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1.3萬」的查詢結果共116筆

擁有43項頭銜,從「世界最難蓋」的台中國家歌劇院、嘉義故宮南院、高雄展覽館等地標建築,一路蓋到8888萬元國際競圖水湳最貴的大河里土地公廟,這些特殊建築背後的推手,就是全台前五大營造廠、麗明營造董座吳..

人口移入和房市息息相關,根據內政部人口遷移資料,南部地區含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市及屏東縣,受到科技業設廠、台商回流2因素帶動,今年上半年人口皆為正成長。專家分析,高雄市人口增加冠南部,房價也是南部最..

全台待售新成屋來到8.23萬戶,創統計以來新高,其中推案量大的新北、桃園、台中就占了5成。信義房屋專家表示,觀察屋齡3~5年的數量約有3.8萬戶,若趨勢沒改變,就可能面臨建商囤房2.0的問題。

買房壓力大,有網友想要購屋,想利用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的5年寬限期,增加手上現金,入手套房後,第6年開始利用套房租金來繳房貸,上網問可行嗎?專家分析,理論上只要獲利超過房貸利率就行,不過新青年並不能增加..

前5月全國建照核發量創5年新低,反映政府有效打房,開發商趨向保守。信義房屋專家說,新增供給逐漸減少,也可以紓解景氣修正時帶來的壓力。值得關注的是,新北市建照核發量不減反增,創5年新高,還擠下台中建照王..

4月預售交易量增,創近13個月新高。信義房屋專家指出,平均地權新法將在7月1日上路,但利空逐漸消化,加上部分案場祭出優惠,農曆年後遞延買盤回籠。另有專家觀察,市場上存有部分「中線」投資客,希望趕在新法..

近期有愈來愈多建案找來專業的驗屋公司製作建築生產履歷,甚至代驗公設,讓住戶可以省下一筆費用,不過由於這類驗屋公司主要針對的是建物結構、機電、設備等,專家建議個人屋主在交屋之前,還是可以視需求針對住宅內..

「公園景觀宅」一直是房地產中最高端的產品,尤其是人口密集度高的市中心,觀察全台灣由北到南,指標豪宅無不擁有一塊綠,在歷經疫情干擾,房市正式迎來自住時代,擁有機能與綠意還有軌道經濟的地段將可稱之為王。

2022年房市開高走低,但仍有不少建商佈局,統計全台前10大建商共推5826.82億元案量,年增近2千億。有趣的是,光「寶咖咖」1間就貢獻了2千多億元,戶數達1.6萬戶比全台超商數量1.3萬間還多。

三重台北橋有1棟5層公寓,整棟10戶出租每月僅有14萬元租金,近期屋主喜迎建商,1.1億元整棟賣掉,等同一次收進785.7個月的租金。在地專家指出,這筆交易換算每戶公寓單價僅22.6萬元,遠低於30~..

昨(31)晚是跨年夜,不少人想要朝聖台北101煙火卻不想人擠人,會選擇訂飯店觀賞。一名女網友表示,昨日臨時北上想欣賞一下101煙火,於是花了1.3萬訂景觀房間。但她走進房間卻發現完全看不到台北101,..

正大尼龍家族的「寶元開發公司」購入北士科廠辦「華固樂富中心」整棟,總價逼近46億元。事實上,該家族與華固過去已合作2個都更案,可說是「老朋友」了。商仲專家指出,對於品質優、信譽佳的建設公司,商用不動產..

5月起連續半年的預售揭露件數都跌破7000件,較去年旺季腰斬。信義房屋專家表示,購屋人對於高房價顯得小心翼翼,北市高總價市場銷售緩慢,連低總價的產品消費者也考量單價高而猶豫,市場目前沒有不買會更貴的預..

近5年彰化新成屋上漲16%,屋齡超過5年中古屋漲更多。在地房仲表示,彰化3房中古華廈只需500~800萬元,與新屋價差每坪約10萬元,再對照每月1~1.5萬元的租金報酬,也難怪市面上「租不如買」的討論..

不少大學生為了在宿舍保有自己的隱私,會買床簾把床圍起來,過去也有不少人發揮自己的創意。不過近來卻有人發現,室友不僅買來深色床簾,竟然還在床邊掛上白色燈籠,宛如辦喪事一般,看了相當傻眼。照片曝光後網友紛..

去年Q4景氣高峰時,單月預售揭露可達1.2萬件,而今年8月跌到只剩5千餘件。其中,台中市去年9月多達2951件,今年8月卻只剩801件;台北市更是直接量縮8成。而相對穩定的是新北與桃園,專家研判與區域..

根據內政部統計數字顯示,台中市前8月累計房屋轉移戶數較去年同期年增率7%,居六都之冠,但近一步觀察,中市1年來少了1.5萬人,但家戶數卻成長1.3萬戶。業者認為,主要是首購族往建設多、重劃區多,房價基..

中山區某中古華廈,曾進榜北市總價千萬內10大熱門交易社區,近期2樓戶淪落法拍。經查,該址曾有屋主死於屋內,雖不算事故屋,但三拍底價僅617.2萬元,為社區均價打7折,吸引15組人爭標,最終以總價705..

笠復集團董事長黃震智決定出售旗下的桃園大溪威斯汀酒店,以及大溪球場全數股權,引發台灣高爾夫球與金融圈一陣熱議,背後原因,或與股東間的經營歧見有關。

年薪到底要到多少,才能有足夠買房實力呢?一名網友日前在PTT上發文詢問,她本身年薪能到100萬元,近期看上一件總價1755萬元的預售屋,不確定是否會超出經濟負擔。對此,網友幾乎一面倒認為,房貸壓力「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