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新建案」的查詢結果共2853筆

交通建設向來是區域發展的最大動能,台中市因居住環境佳人口及家戶快速成長,中彰投生活圈集中靠攏。其中台中市的海線區域,近5年的家戶數年成長率均超過10%,被稱為中科特快車的「特五號」工程進度來到99%,..

遠雄集團在永康永大市政重劃區推出「遠雄東御苑」,為永康鬧中取靜之地,正面萬坪景觀公園第一排,享有萬坪綠海和開闊視野,1,529 坪大基地,建蔽率僅35.33%,等於有近千坪的社區基地可規劃花園、庭院、..

近幾年在科技題材和建設題材的助攻下,高雄成為各大建商和置產民眾的必爭之地。在地一般年輕人想要買到一間房,也變得更不容易。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聯徵中心資料發現,2022年在20~30歲間的高雄房貸族,新..

松益發建設總座解智贏是25歲的年輕族群,深知年輕人買房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因此該公司2個建案「微笑世界」、「微笑之墅」主打貸款85成,且可向公司無息貸款5%,並大量裝潢實品屋,讓年輕人可連裝潢一起貸款,..

高雄各個行政區目前陸續有新成屋出現,不過若要論屋齡不到1年、剛成屋的新建案,專家指出楠梓區的數量最多。而楠梓屋齡5年內的新房,今年整體價量俱跌。信義房屋專家指出,這是因為政策排除了投資客,而新成屋建案..

在高雄市區想買全新的房子,房價基本3字頭起跳,甚至4~5字頭的建案都愈來愈常見,若想退一步買屋齡5年內的新成屋,3字頭也是常態,唯有新興區屋齡5年內的新成屋均價還在2字頭。不過,信義房屋仲介表示這是樣..

蛋黃區的房價最保值嗎?這樣的刻板印象恐遭打破。實價揭露,從去年Q1到今年Q1,台北市多個蛋黃區的平均房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修正。其中,大安區修正幅度達13.1%最大。反觀位置相對外圍的區域,如:萬華、文山..

央行近日召開理監事會,終結自2022年3月以來的連續升息,迎來剛需買方出籠,因此全台最大的房屋資訊平台-591房屋交易網,針對台北市總價6千萬、新北3千五百萬及桃園、台中、高雄3千萬以上的高檔新建案及..

近期政府打炒房政策持續出手,使得部分區域預售市場較為低迷,房仲業者統計,桃園市各行政區中,八德、大園皆呈現交易量大減,其中近期航空城重劃議題濃厚的大園區,預售交易量更較去年同期減少超過6成,成為重災區..

最近幾年伴隨大台北地區房價飆漲,很多脫北族都紛紛到新北相對外圍的區域尋找落腳點,橫跨三峽區、樹林區的北大特區,憑藉憑藉完善的基礎機能和單純的文教氛圍,成為不少脫北族的首選之地,人口的流入也同步帶動了區..

高雄新市鎮是目前高雄造鎮個案最多的區段,包括達麗、京城、泰郡、郡都等建商的個案戶數都超過500戶,近期實價登錄價格也陸續出爐。有個案賣出每坪35.9萬元,寫下橋頭區新高。各預售案實登筆數也皆超過70戶..

第一季台中市交易最熱門的3個行政區,分別是北屯、西屯與南屯區。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北屯區景和街、西屯區智惠街、南屯區黎明路二段,推算購屋總價都在千萬元以內。信義房屋在地專家表示,這些路段堪稱高CP值。

南部房市自去年中起就因為打炒房條例的衝擊,交易量日益萎縮,但房價卻未見下滑,甚至陸續出現創新高的預售建案。業者認為,營建成本從2021年底每坪12萬元,到現在每坪至少15萬元,漲幅25%,房價因此易漲..

近期受大環境因素干擾,房市前景不明朗,不僅交易量不斷重挫,近期部分區域新案價格也出現翻轉。根據房產媒體調查,信義區截至5月為止,最新區域行情為每坪124.9萬元,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單坪跌近10萬元。

博愛特區是臺灣的政經樞紐,位於以總統府為核心的區域。這裡享有全臺灣最良好的治安,交通動線及生活機能,加上西區門戶計畫潛力,使博愛特區成為政商名流和層峰人士的置產首選。其中,位於博愛特區的新案「博愛賦御..

現在房價居高不下,新建案「高公設比」的情況也為人詬病。作家黃大米今陪朋友驗屋,看到實際坪數狂砍一半,不禁感慨;沒想到,對方透露,某位友人的情況更誇張,陽台竟跟房間一樣大,讓她忍不住笑虧,「一盤還有一盤..

近期有愈來愈多建案找來專業的驗屋公司製作建築生產履歷,甚至代驗公設,讓住戶可以省下一筆費用,不過由於這類驗屋公司主要針對的是建物結構、機電、設備等,專家建議個人屋主在交屋之前,還是可以視需求針對住宅內..

不少人認為,樓層住得越高越有爽度!一名妹子則發問,家人猶豫要買3樓或是5樓,主要原因是怕前者蚊蟲多,而後者又貴了16萬元,因此陷入選擇難題。文章曝光後,網友直言只差16萬當然選5樓;而信義房屋專家認為..

許多人買房時都會避開二樓,避免汙水管線等問題。有一名網友就好奇,二樓住戶使用電梯效益低,又鄰近大馬路,容易有噪音和灰塵,讓他不禁想問「為何還有人想買在二樓?」沒想到意外釣出不少解答,還歸結出3大優點,..

潤泰集團旗下營造廠潤弘(2597)去年獲利創高,配發現金股利每股10元也是歷年最高。董事長李志宏受訪時表示,缺工問題不會走回頭路,未來營建成本將持續緩漲,而有關近來最夯的AI議題,公司早有投入研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