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餘屋」的查詢結果共510筆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Q3新成屋、預售屋房價,各縣市表現「漲跌互見」;其中,台北市、基隆市房價上揚,而新北、桃園、新竹與宜蘭則微幅下挫。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分析,大多數縣市近幾季房價幾乎成為一條..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一季「106年度低度使用住宅及新建餘屋資訊統計分析」(俗稱空屋數),全台空屋數高達86萬4,835戶,其中以新北市約12萬餘戶空屋為最大宗。「屋比」超省房屋比價平台表示,在供過於求..

新北市五股運動中心統包工程20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2年完工後將結合現有洲子洋公園與新五泰國民運動中心,民眾將有更完整的運動機能。而機能陸續到位後房價將看漲?當地代銷業者表示,目前五..

根據央行統計,全台寬限期房貸餘額約1.0543兆元,而即將在今年底到期的金額約5429億元,八大行庫為避免寬限期炸彈引爆,積極出招拆彈,展延寬限期。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指出,八大行庫這樣的措施..

國產署首件與民間合作的活化「國有土地」,包含「地上權案華固新天地」與「財政園區」,其中財政園區18日正式揭幕,財政部也順利喬遷。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表示,去年受公告地價調漲影響曾遭退屋潮的「華固新天地..

營建署公布最新一季「106年度低度使用住宅及新建餘屋資訊統計分析」(俗稱空屋率)研究;內容指出,全台空屋數高達86萬4,835戶,與去年相差無幾,其中以新北市約12萬戶為最大宗,專家就提醒,須慎防賣壓..

《住展》雜誌統計,今(2018)年7月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7月份驚險守住黃藍燈(衰退注意),這已是連續5個月亮出黃藍燈。其中,6項統計指標中,預售屋推案與成屋推案量2項分數減少,廣告..

雨遮屋簷不登記新制今(2018)年1月1日正式上路,引發建商搶申請建照許可熱潮,根據央行最新公布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統計,截至6月底,建築貸款餘額攀上1兆7730億元,年增率達6.24%,創下20..

新竹縣市區內擁有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群落聚集,吸引許多科技人才就業,帶動區域房市的需求。房仲業者盤點新竹3大重劃區近2年上半年房價變化,包含新竹縣竹北市的「縣治重劃區二、三期」與「高鐵特定區」以及新竹..

雨遮屋簷不登記新制今(2018)年1月1日正式上路,引發建商搶申請建照許可熱潮,連帶反應出開工量增的現象,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建築物開工統計,今年5月住宅類開工量回到單月1萬棟水準,創下近48個月新高。

台北市政府去(2017)年通過調降建商囤房稅案,針對3年內未售出的待銷房屋稅率從3.6%降為1.5%,但近1年來成交量依舊低迷,北市府欲修法,把寬限期改為1年。對此,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痛批,以..

房市買氣復甦,推升建商信心,根據市調機構統計,今(2018)年北台灣新案上半年推案量爆出近4年來大量,全年案量有望破兆元大關,成為史上第3個推案量達一兆元的年度。但房市專家擔憂,供給面大增,使得目前市..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2015年元月起至今,大台北各行政區房價大多下挫,其中跌幅最大的前五名依序是板橋、八里、淡水、永和、五股,其中修正最劇烈的是板橋區,從61萬/坪滑落至48.5萬/坪,每坪跌掉12.5..

冠德集團創辦人馬玉山自去(2017)年11月16日因病過世,第二代接班人、馬玉山獨子馬志綱接掌董事長之後,今(27)日他首度主持股東會,沿襲創辦人風格,每次發言必先從座位上站起,神情雖顯得有些緊張,不..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四月住宅的開工數量為2.8萬戶,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的一次,顯示開發商認為房市最壞的狀況已過,陸續清理手上庫存後,又重新投入購地市場買地推案,不過對比2015..

新東陽旗下的昇陽建設(3266 )今(15)日舉行股東會,由集團老董麥寬成親自主持,且會中通過不配發股利。昇陽建設表示,今(2018)年於台北市共有3個新案登場,新推案量達55億元,皆規劃1~3房產品..

興富發(2542)今(11)日舉行股東會,去(2017)年認列合併營收金額186.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69元。興富發建設董事長鄭志隆坦言,受到建照取得時間延誤影響,營收180多億「我們並不是很滿意..

華固建設(2548)今(5日)舉行股東會,宣布去年每股盈餘7.87元,並通過配發現金股利每股5.2元。董事長鍾榮昌表示,從各項經濟數據及市況來看,可確定房市在去年第四季起正式落底盤整,今年應該是量溫、..

為落實居住正義,總統蔡英文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喊出8年要完成20萬戶的目標,其中12萬戶為政府直接興建、包租代管8萬戶。有房產專家擔憂,政府積極興建社會住宅恐讓市場餘屋量大增;也有專家認為,廣建社會住宅..

因空屋量及餘屋量多,桃園青埔特區過去被比喻為「北台灣第一大空城」,不過仍有人置產眼光準,取得不到6年的時間大賺742萬元,但同一條路上,也有個案在房市多頭時買進,一買一賣之間賠3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