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高雄房市」的查詢結果共456筆

主計總處統計,去年12月租金指數105.01,再創新高。房仲分析,租金反映房價成本走揚,且經濟表現樂觀,租客有能力負擔條件較好的房屋物件;租金指數已經連續12年上漲,雖長期走升,但增幅還算溫和。 ..

高雄經歷2021年房市大爆發之後,許多人都關心今年高雄的房市發展將如何,專家表示今年主要的買盤將從首購族逐漸轉為高資產族群,規劃好的產品就算單價、總價高,高端消費者也會願意買單,不過政府打房下手輕重將..

女主播劉祝華常在社群網站分享生活點滴,6日發文透露,最近正在看高雄的房子,且已經鎖定一棟小豪宅一段時間,發文前一天突然發現有物件釋出,立刻請人幫忙下斡旋,怎料隔天卻接獲房子已經售出的消息,讓她頓時驚呆..

高雄2021年的房價直線狂飆,許多區域都有2~3成的漲幅,一時間房價彷彿沒有天花板,外圍區段房價逼近3字頭不說,市區房價更是突破4字頭,專家預估今年高雄市區非豪宅的房價就有機會突破5字頭,而最可能發生..

許多專家都預估,今年高雄房市的新推案量將比2021年減少許多,不過在高雄市區目前還是有幾個區域,例如左營、鼓山、前鎮、苓雅等區,預售加上新成屋的案量在20場上下,反而外圍的蛋白區案量不多,專家分析市區..

2021年高雄房市可說是蛋白區領漲,蛋黃區跟漲,不過當外圍區段房價都見到3字頭之後,市區4字頭房價「瞬間」變得合理,比價效應讓高雄人往市區買房的意願大增,專家表示包括左營、前鎮、鳳山、三民等區房市表現..

2021年末政府強化打房力道,專家都預期對於預售及新成屋交易將造成影響,因此許多人都認為今年中古屋表現將會非常亮眼,不過許多屋主也因此對於持有的物件「自視甚高」,不僅調高售價甚至出現惜售心態,導致今年..

高雄房市強強滾,房仲業者根據實價資料統計高雄市近5年住宅成交單價,2021年已大舉衝破2字頭,平均成交單價來到20.3萬元,漲幅17%,成為近5年來的房價最高點,甚至出現「蛋白區蛋黃價」。漲幅最大的小..

隨著房市熱度持續高漲,六都的房市交易量跟著成長,房價也有所成長, 統計2021年1~11月累積交易量,以台南市及高雄市年增率達雙位數為六都中成長最高。

高雄市地政局今(30)日發布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衝破5000棟大關來到5070棟,創下高雄建物交易量歷史新高紀錄,同時全年達到4萬5166棟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據聞有民眾直擊知名男星謝祖武,在高雄的售屋中心看房子,引來不少網友諸多好奇和猜想,「藝人不是感覺工作都集中在北部,而且行程滿檔,怎麼會來高雄看房子?」、「這個地點很不錯欸,在這裡看房是想幹嘛……?」

今年高雄的房價飆漲速度快,新建案開價飆高也拉抬中古屋價格,根據房仲業者統計,今年1~11月高雄中古屋房價漲最多的就是左營,每坪上漲5.6萬元,鼓山則排第二,而聞「積」起舞的楠梓每坪則漲了4萬元,漲幅都..

高雄房市表現熱絡,有愈來愈多人鎖定整個街廓掃貨,省下未來整合土地的麻煩,根據實價登錄揭露資料,10月就有神秘買家以6億元買下左營區文智路整排15棟透天,也創下今年左營區單筆房地交易總價最高的紀錄。

新聞事件是影響房市發展因素之一,今年高雄也有許多房市相關新聞,高雄市仲介公會就舉辦高雄10大房地產新聞票選,台積電進駐楠梓無意外被選為首位,老牌飯店國賓熄燈則搶佔第二名,三井進駐高雄及近期政府一連串的..

2021年即將即將結束,今年高雄的房市發展蓬勃,不少建商的推案量也大,根據統計高雄今年的推案王是興富發建設,不論在總戶數或總銷金額都排名第一,該公司認為高雄建設、投資多,房價基期相對低,適合發展近年主..

今年高雄房價漲幅明顯,甚至出現蛋白區領漲的現象,當外圍區段房價已經飆漲近3字頭時,市區的新建案房價就被墊得更高,因此有愈來愈多民眾「轉念」改買地上權產品,高雄市區的地上權建案就開出最低1字頭房價,只要..

三民區在鐵路地下化之後房市開始起飛,1~11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高居高雄第一,比第二名的鳳山區多1000棟,房仲表示少了鐵路阻隔三民開發更順利,建商的推案也陸續成屋帶動交易量上升,新案至少3字頭才買得到..

台積電議題發酵讓楠梓房市噴發,但今年高雄交易量成長最多的行政區不是楠梓,房仲統計今年1~11月交易量發現,前金區今年交易量較去年成長103.7%,站上高雄第一,業者認為過往前金推案少,但近年有土地釋出..

今年高雄有龐大的投資消息傳出,包括台積電宣布進駐高雄、「特貿三」標脫、洲際酒店開幕、三井成立高雄分公司等,本(12)月英特格宣布加碼投資,光今年就吸引超過百億美元投資,也促使房價不斷上漲,但有業者表示..

隨著政府大力推動大南方計劃,南部半導體S科技廊道從台南南科,延申至高雄楠梓科技產業園區、橋頭科學園區等,成為半導體供應鏈重鎮之一。不少國內外科技大廠也都相中「港都」高雄,大量高科技人才正慢慢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