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地緣政治」的查詢結果共58筆

房價飆漲成為全民之苦,政府祭出一系列打炒房措施,包含《平均地權條例》預計7月上路,今(15日)央行也突襲式再限制特定區域,購第二戶限貸7成、無寬限期措施。大台中不動產公會發聲,台灣拼命打炒房,措施打到..

人口向來被視為房市的「票房保證」,人口密集的區域,住宅需求相對較多,其房市支撐力自然更強,不過近期受打炒房、升息、地緣政治風險等房市黑天鵝影響,人口密集區的房價似乎也出現動搖跡象。

新北最熱門的買房區域究竟在哪邊呢?依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顯示,2022年新北市以位於板橋區的華江一路申貸件數最多,新增房貸件數高達619件,其後分別是景新街(376件)、文化三路一段(339..

央行去年提出「豪宅限貸令」,對豪宅市場宛如下了「緊箍咒」,讓總價7千萬元以上豪宅,幾乎歸零。根據觀察,大直基湖路豪宅群中,2022年至今,僅有1筆總價7千萬元以上交易,為20年老豪宅「維多利亞」,且該..

豪宅買氣降溫,2022年交易量年減4成,且為統計以來新低量。房仲指出,經濟局勢變動、屋主惜售是造成量縮的2大主因,目前部分豪宅屋主心態也悄悄鬆動,買方剛好可趁現在大膽進場議價。

藝人哈林庾澄慶曾租過的信義區地上權豪宅「台北花園」,近期12、13樓戶,分別以1.2、1.44億元交易,且此2戶坪數大小、樓高位置,都與過去媒體所報導哈林所承租的戶別相同,研判當時庾澄慶一家所承租的房..

國際房產平台插旗中台灣,除看準中台灣富豪海外置產實力外,創辦人也揭露,台灣房市3大痛點,包含《平均地權條例》、通膨、地緣政治,尤其是中國去年底的20大會議後,實際影響並推升高資產族海外置產意願。 ..

繼房地合一2.0之後,2023年1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為打房新式招法,包含法人購屋許可制、重罰炒作、限制預售屋換約以及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更有檢舉獎金制度五大重點。房地合一2.0施行之後,「量縮..

2023年房地產市場第一件大事,無疑是《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這份以打擊預售炒房的修正案,於1月10日上午宣布通過後,手上有預售屋屋約、想趁勢進場撿便宜者,以及市場評論家紛紛討論,預售案日後受..

房市在政府斷建商金流、斷資金鏈、以及經濟衰退、地緣政治等因素下,房市走空趨勢顯著、房價要如過去3年翻漲不易;多方原因下,大台中不動產商業同業公會預測2023房市一個字,給出壓抑的「壓」字。

近幾年板橋為新北房市發展重鎮,尤其是豪宅林立的新板特區,房價逐年上漲,東森房屋研究中心統計,去年板橋總計5筆住宅大樓單價衝破9字頭。信義房屋專家表示,板橋近年來眾多新案接力推出之下,推升區域價格上漲。

一開春就面對地緣政治衝突,引爆史上最大禁運封鎖,隨之而來的通膨及升息,加速全球進入產業面、資金面、政策面的6重新常態,也直接衝擊房產市場,價量表現、交易主力、進場動機皆會發生轉折、斷裂,市場正式步入衰..

疫情之後,最熱門的投資話題便是「抗通膨商品」。在低利率時代,保守的定存族,噤聲不語,因連通膨都對抗不了。2022年全球股市回檔修正,各國升息資金緊縮,股票投資客也紛紛休養生息,而轉向更保守穩健的抗通膨..

日圓貶值,推升國人赴日買房意願。專家指出,東京都23區的房價就好比雙北一樣,分佈相當廣泛,以指名度、價格較高的區域為例,新台幣約1000~2000萬元,可買得到屋齡10~20年、室內10~15坪的物件..

台北市近年來商辦受限於供給不足,除了空置率維持低檔外,租金更是高漲不墜,根據商仲業者的統計,2022年第三季的A辦租金坪均高達2,958元,其中,頂級商辦租金更有不少物件站上每坪4,000元的高點,也..

最近幾年受高科技產業與建設話題的帶動,台南房價飆漲有目共睹,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前8月台南交易單價在每坪30萬元以上的住宅共有322件,而2019年同期、3年前僅有22件,也就是說短..

最近幾年,受惠於科技題材與建設題材的發酵,新竹縣房市交易量能迅速攀高,其中,緊鄰新竹科學園區的竹北市,更是成為科技新貴們的聚集之地。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資料發現,2021年竹北..

海外投資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多一分掌握就能少一分風險。針對台灣投資人近期想要踏入海外置產市場,國際地產開發和投資集團給出包含對台灣以及國際情勢走向判斷,以及列舉距離台灣相對近且合適的置產國家如馬來西..

東森房屋秉持回饋消費者之精神,21日舉辦年度SP活動「MY HOME找東森,十萬豪禮大方抽」頒獎典禮,針對2022年7月1日到8月31日活動期間內「成交+指定建經履保公司(僑馥建經、第一建經)」之客戶..

全台房價卻越打越高,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全台住宅買賣契約總價從去年第四季起,已連2季破1200萬元,與5年前的起漲點相比,更足足漲了33%、214萬元。對比主計總處公布2017年以來平均受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