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指數」的查詢結果共805筆

美國近期因全球局勢和國內政策導致通膨嚴重,房屋抵押貸款利率飆升,但日前政府通膨報告出爐,顯示10月通膨已見到降溫,房貸利率立刻大降。數據顯示,30年期固定利率大降60個基點,從7.22%降至6.62%..

3年前新竹縣房價中位數低於新北市450萬元,如今漲到1420萬元,與新北旗鼓相當。而從單價變化來看,新竹過去每坪落後8萬元,如今漲到33.2萬元,正式超車新北。不過,信義房屋專家表示,新竹房市已有熄火..

影響國內房價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發生在國內外的大事,《ETtoday新聞雲》整理近半世紀發生的國內外重要大事,對照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發現這50年間價格漲了3150%,部分事件雖造成房價下跌,但整..

不動產投資開發面臨成本攀高、連續利息、限期開發、去化緩慢的四方夾殺困境,經營壓力暴增,而仲介業乃至房貸市場面對低迷環境,過完中秋已經一秒在等過年,但溫水煮蛙,你還在鍋裡嗎?房市進入年終的傳統旺季,市場..

近期台中房地產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從另一面向觀察,依建照與使照最新數據顯示,使照量終止連3漲轉跌,擺脫死亡交叉,且創下近1年以來最低使照量記錄;從歷史脈絡來觀察,景氣循環變化並非為影響房價的唯一因素,專..

美國聯準會今(3)日凌晨宣布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並宣告下(12)月將繼續升息,與美國連動關係密切的台灣,是否也將追隨老大哥的腳步繼續升息?專家認為國內近期經濟狀況不理想,有暫緩升息的條件,就..

高雄鼓山、前鎮等區,一般被認定為蛋黃區,也是房價最高的區段,但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Q3季報,高雄中價區的模型單價,竟然比高價區更貴。專家分析,高價區推案量較少,而中價區近期推案多,「這種奇特的現象,實屬..

美國8月至9月待售房屋銷量數據出爐,在抵押貸款利率節節升高的背景下,待售房屋銷售大減10.2%,遠高於經濟學家與專家預期的4%。排除2020年4月疫情爆發後造成的短期震盪,這次待售房屋銷售指數已創下2..

物價通膨,利率升息,每個人都在尋找理想置產標地;房地產一直都是最佳選擇,依過去經驗了解,因為土地價格、原物料、營造工資成本皆為奠基房價基礎,若非是在刻意哄抬狀況下,房價本來就不易鬆動,購屋若以長期置產..

2021下半年房市經歷一波大漲,未來勢必會反映在公告土地現值以及公告地價上。專家表示,公告土地現值恐怕出現5連漲,賣屋時的土增稅可能因此增加,尤其是新竹地區。公告地價方面若在後年調漲,也將影響地價稅。

大陸已有多個城市調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包括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和住房公積金貸款,其中,多地首套房的商業銀行房貸利率降至4%以下,創下近幾年的歷史低位。不過,大陸房市依舊低迷,有機構認為,當房貸利率發生顯..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2022上半年台灣實質薪資出現6年來首次負成長,物價漲幅超越加薪速度,讓不少社會新鮮人對於結婚買房等議題不抱期待,紛紛選擇當一個「躺平族」。從交易員變全職投資人、今周刊專欄作者畢德歐..

9月房租指數續創歷史新高,且睽違了26年,連續3個月年增達2%以上,顯見近來租金上揚的加速力道。而觀察各區漲幅,南部年增2.36%最多,北部也有2%以上表現。房仲表示,隨著房價高漲,不少人乾脆選擇租在..

經過2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國境封閉,國人最愛去旅遊的日本終於將完全開放,自10月11日起台灣人免簽證就能赴日旅遊,然而想立馬衝一波的不只是遊客,還包括要到日本買房置產的族群。業者就表示,近期接到許多民..

由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2022年Q2全台住宅價格指數高達123.97、再創歷史新高,而且已經連續上升16個季度,顯見全台房價飆漲之驚人。那麼,在高漲的房價面前,一般年收入在20~40萬元間的..

北部建商華固(2548)首次前進中台灣的建案將在明年登場,2棟27層建築,單層5併規劃35~55坪,搶攻首購、首換市場。總經理洪嘉昇說:「未來開發仍以雙北優先,但目前已幾乎沒素地可買,除持續佈局都更外..

今年是房貸族痛苦指數不斷上升的一年。9月22日央行再次宣布升息半碼(0.125%),台灣升息步調雖不如美國又急又猛,這次升半碼也在市場預料之內,不過連續三季共升2碼(0.5%),房貸族壓力上升,每月貸..

愈來愈多房仲業者會在社群媒體上投放廣告,近期更有不少屋齡偏高的物件釋出,不過卻吸引相當多民眾留言索取資料,主要的原因就是「總價低」,專家表示高雄房價這2年上升太快,因此總價在1000萬元內的物件即便屋..

過去幾年,受到全球QE、低利率、萬物皆漲等因素影響,全台房市一片火熱,房價飆漲早已不是六都專美,在補漲效應的帶動下,不少周邊縣市的房價漲勢也相當亮眼。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清華安富房價指數發現,今年8月..

近來地震頻頻,搖出老屋改建商機,不過,CTWANT記者調查,原物料飆漲,開工即虧本,不少都更案的營建業者「以拖待變」,拖不過的就全案轉手,「以往一年頂多1至2件同業盤案,今年大概有10來件,甚至2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