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原因」的查詢結果共5306筆

台北市不動產入口網實價登錄近期揭露一筆「欣翰士林官邸」交易資訊,7樓戶以總價2.04億、拆算車位後成交單價101.72萬元成交,該價格若與2015年社區交易最高價一坪136.53萬相比,單價整整差了3..

觀光是無煙囪產業,也能將國家特色行銷全球,因此全球國家無不將觀光產業視為21世紀明星產業,而台灣也將列為未來重點發展新興產業之一,但近2年間觀光產業急轉直下,陸團客源減少,更慘的是,商務客也不來了;主..

恐慌情緒改善。根據房仲第四季購屋意向調查,最近半年受訪者對房價的感受已明顯回溫,看跌比例明顯減少,已經收斂到46%,但對於未來房價的預期看壞比例仍約6成,不過也是最近5季相對較低的一次,民眾對於房價感..

國產署今(16)日公開標售內湖都更社區「碧湖君鄰」14戶,標售底價3000~4200萬元,扣除車位平均單價在63~74萬元,標售結果標出4戶,脫標率28.57%,其中以10號標單高樓層14樓溢價率最高..

台積電3奈米製程新廠日前拍板將落腳於台南科學園區,整體上下游投資規模有望達到7,500億元以上水準。東森房屋永康小東加盟店店長羅正穎表示,大型企業進駐南科有望拉抬周邊房市、帶動購屋需求,長期而言抱持樂..

雙子星大樓聯合開發案,在歷經5次流標後,預計於明(2018)年3月進行第6次公開招標,擔任雙子星聯開案招商顧問的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表示,該案總投資金額約500~600億元,目前已訪談30多家的壽險公..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今(12)日公開標售,位於桃園、新竹、台中、台南4站周邊15個標號(17筆土地),開標結果桃園站的3筆土地有2筆脫標,但其餘皆乏人問津,無人投標,最終共計2個標號順利脫標,脫標率僅..

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除了擁有大量土地、曾被列為台灣首富以外,最為人知的另一個身分,就是蘆洲湧蓮寺的主委,1977年湧蓮寺建寺時,林堉璘就捐出200萬元並擔任主委職務,迄今,湧蓮寺主委的身分,林堉璘已經..

皇翔建設今(6日)舉行自89年上市以來首次法說會,副總兼發言人游玉華表示,皇翔今年以成屋銷售為主,第四季將有土城「創活新天地」百億大案推出;此外,近年皇翔積極跨足飯店業,其中位於士林官邸、委託萬豪集團..

在房市反轉第三年,房價向下修正之際,台灣人民購屋的壓力竟越來越沈重。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發布第二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顯示,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46倍,為2002統計以來,最高的一年,首善之都台北市也來到..

隨著2018縣市長選舉越來越近,各陣營人馬都加緊腳步備戰,連建商也不例外。今天登場的房市年度壓軸大檔「928檔期」,在當前景氣未見明朗復甦之際,竟爆量演出,有專家就指出,應與縣市首長選舉議題逐步發酵有..

台灣不僅人口高齡化嚴重,就連精華區房屋持有人也走向「高齡化」。根據台北市地政局統計,台北市房屋持有者年齡分布概況,其中60歲到69歲房屋持有者比例最高,占27.12%,意味著每4戶房屋中就有1戶房由6..

去年底內政部修法通過,明定2018年起申請的建照,屋簷、雨遮皆不登記、不計價;眼看新制真的要上路,近來又有建商跳腳,呼籲政府能暫緩實施。究竟建商到底在害怕什麼?原來,是因為現行制度有缺失,建商有「誘因..

過去大台北市房地產市場以預售屋為主力的時代宣告結束。根據房仲調查結果發現,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購屋客層主要以自住客為主,該群客戶偏好新成屋及中古屋的程度更勝於預售屋,且偏好程度有逐季增加的趨勢。

台北市天母知名豪宅「富邦777」三樓戶落入法拍,今(20)日下午士林地方法院舉行第四次拍賣,儘管此次標售底價跌至8,326萬元、每坪底價降至7字頭,最終依舊是乏人問津。寬頻房訊指出,由於該物件已進行四..

買房糾紛頻傳,根據統計顯示,大部分買房糾紛都出自於「房屋瑕疵」。為了減少及避免交屋後的糾紛,台北市地政局將推動「驗屋服務納入不動產說明書」的方案,並研議具體意見提供中央作為修法參考。

想要換個居住環境,搬運前一定要清空收納櫃的東西嗎?搬家所需的裝箱工作繁重且勞累,消費者到底可不可以將東西都留在櫃子裡不用取出來裝箱,直接請搬家公司直接連櫃帶物,一次把物品跟傢俱搬到新居?

達麗建設(6177)上半年營收35.3億元,稅後淨利為7.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3.85元,營業毛利率33.4%,優於去年全年表現。董事長謝志長日前於法說會上表示,會有這樣的表現坦白說就是有預..

復興航空名下不動產遭拍賣,成為該公司解散後首宗法拍案。根據桃園地方法院公告,坐落於桃園市大園區、近6千坪廠房土地,債務人為復興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今(6)日上午進行一拍,總拍賣底價約11.267億元..

國語日報會爆發董事長雙胞以及內訌,其實最開頭是與百億的都更利益相關,由於舊大樓的改建加上緊鄰的兩塊國有地,等於是讓國語日報坐擁黃金地段,董事會內對於都更一直都有討論,也成為這次鬧出爭議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