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休憩」的查詢結果共450筆

台灣四面環海,發展水岸休憩再適合不過,而台南安平港區就是最適合的區段,政府的重大建設加上民間投資,金額高達千億元,將成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濱海綜合度假城,媲美邁阿密、長島等國際知名水岸城市。

近年接棒七期,成為鎂光燈焦點的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即將在2024年起迎來最大一波完工潮,從水湳轉運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台中綠美圖等指標性建設,加上產業專區、高等學府環繞,遠雄建設繼前二期「寬寓」、「純寓..

在建築本業已連續22年獲獎,累積共125座國家建築金質獎肯定,豐邑仍堅信「建築是大地的百年藝術」,建築空間還需要藝術文化流淌其中,為生活帶來生命力。以七期豪宅開發經驗,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

科學園區就是人口及房市的保證,而南科目前營業額僅次於竹科,也複製竹科經驗帶動周邊房市,除了善化、新市之外,安南區因為有「商60」開發、北外環道加持,也成為科技新貴指名度高的區段,「藏美六本木」就緊鄰「..

財經專家田大全表示,近期房市出現小幅盤整,此時越能判斷出哪些地段是購屋置產的理想標的,他認為區域若有發展前景看好的產業和完善交通建設,「這樣保值性是可以預期的」。以大台中為例,台中軟體園區可望複製中科..

台南安平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美食小吃,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退休聖地。近年來,安平新市區在濱海度假、國際港灣、百年運河、行政商圈和綠意環繞下,正展開融合都市藍帶與富裕海景的豪情生活..

高雄新市鎮是全台唯二國家級的重劃區,但之所以受矚目更重要的原因是緊鄰橋頭科學園區,將引進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等5大產業,已吸引包括鴻海、日月光等指標大廠準備進駐,此外高雄新市鎮有捷運行經,未來藉由延..

曾奪下「2006台灣建築獎」佳作的宜蘭礁溪生活學習館,為國內知名建築師黃聲遠名下力作,屋齡已約18年,由於建築造型奇特,過去被網友封為「礁溪怪怪屋」,也有人因為該建築物的拼貼感,而稱其為「礁溪移動城堡..

陪伴在地人長達27年的高雄「家樂福愛河店」原本預計在2月19日結束營業,收攤消息曝光後,掀起許多網友淚喊捨不得。不過,根據知名臉書粉專《高雄點 Kaohsiung》最新消息指出,「家樂福愛河店」已全面..

2023年房市步調轉向自住客當道,受到注目的個案在地段上,必須擁有商業生活機能、學區文教、休憩綠意多面向發展,近期串聯東、南區及大里區的「大康橋計畫」沿線,上市建商櫻花建設新案「興大之櫻」憑藉獨特的立..

位於林口的「森聯上上謙」一次達成所有夢想,擁有逾千坪方正大基地,規劃A棟地上24層、B棟7層建築兩棟建築以及多達11項飯店級公設,四周環繞校園、公園,寬闊棟距不僅隔開嘈雜、帶來寧靜氛圍,更提供都市叢林..

位於高雄的「MLD 台鋁生活商場」,是由台灣鋁業公司舊廠房改造的大型商場,有網友日前表示,前幾年在高雄工作時很喜歡台鋁,但近一、兩年卻覺得人潮不比當年,擔心台鋁之後會收起來,台鋁則在粉專強調「沒有要收..

位於臺南市仁德區的「和紘新東琚」,不只有崇德商圈帶來日常採買、飲食等便利生活機能,更是地處世界級藝文特區,附近有富藏藝術品的奇美博物館、具文化歷史意義的十鼓文創園區,未來還會有國立科學未來館,能讓孩子..

捷運三重站周邊近期由於房相對北市蛋黃區親民,且為機捷台北車站的下一站,吸引不少首購族移入,周邊新案、新成屋價格也持穩。房仲指出,此站周邊鄰近捷運、公園綠地,剛性需求強勁,因此年後看屋量、成交量仍熱絡。

高雄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不論想買山、河、海、湖等各種景觀的房子都有,不過若要買湖景宅,就只有澄清湖周邊找得到,而澄清湖首排新建案不僅有大樓,甚至還有透天建案,2樓就能看到湖景,總價多超過4000萬..

新竹高鐵站鄰近區域房價高漲,外溢效應讓周邊蛋白區跟著上揚。至於,整體居住環境與生活便利度依照區域亦有落差,相較於住在高鐵、竹北重劃區等地,有不少人選擇往新竹舊市區移動,主要看中更加成熟完善的日常生活機..

農16是高雄「蛋黃區中的蛋黃區」,不僅有大面積綠地,還有大型開發案進行中,「遠雄PARK 16」就位於此,以南青山的精品旗艦總部為規劃藍圖,更找來師承隈研吾的建築師林柏諭打造外觀,推出20~40坪輕豪..

東區堪稱台南的燙金門牌,在東區的新建案往往更容易獲得民眾的青睞,新案「佳鋐首邑」就位於東區,基地周邊有5個公園綠地,未來中華東路更有捷運藍線行經,步行5分鐘內即可到達計劃中的B10站,戶戶規劃VAF空..

安坑輕軌今(10日)正式通車,區域房市也成為討論焦點。但據市調單位指出,安坑僅3個預售案銷售中,其中以豪宅建商大陸建設的討論度最高。代銷表示,該案為大陸建設近年推出最親民的個案,開案3個多月,只剩10..

歷經疫情、通膨、升息、台股下挫、全球經濟放緩等利空夾擊,2022台中房市交易量仍比2021年增長2%,新成屋房價相較2021年更是增加逾6成,顯見自住剛性置產仍掌握主場,不受利空交錯影響。房仲業者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