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愛河之心」的查詢結果共50筆

公寓雖然屋齡高、還要爬樓梯,但因為單、總價較低,室內實際坪數大,手頭不寬裕的購屋族仍願意購買這類產品,高雄三民區今年迄今公寓交易量達到298戶,平均每天都能賣1戶,專家指出三民人多、開發早,房價相對周..

高雄市4月的交易量出爐,房市也出冷卻跡象,比起3月減少16%,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少了8%,專家表示台積電的效應已經造成一波去化潮,愈來愈多屋主抱持惜售心態,或是開出高價,因此讓高雄房市走向「量縮價揚」。

高雄輕軌今年底的目標是C21A到C24站通車,正好經過美術館、農16等高雄2大房市蛋黃區,沿線的房價近1年有明顯成長,單價漲幅約10萬元,專家指出輕軌C21A到C24站通車後,美術館一帶的行情,可望增..

2021年末政府強化打房力道,專家都預期對於預售及新成屋交易將造成影響,因此許多人都認為今年中古屋表現將會非常亮眼,不過許多屋主也因此對於持有的物件「自視甚高」,不僅調高售價甚至出現惜售心態,導致今年..

高雄房市強強滾,房仲業者根據實價資料統計高雄市近5年住宅成交單價,2021年已大舉衝破2字頭,平均成交單價來到20.3萬元,漲幅17%,成為近5年來的房價最高點,甚至出現「蛋白區蛋黃價」。漲幅最大的小..

高雄市地政局今(30)日發布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衝破5000棟大關來到5070棟,創下高雄建物交易量歷史新高紀錄,同時全年達到4萬5166棟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正對河景的透天厝想必是許多人願意出手購買的標的,不過若加上「凶宅」這個條件,恐怕很多人就會猶豫再三,近期一間位於高雄同盟二路的透天厝以總價2600萬元欲出售,但日前才發生3人輕生事件,且價格略高於市場..

11月南二都的交易表現持續升溫,高雄的4715棟更是創下71個月以來的新高,月增15.59%,與去年11月相比也增加26.06%,1~11月的交易量更比去年同期增加17.95%,房仲認為第4季本就是購..

近來高雄新建案開價愈來愈高,很多人都懷疑民眾的接受度,不過隨著實價登錄資料揭露,買單的人還真不少,根據最新資料三民區預售案「遠雄琢蘊」高樓層戶成交每坪49.3萬元,是今年來三民區新案最高成交價,業者認..

一般民眾買房時僅會買1~2個車位,少數的豪宅物件可能必須購買3~4個車位,不過高雄卻有個高齡大樓物件一口氣配了51個停車位!房仲指出有那麽多車位掛在該戶,要出租給外人先要和社區管委會打點好關係,否則恐..

高雄輕軌力拼2023年全線通車,不過根據房仲業者統計,輕軌對於房價帶來的效益似乎不明顯,未通車的14站中,6年平均房價僅漲2%,主要原因是輕軌的通勤效益不如捷運,不過當輕軌進入三民區後的房價增幅普遍上..

今年6月南二都的買賣移轉棟數出爐,因疫情影響未深、投資客避新稅制提前獲利了結,加上新建案大量交屋等因素,因此高雄繼5月後持續有4000棟以上的交易,台南3263棟的移轉量更是6月史上新高,但房仲也坦言..

近年南二都房市熱絡,房價不斷墊高,對於青年首購族來說買房的難度也愈來愈高,為了實現居住正義,台南及高雄也紛紛推動社會住宅,而且不少規劃中的社宅位置都在精華市區,例如高雄的亞洲新灣區、河堤社區,台南的平..

國人的平均餘命愈來愈高,但長輩往往會有許多就醫的需求,鄰近醫院的「醫療宅」就成為銀髮族首選,高雄的人口老化也相當嚴重,醫療宅房價也因此水漲船高,根據房仲業者統計,高雄醫療宅漲幅最大的就是高醫,近4年上..

近年因為電商、外送平台崛起,店面的投資效益大受影響,很多店面都閒置租不出去也賣不掉,不過有大型企業支撐的大型店面在市場熱錢充沛之下,還是獲得不少買家青睞,房仲業者統計高雄2020年的大型店面交易就比2..

2020下半年疫後效應,喚起許多人對擁有一個家的渴望,若能以合理的預算直接住在都會區核心地段享受便捷的交通,免去通勤的勞累,週邊又有綠蔭大道、時髦商圈的完美居住型態,最好購屋時所投入的每一塊錢都能保值..

時代的眼淚又一樁!位於高醫對面的美奇萊影城,近期傳出將營業至今年底的消息,而且這次看起來是確有此事,因為包括同棟的保齡球館,都已告知球友僅營業至年底。據了解,該地價值可能超過27億元,推估包括大型建商..

房價高漲,許多口袋不夠深的民眾為買房,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較便宜、屋齡較高的產品,國宅就是很多人鎖定的目標。但國宅價格,卻也因此跟著上漲。例如高雄的「民族國宅」最便宜時每坪只要5~6萬元就能入手,但現在..

高雄三民區8間沒有土地持分的法拍屋,竟吸引184組人馬投標!這8間透天都在高雄民族火車站附近,僅拍賣地上權,一拍底價只有15~35萬元,吸引想投資或自住的買方進場投標,最後以110萬元~288.9萬元..

很多高雄民眾都覺得最近幾年的房價漲幅很誇張,但是根據實價登錄所呈現的10年房價走勢,卻會發現高雄這10年來房價不漲反跌,跌幅更接近2成,出現實際數字與民眾感受脫鉤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