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價跌」的查詢結果共374筆

房價有感上漲,以台中5年來核貸的房屋面積,以1年少1坪的速度,平均減少了5坪。再加上高房價、高公設比換算下來,等於2倍價只能買到過去一半的室內空間。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坤成則用房市車市化理論認為,政府不該..

台灣房價不斷攀升,是否要購房,成了民眾心中的難題。一名網友看上了一處中古透天,卻被身邊的親友狂勸「年底或明年必跌」,不要立刻做決定,讓他陷入兩難,不曉得該不該立刻下手。而貼文曝光後,也有人點出關鍵原因..

全球經濟變動,英鎊、歐元大貶,房價處於高點的美國,買家們正把眼光投向英國,尋找便宜實惠的物件。房地產經紀與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指出,過去一年來倫敦因為匯率影響和漲勢反轉,房價已經下..

一名PTT網友3日發問「為什麼買不到房的人都是怪房價太高?」他認為薪水太低買不起,怎麼不跟政府吵調薪,或自己想辦法增加收入,害現在買賣房子要付更多錢給政府。文章一出,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

受打炒房、接連升息、限貸管制影響,上半年豪宅交易量明顯量縮,其中新北市年減高達45%,近乎腰斬。不過,台中卻不減反增41%。專家表示,台中本就屬今年交易量最穩定的區域,且隨房價上漲明顯,自然會有更多總..

對比10年前,年薪百萬族群的購屋總價相差250萬元,且購買坪數縮水4坪,不少年輕人無奈,一名網友表示,3年前買了電梯大樓房,如今這間房子漲價四百多萬元,讓他人生大翻轉,賣掉後買全新透天+一間公寓,當時..

9月上旬中秋節前夕,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再度預告,打炒房草案要力拼今年立院第二會期通過,但細數花次長至少3次對媒體「強調要通過」,結果悉數落空,時至今日再提,已過了推出的最佳時機,就像過期的月餅雖然外觀依..

新北市29個行政區中,房價最抗跌保值、最需要小心跌價、最具有價漲爆發力的區域分別在哪裡?《ETtoday》記者訪問2位專家,他們對於前2題有不同看法,但針對上漲潛力,則一致認為就是樹林區。

桃園中路特區「璟都米蘭」今(5日)正式上樑,該案目前銷售6成。專家表示,中路特區開發至今已7~8年,目前市場上以3房以上產品為主力、坪數落33~60坪,而非近年頗夯的小宅。原因在於該區鄰近舊市區,「換..

這幾年高雄房價漲得多,建商總是說因為營建成本和土地價格上漲,不過根據資料顯示,原高雄市竟然有3個行政區今年地價比去年還便宜,甚至跌了超過60%,專家指出整體來看高雄地價還是在上漲,要看土地位置、大小、..

全美房市熱潮在2020年3月疫情爆發時短暫中斷,但之後升溫快速,延續將近3年,直到今年6月至7月間,原本不斷堆高的房價出現0.77%的跌幅,終於創下了將近3年來的首次下跌,也是過去11年半以來最大的單..

不少人都支持房價將下跌的觀點,就有網友PO文指出現在2房平車1200萬元左右,但朋友要等到2024年總統大選後再買,預言屆時房價一定跌,甚至有人回「等3年直接升級1200萬3房雙平車+裝潢+賓士」,但..

房價年年攀升,居高不見大回檔,讓買房族因為房價負擔的關係而卻步、遲遲不敢下手,就有一名網友在PTT home-sale板上問到,如果房子開始跌價,「跌幾趴你會買?」

什麼時候可以進場買房?房市專家、案場銷售經常告訴消費者「自住沒差」,但這樣的說法讓部分網友不解,直言「到底沒差在哪?」更有網友認為,這只是業者在景氣不好時,鼓吹買房的話術。對此,代銷與房仲專家回應「自..

想買房的人都會在網路上搜尋意見,就有許多鍵盤專家大聲疾呼「現在是高點」、「房價一定會跌」、「買貴就套住了」,但網路上就有1張哏圖列出自2000年起台灣房價的走勢,以及認定房價會跌民眾的心聲,最後得到的..

9家建商接連在小坪頂推案卻宣告倒閉,使該處一度被稱為「八掛山」,而由萬通集團馮侖在台主導的第一個建案「萬通台北2011」,近期卻出現在法拍市場,根據法院公告,該案8樓戶屋齡8年,目前四拍底價僅1593..

深圳一處別墅曾入選「大陸十大豪宅」,如今院門前雜草半腰高,不見店舖入駐,好山好水也乏人問津,房價停留在15年前。甚至2017年時,還曾有網友發帖稱,願意降價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售賣。

統計去年雙北捷運末站房價,發現唯有象山站呈現價跌,跌幅約6.2%。房仲專家指出,象山周圍的價差頗大,有每坪破200萬元的豪宅,也有8字頭的中古大樓。而去年該區低價建案成交量明顯放大,才導致整體均價出現..

竹北市首季成屋交易量跌幅超過5成,近1年Q1均價卻仍持續推高,預售屋單坪均價來到43.6萬元,不分屋齡電梯大樓單坪均價較去年同期漲幅超過4成。詭譎的是,只有華廈產品呈現反轉,價跌約25%。

國內房價高漲,年輕人想買房越來越困難!對此,就有網友表示,自己從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開始,就在等待房價下跌,「跌到跟SARS那年一樣親民」,文章一出,馬上引起網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