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中古市場」的查詢結果共129筆

高雄市4月的交易量出爐,房市也出冷卻跡象,比起3月減少16%,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少了8%,專家表示台積電的效應已經造成一波去化潮,愈來愈多屋主抱持惜售心態,或是開出高價,因此讓高雄房市走向「量縮價揚」。

台北市市區發展較早,不少建築都已達老屋等級。《樂屋網》統計,全台4月待售物件中,北市有1萬1444件屋齡30年以上,占比達到48.4%,集中大安、松山以及士林區。專家分析,主要是北市老宅市場量體大,且..

高雄新建案房價高,很多人都轉往中古市場找房子,不過也出現許多奇特的物件,日前就有1戶位於左營的透天別墅欲出售,特別的是房子裡竟然還有溜滑梯、城堡等規劃,讓許多網友嘖嘖稱奇,只不過這些遊具也讓網友笑稱「..

台南房市近年相當火熱,其中又以永康區的交易最熱絡,根據台南市政府統計,永康區已經連續13季交易量是台南之冠,若以年度交易量看,更是連續15年蟬聯台南交易量冠軍住宅均價則穩穩站在3字頭,業者指出,其他行..

近期高雄新屋供給量大減,買氣湧入中古屋市場,因此也有許多奇特的物件出現,例如有物件標榜「買3房送大套房」,也有人宣稱擁有8個機械車位,但其中有繳費的只有1個,房仲業者表示由於中古市場熱度高,過去不好賣..

台中北區為台中人口密度最擠的一區,根據內政部統計,北區每平方公里就有2萬744人,不過也因早期開發,北區近年並不像重劃區新案壓境,在地人「一買一賣」的習慣下,北區5年來房價整體漲幅約為13.6%,成為..

現在要在高雄買到新成屋,難度似乎愈來愈高,根據統計高雄各行政區內70坪以下的成屋庫存水位皆低,最多的左營區也不過接近400戶,三民、新興區的新成屋剩不到百戶,甚至小港僅有3戶、鹽埕區更是1戶都沒有,新..

根據台中地政局公佈的買賣移轉棟數資料顯示,北屯區2021年以9559棟成為台中交易量之冠,相較於2016年5542棟的交易量,短短5年間便成長72%,5年來都獨佔交易王寶座,以往推案熱區如十期、機捷、..

台中捷運綠線2021年4月正式通車,軌道經濟的興起,也使得綠線各站房價受到注目,盤點18站,房價最高在西屯區的「市政府站」,平均成交單價達到每坪35.8萬元,房價最低的站點則是位於烏日區的「九張犁站」..

買房時該選什麼樓層,是不少民眾最糾結的點之一。有位網友表示,最近看了很多中古屋,發現市場上充斥著2樓物件,他詢問:「2樓是不是真的比較差、比較難賣?」對此,許多網友皆認為大樓的2樓缺點多,價格也比4樓..

2021年末政府強化打房力道,專家都預期對於預售及新成屋交易將造成影響,因此許多人都認為今年中古屋表現將會非常亮眼,不過許多屋主也因此對於持有的物件「自視甚高」,不僅調高售價甚至出現惜售心態,導致今年..

高雄1~11月的整體交易量已經來到4萬棟,扣除新成屋交易的話,中古屋交易量最大的行政區是鳳山區。專家表示,鳳山幅員廣、人口多,有強烈的住宅需求,且中古屋房價比起原高雄市區每坪便宜3~5萬元,而在政府新..

台中海線四區龍井、沙鹿、梧棲、清水區,隨著台中蛋黃區房價高漲與中科效應延伸,房市逐漸走強,不僅吸引大型建商插旗,連帶以往蛋殼區如大肚區房市也正在加溫中,在地房仲更笑稱房市盛況空前:「大肚山是不是要噴石..

距離2022年的到來,只剩不到1個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將屆滿2年,期間影響層面甚廣,對於台灣房地產也造成極大的動盪,當中利弊兼具、喜憂參半。專家認為,央行在疫情期間進行三階段打炒房措施,看來成效有限..

日前高雄11月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出爐,4715棟創下71個月以來的新高,而分析高雄新成屋與中古屋的交易量在11月都大幅提升,特別中古屋交易量年增28.76%最明顯,專家指出新成屋數量少、價格高,是許多..

2016年的高雄美濃地震,造成台南永康的「維冠金龍大樓」倒塌,而該大樓拆除之後於2018年展開重建,如今外觀看來已經完工,但原住戶對於何時可以搬回去、還要付多少錢、房子的坪數多大一問三不知,只能持續在..

侯佩岑去年傳出以開價2.08億,欲賣北市永康街豪宅「上青田」,而實價揭露,該戶今年6月已順利脫手,成交金額為1.85億元,相當於開價的89折。專家表示,名人居住過能為其增添保值性,1成左右的議價空間屬..

臺北市政府公佈最新一期,8月實價登錄交易件數995 件,交易總額252.57億元,住宅價格指數107.95,較7月上升0.49%,特別的是,過去較不受市場青睞的小宅也翻轉向上,1間14坪的小宅要913..

中台灣預售價紛紛創各區新天花板,也順勢帶動中古屋房價補漲,形成「爬欄杆」的房市競價現象,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台中市5年為界的中古屋,整體價差達21.2%;其中,中區價差高達85%,單坪價差14..

房市迎來一波報復式復甦,無論北中南預售、中古市場皆相當火熱,北台灣第3季新成屋、預售屋推案量,達到2705億元,雖較上季略增,但前3季累積量卻年減約16%。《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認為,應與營造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