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研究」的查詢結果共2757筆

4年一度總統選舉將至,各界關注大選結果是否衝擊未來房市,據房仲全聯會調查,歷年來共3次政黨輪替當年房市交易量皆大跌,不過與政治層面應較無關聯,主要是受當年網路泡沫化、雷曼兄弟風暴等全球經濟局勢衝擊。

台中市水湳經貿園區地價不斷飆高,但目前區域新案都在預售階段,房價直逼七期,甚至部分個案單價已超越,而過去較少關注的生態段,自大型建商重砸7億元購近千坪土地後,能見度大開。目前生態段僅2大樓案進場,包含..

許多旅居世界各地的人,會習慣以「非傳統」方式來尋找落腳處,對於這些人來說,在這些地方只是短暫停留,但對於部分住在大城市的人來說,由於租金過度高昂,在生活成本的考量下,這是迫不得已的決定,就有一名在香港..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百大房企單月業績季增15.7%,累計業績年減16.5%,累計業績降幅持續擴大。其中,近七成百強房企累計業績年減。

近期房市低總價物件買氣火熱,吸引不少首購族群入場,不過近期有網友於臉書分享,自己是月薪3萬元的傳產技術員,卻一頭熱買了總價1200萬元的預售屋,如今害怕未來無法負擔。對此,專家建議:「解約為上,君子買..

「為什麼沒有看過成功的人租房?」近期有網友於PTT上詢問,為何常見的成功人士中,沒有人士租房子的。對此,專家認為,不動產仍較具保值效益,因此成功人士大多買房。不過,也有例如于美人、白嘉莉或王思佳等名人..

中高齡撐起一片天!根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今年第2季中高齡購屋貸款狀況,全台有19.1%是50歲以上的中高齡申貸族,其中台北市中高齡貸款者為全台北市31.1%,占比居六都之冠,意即台北市每3名申貸者當中..

鴻海在高雄橋科、和發產業園區及亞灣發展電動巴士、電池產業鏈及設立南部服務中心,其中在駁二軟體研發中心進度最快,12月揭牌,初期已有近200位軟體研發人才進駐上班,不過根據實登統計,還沒投產的橋科周邊房..

信義區鄰近松山區的「築青庭」、「樂芙LOFT」2社區,為五常公園旁的2處屋齡較新的社區,近期卻接連傳出賠售。專家認為,此2戶賠售原因更有不同,不過建議民眾在購屋前不要貿然追高價,以免轉手會有價格出現修..

南京東路五段10年「摩斯漢堡」歇業,該由連鎖女裝店「keyWear」每年276萬元租金接手。有趣的是,摩斯並非撤出該商圈,而是搬到前方120公尺處,店面小了一半以上,並定位成外帶店,顯見連鎖餐飲集團也..

眼看台灣房價扶搖直上,到底年收入多少才敢大膽進場買房呢?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聯徵中心資料發現,自200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年收入低於80萬元的房貸族佔比從66.9%下降到47.4%,反觀年收入高於80..

隸屬南韓國土交通部的研究調查機關「韓國房地產院」(Korea Real Estate Board)17日公布10月首爾公寓實際交易指數較上月降低0.08%,是今年首次下滑。加上交易量創9個月以來新低,..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發展迅速,吸引半導體封測大廠矽品精密、成運二林電巴園區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廠商的進駐,帶來區域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讓園區周邊的房市交易量能加速升溫。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前3..

近期因債務問題屢上媒體版面的遠東航空,其持有的淡水小坪頂建案「環遊郡采迭區」、「海景山莊」共95戶,今(20日)委由台灣金服舉行二拍,由於最低單價僅1字頭,吸引高達68組人投標,最終包含華廈、別墅等共..

經營14年的板橋府中「家樂福」突宣布歇業,讓在地人驚訝。經查,房東是宏燁建設,該公司2017年因銷售樓上「重新改造」住辦,遭公平會開罰。在地房仲估,此店面條件不錯,每月租金可達50萬元。

9月傳出鄰房倒塌事件的「基泰大直」,根據實價,其同巷弄新案「躍大直」,仍是繼續傳出交易,且不分樓層高低共有3戶成交,成交單價約120~136萬元,與社區單價相比,並未因倒塌事件出現,而有價格折讓空間。

大陸房價持續下跌。最新房價數據顯示,大陸11月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價整體延續降勢,新房、中古屋售價均較上月下滑,特別是中古屋無一上漲城市,創近年來新低。專家指出,當前市場情緒仍處於底部,需求側對市場..

國立政治大學周邊一處土地公廟,由於地主登記為「福德神」,被列入未能釐清權屬土地當中,將於明年2月22日遭標售。該廟土地面積共約69坪,且底價高達7934萬元。在地仲介認為,該案為木柵精華土地,因此會有..

汐止山上別墅社區爆雙屍命案,有位「苦主」約2個月前才購入同社區另一戶。不過,在地房仲表示,只要不是同一戶的凶宅,房價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影響,尤其此個案為多棟式社區,命案不是在同一棟的樓上、樓下,影響又更..

從14號凌晨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的結果來看,在明年經濟成長、就業環境穩定以及通膨受壓抑的前提之下,台灣維持連三凍的政策利率合乎市場預期。預期在升息循環告終後,2024年擺脫大選沉悶氛圍與政策緊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