期相比跌約0.34%,但若與去年10月高點比較則下修6.4%,兩者數據跌幅皆..

台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婚前、婚後買房哪個好,是小倆口常議論的話題。而事實上,2者都有利弊,婚前買房的好處有4大點:可歸屬為個人財產、金流容易證明、擇偶具有優勢、爭取撫養權。

買房對這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需要存好幾年的錢才買得起,也有些人會靠家裡贊助,就有一名女網友表示,在新北市三重區出生長大,覺得這裡交通亂人又雜,很想搬離,好不容易存到一筆錢,爸媽也願意贊助頭..

無論房屋新舊,居家修繕是現代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生活日常事,日前本站報導《網路找設計師遇「裝潢蟑螂」 他慘丟490萬還遭報違建》引起討論,在數位時代民眾大多從網路找尋修繕師傅,方便但卻沒有保障。專家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