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老舊建物」的查詢結果共94筆

高雄市一共有51萬多戶屋齡在30年以上的房子,但高雄的危老都更推動速度慢,高雄市都市更新學會為加速危老都更的過程,已培育244位危老推動師,今年更與高雄大學合作推出都更危老推動師學分班,培育更多專業人..

蟬聯台北住宅地王9年的「仁愛帝寶」,附近的房價也常受到影響波動。一間位在仁愛路三段巷內距離帝寶約70公尺的70年木造老房,在2019年年底以1.63億成交,土地單坪換算約271萬元,直逼「仁愛帝寶」的..

鄰近北市住宅「地王」帝寶就是不一樣,仁愛路三段巷弄內一間木造平房,屋齡將近70年,單層、近23坪,去年11月以總價1.638億元成交,為大安區去年第2高價透天宅,換算土地價值單坪271萬元。經調謄本資..

「大臺中房市交易動態資訊平台」發布2019年第3季大台中房市分析季報,顯示區域目前空屋宅最多的為西屯及北屯區,而台中推案量最多的就是這兩區。專家分析,雖然房價短期內回跌機率不大,但是民眾實質所得,追不..

北市可建素地越來越少,建商靠著整併含金量高的老舊透天厝,其中近日一筆交易紀錄,位於士林區小西街、士林夜市商圈一間逾70年老透天厝,今年5月以總價4.4億元出售,成為今年最高總價透天交易紀錄。

夜市商圈是否有觀光人潮?也連帶影響著商圈內的店面行情,交通方便的饒河夜市,近期店面交易行情,最高每坪上看350多萬元,2年店面交易價增幅高達226%,成為台北各大夜市中,店面漲幅最大、最貴的商圈。

人人都在等房價下跌,但是否真的等得到最低點,甚至出現「白菜價」的低價屋?對此雙北房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認為,人口紅利消失後,未來4、5層老舊公寓若無法改建,因土地產權分屬住戶共同所有,處分不易,跌落..

興富發再度購入台中西屯區土地!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顯示,今年4月成交一筆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的透天物件,總價3億6775萬元,土地單價約168.8萬元,為今年以來同路段總價次高交易。據查,買..

新北中和民樂段都更案,位於中山路二段及中正路交叉口,緊鄰台64線快速道路,以及環狀線橋和站、中和站,原先地上是老舊透天厝及警察宿舍,歷經近4年整合規劃,未來將蓋26層住宅大樓,總戶數133戶其中44戶..

為了鼓勵老舊危險建築重建,政府修訂危老條款時程獎勵40%,其中10%時程獎勵容積到明年5月截止,近期不動產界紛紛呼籲「應再延長3年」,不過今天營建署表示,為鼓勵所有權人更積極整合,目前並未考量修法延長..

昨日發生418花蓮6.1強震,4級震度的台北造成2棟建物傾斜,危老、防災都更議題再次引起討論,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危老條例」細則卡關,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回擊指出,全國申請案件已超過200件,要柯文哲弄清..

今日中午發生全台有感地震,建築結構與居家安全再次引發關注;不動產專家提醒,消費者買房前除了確認屋齡屋況、看屋自備道具檢測外,現居住戶也要隨時留意房屋的變化,對於房屋所在地的地質土壤有所疑慮,也可以到中..

都更限制多,危老重建成救贖。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屋齡30年以上老屋超過400萬棟,但都更限制多,政府也因此積極推動危老重建。業者指出,目前全國已成功推動90件危老重建案,其中,雙北市共計50件,就連基..

危老議題持續發燒,安信建經組成「危老推動師顧問團」,協助地主可以循「全案管理」模式獲取危老獎勵,安信建經提醒有興趣的地主,不管住戶多寡,在承作「全案管理」前,需先確認住戶間是否達到90%以上同意之共識..

麗寶建設董事長吳寶田縱橫台灣房市近30年,北、中、南幾乎都有麗寶所蓋的房子蹤跡,面對台灣積極推動危老現狀。吳寶田指出,亟需藉由提振內需帶動經濟成長,而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的危老,除了解決社會問題以外,也能..

台北市危老條例日前三讀通過,連帶放寬建蔽率及高度限制,並釋放容積獎勵上限,預期全市將有15萬戶受惠。為響應政府推動危老重建計劃,安信建經成立「危老推動師顧問團」,免費為雙北老舊建物地主評估物件,專業說..

截至2018年10月,台灣搜房網統計最近1年倫敦置產說明會準買家樣貌,結果顯示「超過6成有國內置產經驗」、「倫敦三環為最感興趣的區塊」、「置產預算英鎊41-60萬元占比最高」。

全台平均屋齡突破30年,即使中央到地方都持續推動危老、都更政策,但總有現行法律還無法觸及之地,就是「結構良好且面積未達都更標準的老公寓」無無法進行都更,但伴隨著人口也「高齡化」,老人家爬上爬下總是辛苦..

台北啤酒工廠都市計畫在今(107)年10月2日通過「內政部都委會審議」。北市府下週將召開說明會,討論如何與台酒共同「打造啤酒文化園區」,保存啤酒文化、歷史記憶以及空間利用三項目標。

日本北海道6日凌晨發生6.7強震,發生大規模土石流、土壤液化、數棟建築物倒塌等災情;而這起強震也再度喚起台灣老舊建物的問題,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再次呼籲:「危老都更、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