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林口」的查詢結果共949筆

日前實價登錄中,一筆林口A7合宜宅「皇翔歡喜城」,單坪15.1萬元的非特殊交易紀錄,經揭露後引發熱議,訊息轉載PTT,有網友留言表示「20有多少收多少」,《ETtoday新聞雲》訪問在地房仲、代銷,並..

「首購族很喜歡設太多條件,把自己逼入絕境?」一名網友直言,許多民眾來林口看房,會堅持不住馬路小、低樓層或戶數多的社區,半年來看到懷疑人生,最後乾脆不買,因為自己的預算根本不足。文章曝光後,有網友也有感..

規劃多年的雙北捷運環狀線,在南北環段預計2022年Q1開工後,東環段也進入環評階段,所經過的士林、三重、蘆洲、文山等區,房價後市可期。鄉林建設預估,環狀線完工後,不僅可紓緩南港、內湖的交通壅塞,更連通..

每年雨季,總有幾天家中白蟻滿天飛,若在住宅內築巢、啃食木材更是可怕,網友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A你的Q)」分享,下定新成屋後才發現牆上有白蟻,要求退費卻遭索討紅包,除蟲業者表示,雙北有3個行政區白蟻..

全台房市火熱,已知買房趨勢要跟著軌道、政策走,然而實住質感仍要回歸到建設品牌的實力!屢獲國家建築首獎肯定的亞昕集團,近期整合旗下營造、商場、飯店服務等資源,於桃園高鐵站前第一排打造「亞昕喜徠登」,其媲..

若想在雙北購屋,至少要不吃不喝超過12年以上!一名男網友驚呼,目前已到了三十而立,身旁三位同學皆陸續購屋了,不過有兩人都是爸媽贊助頭期款,讓原PO發問「是不是很多年輕人買新房?」若以一間1500萬的房..

未來發展性和房價該如何取捨呢?一名人妻透露,夫妻倆近期看中三峽北大特區的15年兩房,與鶯歌火車站附近的5年兩房,兩者總價差了200萬,單坪就差了15萬,考量到之後還要買車、孩子學區等因素,哪間房比較適..

疫情趨緩後,建商推案、消費者賞屋遞延效應同步發作,使近期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火熱,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分數,自7月起連續走揚,更是睽違8年多後再亮出「綠燈」,《住展》研發長何世昌指出,近期..

隨著雙北重劃區2字頭房價已然絕版,上市櫃建設公司「新潤興業」點名北台灣房市熱區林口下一站:「A10山鼻站重劃區」將為特色重劃區,9月下旬正式推出「新潤捷韻A10」,目前新潤在該區至少有兩筆土地開發案正..

林口新市鎮尤以雙商圈核心區域,稀有美地整合不易,【原昕吾境】洞悉市場關鍵席次,繁華黃金商圈更是難得!佳評如潮強力推薦【原昕吾境】5分鐘內享受校園、公園與商圈10分鐘內抵機場捷運與中山一高,喜迎新千戶人..

原昕美學建築,精心精鑄打造【原昕吾境】,優勢領地條件,喜迎知音為鄰,本案生活好環境得天獨厚,有購便利,悠活天地:近享家樂福、三井Outlet、環球購物中心、國賓影城、昕境廣場優質機能,【原昕吾境】雄踞..

2020年台灣人口負成長「生不如死」,成為眾多網友看衰房市的依據,《樂居網》創辦人李奕農整理2018到2021年間,人口增加的區域,竹北在科學園區加持下,3年成長幅度破10%,而以往被戲稱鬼城的林口、..

「買房瞬間變得買得起!」一名人妻表示,自從在新北市五股購屋後,對當地生活大改觀,超市、美妝店約車程5分鐘,要去西門也只要30分鐘,且電梯社區一坪約30萬初,對首購族來說算好入手。當然缺點是沒捷運、醫院..

位於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巷弄,有「怪怪屋」、「閃電屋」之稱的建築物已經荒廢20多年,是當地最大「爛尾樓」,去年終於以2.7億元售出,目前已拆除完成。

主播劉芯彤日前積極看房,新店、北投、林口、天母和南港都走過,其中有一間房子讓她印象深刻,因為一進門就煙霧瀰漫,還有被掐頭的壓迫感,更詭異的是房仲完全沒跟進去也不問意願,整趟看房過程都超詭異反常。

買房是人生大事,許多人都會審慎考量地點的周遭環境、交通條件等。就有網友發文表示,若要置產,他會選擇新北市,但林口和三峽2地區,大家會優先選哪一處呢?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熱議,網友則紛紛回應,「三峽,完..

林口近幾年房市買氣很熱,單坪價格已經來到4字頭,尤其A9站前段物件最搶手價格也最貴,幾乎已經要追上新北三重的房價。有網友指出,「三重離台北超近,房價絕對應該井噴,吃台北外溢的價格直接吃到吐」,不過價格..

林口近幾年是熱門新話題,新建案如雨後春筍,帶動整個林口區房價上漲,八德路甚至飆到單坪50萬,外界仍看好林口之後會繼續漲。不過有網友認為,「 我就問,如果板橋中永和50萬能買到中古,那你林口要漲到哪?」

政府推動許多社會住宅,讓民眾能有安身立命的住所。不過,新北一名費姓男子指控,他住在林口選手村社宅3年,有打算要續租,卻被告知「家具要一起租」,感到十分傻眼,經濟狀況已不寬裕,還要額外繳納這筆費用,對他..

都更程序冗長、效率不佳,雙北地區截至9月15日推案量約852億元,年減近4成,反觀危老重建案程序快速簡單、容積獎勵明確,案量一舉推升至854億元。《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危老施行才5年,就能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