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餘屋」的查詢結果共501筆

透天別墅是高雄人傳統喜愛的居住型態,不過可別以為中古的透天別墅就比較便宜,根據售屋網站資料,高雄待售中前三高價的透天別墅,戶戶總價都要破億元,地、建坪破百坪只是基本,最高價的物件還附帶價值逾1500萬..

南台灣2家主力建商京城建設(2524)、華友聯開發(1436)今(23)日同時舉行股東會,2家公司都認為政府打炒房政策讓投機客退場,下半年高雄房市也會回到自住基本盤,不過由於成本高漲,下半年高雄房價沒..

2002年,昭揚建築成軍迄今,邁入第20年。自桃園到台北,細數所推出的作品,已累積76個建案,不僅累計千億案量,更締造零餘屋輝煌紀錄,成為北台灣民眾,買房購屋最值得信賴的建商首選。「選好地,蓋好宅」,..

潤泰新(9945)今(15)日舉行股東常會,會中公布去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約為272.9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對於下半年房市,潤泰創新國際董事長簡滄圳樂觀表示,雖受疫情與政策影響,消費者會有所觀望,但原物..

曾打造指標豪宅「仁愛帝寶」的宏盛建設(2534)今(15日)召開股東會,承認去年合併營收38.75億元,年增39.8%;EPS(每股純益)為1.78元,並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2元,是近4年最高。發言人..

下半年看漲與看跌的人都有,該買什麼樣的房子也是眾說紛紜,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今(10)日在臉書上表示,他認為到市區通勤時間1小時內的正2~3房,是可以入手的物件,反之距離市區遠、違背等價..

興富發(2542)集團旗下的潤隆建設(1808),於今(9)日舉行股東常會。會中公布,去年度營收104.79億元,創下歷史次高。對房市狀況,潤隆建設董事長蔡聰賓強調,國內剛性需求仍強勁,且國人抱持「有..

皇翔(2545)今(1)日舉行股東會宣布,去年度合併營業額為78.5億元,EPS(每股純益)為7.46元,為2012年以來新高。皇翔去年營業成績斐然,但股東會上卻也受到抨擊,有股東認為,皇翔不應再「不..

近期全台仍受到疫情侵襲,民眾外出的意願明顯降低,不僅電影院、餐廳人潮減少,預售案的接待中心也是門可羅雀,高雄市的預售市場進入5月之後「急凍」,有不少案場每周來人不到10組,受疫情衝擊相當大,此外房價漸..

前幾年台中網紅名店叉子親子餐廳悄然歇業,原本在黎明路口的阿秋大肥鵝旗艦店,也喬遷他處另闢版圖,而這些大型餐廳的原址,都由建商買下,也讓人好奇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吸引建商出手呢?

去年台積電宣布到高雄設廠,所有的房市焦點都集中在楠梓區,但實際上橋頭區房價的漲幅與楠梓不相上下,甚至還略勝一籌,而比較楠梓的高雄大學以及橋頭的高雄新市鎮2個重劃區,專家指出高雄新市鎮在交通、橋科的帶動..

高雄的霞海重劃區雖然行政區被劃分在仁武,但實際上離左營市區更近,且新建案房價每坪在30~33萬元,比起車程距離10分鐘的漢神巨蛋,每坪便宜約10萬元,加上緊鄰榮總商圈,食衣住行都相當方便,因此吸引相當..

近年政府雖頻頻出手打炒房,從大環境與主要影響房市價格的5元素包含土地、政策、資金、人口、營造成本觀察,除人口數量逐年下降外,其他4項加諸在房市面的成本全面瘋漲,而專家也直指,這些失控的漲幅,最終仍是全..

高雄市的房市交易量增顯著,其中,三民區交易表現維持高檔,整季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504棟,等於每個月有500棟、每日交易近17棟。而首季該區新建案交屋量體並不特別多,房市主力以中古屋交易為大宗,專家認為..

中科擴廠效應加持,不僅首購產品銷售速度快,科技業高階主管也讓高總價住宅活絡起來,而各大建商爭霸的一線戰區如14期重劃區新預售案新業「大塊森濤」,已購客有高達50%的比例,為來自台積電、友達、美光等高科..

走進漂亮華麗的銷售中心,業者每句話行銷話術都打中心坎裡,賣方市場下,消費者沒有太多猶豫時間,動輒千萬的不動產,萬一買錯房,將會是人生的一大挫折。那麼該如何避免買錯?簽約前再仔細想想3件事: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7日決議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台灣央行跟進升息腳步,宣布升息1碼,政策利率調高到1.375%,引發不少投資客、房貸族關注。對此,就有網友好奇發文詢問,此次升息最先..

不動產放款龍頭土地銀行,去年編列預算時,就針對不動產放款業務規劃「0成長」,昨(14)日,向全體分行下令暫停受理土建融新案,目前合庫跟進同樣決定0成長,其他行庫也將把土建融和房貸業務成長量限縮3%以內..

全球國際政局雖因烏俄戰事有所不穩,不過房市仍持續上揚,其中豪宅市場更是表現卓越。根據國際地產顧問調查,全球主要46個城市去年Q4有38個的豪宅價格上揚,其中杜拜以年漲44.4%一舉竄升為全球冠軍;此外..

近1年來民眾有感房地價格飆升,政府為抑制房價上漲,央行、財政部、金管會、地方政府連續祭出新法管制,不僅民眾,連業者都在問,都究竟抑制房價了嗎?還是助漲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