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土木工程」的查詢結果共21筆

政府部門缺員問題嚴重,特別是建管和工務單位需才孔急,實務界人士透露,目前許多大樓建築結構審查流於形式,只要十分鐘就完成審查作業,他反問:「這種『專業』把關的建築,你敢住嗎?」

房地產牽涉範圍廣,有許多大學科系和工作種類,大致可分為地政、建築土木相關,各自有7項常見的工作。地政方面最夯的工作是估價,起薪最高的是房屋銷售,最低薪是地政士約3.1萬元。建築土木畢業起薪最高是土木技..

有人說買預售屋風險大,就是因為消費者在下訂時只有幾張圖面,也將歷經興建、施工等漫長時間,最終完工交屋更常常成為建商與住戶間對立的開始,種種原因都讓建商與購屋族之間信任度難以建立;然而真金不怕火煉,台中..

高雄已有一段時間無降雨,近期水情開始吃緊,已開始實施夜間減壓供水,而建築工地也加入供水的行列,全市共有52個工地完成設置次級用水免費取水點,預估每日可供給4539噸的水量,但這類水源為次級用水,只能作..

今(19日)國產建材實業(2504)舉行南港台北廠拆遷典禮,該廠作為集團起家厝,已有60年歷史,大門口斑駁的牌匾上,仍可見創辦人、「水泥強人」林燈題字。如今將改建成2棟商辦大樓,國產預計可分回4.6萬..

近期北士科話題相當火熱,吸引包含華固、國泰等品牌建商在此推案。近期文林北路上的新案「心仝聚」引起關注,此案建商「隆遠集團」在市場上較為陌生,原來背後為台北神秘大地主、源自大稻埕的百年家族「莊義芳商行」..

近年房價飛漲,「央行打房會有效果嗎?」、「漲勢會一路延續下去嗎?」,是民眾最關心的課題之一。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蔡漢霖今(13)日於臉書發表看法,認為央行出手最多只能造成緩漲,更提出房市泡沫破裂的..

在買房市場中,不乏聽聞有人這麼剖析,「挑建商不一定是外行,但看營造的一定是內行」。真正將房子從原地砌起的,正是負責按圖施工、擔起品質的營造商。近年以北台灣的房市來看,建商若與知名營造廠合作,整體規劃絕..

買完新屋下一步就是裝潢,許多買家花大錢找土木承包商來施作,完工後卻發現最基本的「燈具」沒有附送,屋主必須額外加價購買。一名從事土木工程的師傅解釋,「行有行規,也有禁忌」,其實不送燈具背後有個傳統原因。

營建業缺工問題討論許久,但台灣營造業龍頭大陸工程,率先解決缺工問題,在台北南港機廠基地社會住宅發表營造產業的科技應用,引進國外科技技術,包括VR虛擬實境技術、AI智慧型電子圍籬、BIM建築資訊模型、且..

新竹竹北將有大遠百、AI智慧園區進駐,未來提供許多就業人口,也會有居住的買房需求,在地逾30年的竹風建設,在縣治三期重劃區推出該區最高價、地下開挖全竹北最深新案「竹風真好QMAX」,受到近期新竹預售案..

危老無設限最小基地面積,人口密集的雙北市來說,若一個接著一個小面積基地開挖,將考驗周邊老街屋建築結構,施工期易發生鄰損事件,或蓋成又長又薄「薄片屋」,一遇強震大家不免會擔心柱子毀損軟腳釀成重大傷亡。

位於樂善、華亞、中華郵政3大科技園區正核心,鄰近環球購物中心、三井Outlet、昕境廣場,又有長庚醫療資源和多所優質學府,集交通、產業、生活機能於一身,房價卻只要2字頭,讓機捷沿線的A7重劃區,一躍成..

不少人都有過類似「恐怖」經驗,常在夜深人靜、準備入睡時,聽到樓上地板傳來彈珠聲,為什麼每到深夜就有人在樓上玩彈珠,一想到就不寒而慄,也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會對樓上鄰居生氣。有人在網上發問「有沒有人聽過天..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5)日發布「三月分景氣動向調查報告」,台經院表示,受惠329建案檔期傳統旺季,營建業2月景氣已從下滑轉為上揚;但不動產業整體房市景氣雖然尚稱穩定,但329檔期供給量擴增、買賣雙方「..

去年過年花蓮大地震民眾應該還記憶猶新,無獨有偶,2016年的南台大地震也是發生在大家最放鬆的過年假期。現在正值年節,不管是年前大掃除,還是過年後累積了許多垃圾要清理,品嘉建設關係企業董事長兼土木工程技..

9合1大選告一段落,各方專家紛紛提出各項預測與建議。台灣經濟研究院也在今(26)日發布最新一季「景氣動向調查」,內容指出10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較9月成長11.7%,營建業受惠年底趕工潮以及民俗月遞..

中美貿易戰衝突升溫,導致台商不斷回流,「營建業公共建設預算達成率」,以及「房屋開工率」也不斷拉高影響,看似逐漸回溫的房市,「營建」9月經濟指數卻已下滑,停止連續三個月的走升態勢。但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發..

考量民眾居住安全,內政部針對耐震評估需補強建築物,修正發布「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辦法」第8條第1項規定,要求特定建築物每2年辦理1次耐震能力評估檢查申報。

花蓮地區6日晚間23:50左右發生規模6強震,多棟大樓倒塌,造成人員傷亡。對此,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土木工程技師胡偉良提供4點房屋安全檢視法,提醒民眾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