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新興」的查詢結果共1104筆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對於台灣房產市場造成重大的衝擊。長期關注房地產趨勢脈動的富比士地產王在2月18日舉辦的房產說明會,討論「投資新風向竄起、海外不動產新契機」,從全球經濟變化來看理財新趨勢,讓..

重劃區成為都巿發展的新興機會,台中巿的公辦巿地重劃面積為全台第二,自辦的重劃面積則高居全台第一,全台最大重劃區就在台中的14期重劃區,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教授劉曜華表示,14期重劃區提供北屯..

房市景氣不佳,中小型建商經營也愈來愈困難,近期高雄市場傳出有大量土地釋出求售,其中不乏面積500坪以上的方正土地,甚至連蛋黃區左營、鼓山都有中小建商拿出土地要賣,專家分析現在工、料成本難預測,景氣也不..

商用不動產的關注度一向不高,但它其實與市井小民息息相關,購屋族能觀察相關指標,作為買房的重要參考。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他論證,商用不動產其實才是真正的「火車..

新開發的重劃區最怕生活機能不好,因此南部建商除了開闢重劃區、蓋房子之外,也負起推展生活機能的任務,台南九份子重劃區推案量最大的泰嘉開發就跨足美食界,在該區段成立「小丞事吐司建築室」,而華友聯開發更在舉..

打炒房最重拳《平均地權條例》5大限制政策即將上路,即便目前線上預售案單週來人僅剩下10餘組,相比於去年房市大好時期,來客量萎縮5成。但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反向準備50億元銀彈,預備今年大舉購地。

近年高雄積極招商見效,加速台商回流以及國內外企業紛紛搶進,讓過去數十年都處於新商辦空窗期的高雄,更加缺乏符合國際級的商辦,興富發建設看準趨勢,特別於高雄經貿中心精華地段的中正金融特區,推出全新A級商辦..

周一傍晚6點正值用餐時間,高雄知名海鮮餐廳「紅毛港」進門用餐的客人絡繹不絕,在一旁接受採訪的董事長洪美花不時起身向熟客打招呼,這個晚上,據說就連高雄陳家也在現場用餐,不難看出該餐廳在高雄的地位,這也就..

七都多個行政區交易量腰斬,但房價持續上揚,超過半數行政區年增超過1成。其中,全台交易量下跌最多的是新竹縣新埔鎮,年減超過7成,但房價竟上噴4成。專家指出,去年投資客紛紛撤離新竹,導致交易量驟降,但仰賴..

擁有不少建設、百貨話題的台中市南區,預售市場去年才衝上5字頭大關,氣勢洶洶,卻未料預售市場急凍,建商直接祭出每坪地板價的促銷手段,目前除了南區,西屯區新案也傳出開價與成交價落差慎大的個案,房市正式進入..

去年底就有房市專家在媒體上預測,全年度的買賣移轉棟數將下修,到了今年1月結果出爐,確實降到32萬棟以下,專家就紛紛説2022年的買氣降溫了。確實買賣移轉棟數是評斷房市景氣好不好的重要依據,但並非是唯一..

隨著疫情趨緩,店面市場似乎也逐漸回溫,而新重劃區的樓店似乎更受到投資方青睞,房仲統計2022年高雄十大樓店單價排行榜,全數都在北高雄的鼓山、左營,專家則認為即便報酬率不佳,但新興區段房價增值性高,放個..

地上權住宅是建商向國產署標下地上權土地後興建,如同和政府長期承租土地,建商及住戶名下都沒有土地產權。民眾購買「地上權住宅」,有50年至70年的房屋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但每坪單價,往往是同一區域內房..

桃園青埔近年來在大型建設加持下,吸引不少年輕族群移入,且房價也隨之高漲不少,使在地居民地區凝聚力高。近期在地人反映,青埔明明為中壢區,不過當地人請自稱為青埔人,而非中壢人,甚至有網友戲稱該地為「青龍國..

在台灣,能夠與美國舊金山灣、澳洲雪梨以及日本東京灣並駕齊驅,同時擁有產業、觀光文創、海洋景觀以及百貨商業功能的國際級環境的地方,就非高雄亞灣區莫屬。

具有景觀的住宅不只著起來心曠神怡,轉手也能賣到好價錢,實登揭露台南國平重劃區海景豪宅「遠奏曲」去年5戶轉手交易都賺錢,最多獲利1274萬元,由在地企業購入,專家則認為國平重劃區周邊發展性強,加上具有海..

台北近年來房價高漲,購屋門檻之高讓年輕人望之卻步,進而成為「脫北者」,轉往其他縣市置產。據內政部統計,六都2022年中以台北市的淨遷出人口最多,達3.7萬人。其中,北市淨遷出最多行政區,則是大安區,去..

高雄的中正金融特區經歷近30年的新商辦空窗期後,終於有新產品推出,「興富發CBD」規劃160~330坪產品,交通優勢明顯,10分鐘內捷運、高速公路交流道都能抵達,門面氣派、公設完善,戶戶更有獨立空調、..

國內自2020年起開始一波房價飆漲,至去年到高峰,根據內政部顯示,去年第三季全台平均買賣面積為31.5坪,相較2012年同期,10年約蒸發大套房面積。其中,高雄減幅最多,2012年前平均能買50.64..

近年來企業經營吹起「ESG風」,環境保護議題逐漸被各大公司所注重,而這股風潮也吹進廠辦中。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觀察,全國目前已有85座「綠色工廠」,其中近半數都集中於台南、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