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新案」的查詢結果共3988筆

便利的交通建設向來能使房價較為抗跌及保值,因此成為民眾購屋的重要指標。根據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房屋交易網統計,今(2017)年上半年全台十大捷運站周邊(500公尺範圍內)新建案網路點擊數排行..

一站4分鐘進北市,房價每坪價差最多可以到30萬?根據房仲統計雙北市交界捷運站房價,發現價格差距最大的在中和新蘆線的古亭、頂溪,房價每坪最多可差至30萬,若以一間20坪的房子計算,至少省了600萬。

台中西區房市隨著雙百億豪宅指標案「富邦天空樹」與「由鉅大恆」陸續交屋之外,今(2017)年第三季包括華太建設、忠泰建設及勤美集團「三強」豪宅新案皆陸續登場,推案集中在草悟道沿線,預估推案量達400億以..

為了刺激自住客買盤進場購屋,建商紛紛喊出讓利搶市;而國銀則看好自住客授信風險低,紛紛推8成貸款,祭出最低利率1.58%起。在「雙利」帶動下,台中讓利個案相繼開紅盤。

國產署今(27)日標售第10批國防部委託標售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國有不動產,共有12筆標的,最終僅收到一封標單,該筆位於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巷內土地,由蓉誠建設以2.46億元、1.06%溢價率標下,換算每坪..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宣布將投資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0億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設8K面板廠,對產業來說注入一劑強心針。但事實上,早在郭台銘之前,也有台灣建商看好美國西雅圖房市,前進海外市場推案,..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前十大推案行政區,截至7月20為止,新北市新莊區推案量飆破5百億,奪下推案冠軍;而新店區則緊追在後,也有超過3百億的推案量;桃園則居於第三名,案量達272.8億元。

7、8月為除權除息旺季,本周營建股有國建(2501)冠德(2520)、鄉林(5531)、達麗(6177)除權息,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建。投顧表示,國建除息後即呈貼息且量縮價跌的弱勢格局,KD指標死亡交叉..

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觀察彰化縣近2年主要生活圈房市價量變化,發現今(2017)年1~4月彰化市透天厝平均成交總價高達1,037萬元,使交易量年減4.1%;而大樓物件則呈現相反趨勢,平均總價落在4..

受到整體房市下修,就連捷運宅也難逃跌價浪潮。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選出雙北市十大熱門購屋捷運站,其中除了丹鳳站房價表現持平之外,其餘站點皆走跌,又以捷運中山國小站跌幅達6.8%最深。

全台讓利案遍地開花,加上首購型低總價產品當道,使近期民眾看屋意願大幅提升,數字科技(5287)旗下房屋交易網統計2017年第二季全台新建案點擊數,整體流量較第一季大增4成,其中點擊熱區以桃園市最夯,桃..

房價返回起漲點!房仲觀察基隆輕軌沿線各站周邊近2年成交價變化發現,基隆市門牌平均成交價格約13萬元至18萬元,行情普遍維持1字頭,已接近2012年至2013年房價起漲點,甚至有屋主釋出總價低於200萬..

房市步入修正之際,建商首要工作優先選擇消化手上大把餘屋,因此多採取「緊縮推案」的保守態度。根據住展雜誌統計,今(2017)年上半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為3,515.2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82..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今(2017)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的內部議價空間與銷售天數資料,在六都的銷售天數表現上,因新北市為案量較大的沉重賣壓區,加上銷售期「半新不舊」的中間賣方心態搖擺,使該區銷售期拉長,年增..

6月房市雖然因暴雨天氣影響,看屋組數也跟著受到壓抑,不過靠著讓利案釋出帶動買氣,整體成交量反而比5月好。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6月再度亮起黃藍燈,其中六項統計指標中,新成屋供給量與成交..

六大都會區今(3)日公布6月份買賣移轉資料,與上月相比,六都皆呈現上揚的趨勢,且皆登上今(2017)年上半年來的最高峰點;不過若與去年同期相比,桃園市則受到去年合宜住宅大量交屋,在高基期下,使6月份交..

不少建商為了出清餘屋,紛紛推出降價策略,使得新屋、預售屋價格越來越貼近中古屋行情,中古屋價格也因此受到挑戰,形成「中古屋難出頭」的情況,房仲業者認為,中古屋若要順銷,勢必得拉高議價空間,才能在價格上與..

不少家長為了子女的就學問題,在購屋時多會將學區視為優先選擇條件,以利提前為明星學校卡位做準備,因此在明星學區光環帶動下,台中市南屯、西屯以及北區鄰近學校、具生活機能的學區宅,相對受到小家庭、換屋族群青..

房仲出身的M先生,曾是中永和地區的投資客,2006年房地產景氣一片大好時,他靠著「AB合約」以幾近0自備的狀況下,在捷運站附近陸續買了20間以上的公寓,再隔成套房出租,以當時的房價跟租金,換算下來至少..

去年開始,房市讓利風一直吹,繼板橋打出四字頭破盤價後,新莊副都心也出現三字頭破盤讓利價,讓不少有計畫買房的民眾心癢難耐,但又怕房價是不是還會下來,這一買會不會買貴了?對此,專家認為現在這時間點,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