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年輕人」的查詢結果共2075筆

最近房地產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少子化將導致房屋巿場需求減少,房價因而大跌?」品嘉建設暨台灣商務平台創辦人胡偉良指出「這種看法很表面,從各項數據深入研究會發現,少子化不只對房屋交易量沒影響,甚至未來10年..

買房好難、養房好痛苦!有網友在批踢踢表示,朋友兩年前買了預售屋,今年交屋入住,問他最近如何?他說買房後覺得繳房貸很痛苦,扣完生活費跟房貸,每月生活費只剩下16000元,存款也所剩無幾,覺得很痛苦,想知..

商仲業者戴德梁行(DTZ)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日前曾表示,目前房市呈現「四不一沒有」,也就是「不甘、不願、不捨、不賣」加上「沒有買氣」,針對此番言論,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則抱持不同觀點,認為「不猶疑..

新成屋雨遮屋簷不登記不計價2018年起上路,對此,有建商就跳出來直言,政府實施雨遮不登記的目的不明確,若是要打房或是讓年輕人更容易買得起房子,「根本毫無幫助」,最後只會反映回房價上,至少會漲一成。

你有否想過,當我們退休時,將浪費了共三年在每天上下班?如果時光倒流,你會用這些時間做些什麼?我們當然不可能追回已浪費於通勤的時間。但是可以反思當代全球城市的發展模式,來彌補子孫後代將會浪費的時間。

台北市都發局昨舉行六張犁公共住宅公聽會,沒想到公聽會尚未開始,里長和議員就率眾霸佔講台,阻擋會議進行,甚至還爆發肢體衝突。住盟等團體今(15日)舉行記者會,公開譴責動手傷人的景勤里長賴惠貞以及惡搞國民..

達麗建設(6177)上半年營收35.3億元,稅後淨利為7.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3.85元,營業毛利率33.4%,優於去年全年表現。董事長謝志長日前於法說會上表示,會有這樣的表現坦白說就是有預..

北市買房壓力大,租屋壓力同樣爆表。房屋比價平台彙整全台消費者物價指數發現,房租類指數已連續31個月上揚,甚至創下歷史新高,無殼蝸牛在台北租屋,想多存點錢,往往只能犧牲生活品質,選擇次一級或是空間較小的..

台灣低薪問題嚴重,不少年輕人出社會奮鬥好幾年可能還存不到一桶金,更不用說買房。居高的房價若沒有富爸爸、富媽媽金援,要靠自己的能力在台北買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也讓目前靠自住客撐盤的房市低靡不振。專家..

下禮拜二是農曆7月1日鬼門開的日子,也是傳統習俗上的「鬼月」。在老一輩眼裡,鬼月諸事不宜有百般禁忌,結婚、買房、買車、搬遷等更是萬萬不可,因此這個月份往往被認為是購屋的淡季,不過房仲業者指出,隨著時代..

為了減輕買房壓力,目前已有三家銀行推40年房貸、最高成數達九成,對此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表示,40年房貸可大幅降低每月攤還本息金額,若再加上大尾還款(Balloon payment),年輕人買房壓力將大..

出生屏東清寒家庭的蔡日騰,16歲為改善家境,離鄉背井做水泥工。20歲為了結婚聘金,負債60萬元,窮到被岳家看不起,2006年碧利斯颱風,又淹沒他僅有的棲身平房,只好忍痛帶妻兒、母親棄守家園。

得過台灣建築獎、遠東建築獎,甚至內政部傑出建築師獎的孫德鴻,偏偏是個不愛理獎,也不理官方的人。他為了亞泥礦權展延和遠東摃上,發聲明退出建築獎決選,直言:「徐旭東沒資格頒獎給我。」在學院裡,他也顯得彆扭..

這裡房價究竟高到什麼地步?一名40多歲的推特(Twitter)工程師年薪16萬美元,但每月房租就要3000美元(台幣約91000元),他說以他家兩房的格局,這樣的租金算是「超級便宜」,因為願意支付20..

在物價高漲、薪水卻不漲的年代,許多年輕人早就放棄買房,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其實釐清理財觀念,想清楚是自住,還是投資,只要挑對時機下手,搭配財政部提供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光是利息就能省下好幾..

洪團樟出身嘉義3級貧戶,15歲北上當搬米小弟,退伍後正逢台灣木窗換鋁窗熱潮,他從鋁窗學徒做起,1977年靠兄弟集資創立一太鋁門窗。

「該不該買房?」想必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人。加拿大智慧投顧平台Wealthsimple的創辦人卡岑(Mike Katchen)日前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現在年輕人拚命工作存錢,只為了買房,但他卻認..

年輕人苦於低薪、高物價、高房價窘境,若靠自己存錢買房子是難上加難。也不少人也抱怨,買不起房是因為有錢人炒地皮,才導致薪資成長幅度追不上房價增長。對此,一名經常於部落格發表經濟學文章的「元毓說」就批評,..

儘管房市走緩,但全國房價所得比仍續創新高,對於有自住需求的購屋族來說,購屋負擔仍極為沉重,許多年輕夫妻更因口袋不深湊不出頭期款。日前就有一名網友表示,若新婚夫妻各自努力先存200萬,再從「雙方父母各拿..

凍漲的薪水追不上居高的房價,台灣不少年輕人迫於現實已經放棄買房,箇中無奈只有自己知道,然而看在上一輩的眼裡,就成了「愛出國又愛抱怨不加薪買不起房」,並以自身經歷出來勸誡當年他們是怎樣辛苦打拼買房,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