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房價漲」的查詢結果共1313筆

國內房價居高不下,立法院今年1月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也讓房價下跌成為熱門話題,加上少子化衝擊各個產業,也讓不少人推測,台灣房市可能會像日本一樣越來越便宜。對此,理財專家「雨果」提出5點理由,直言「15年..

「漲漲漲!」全台物價、租金不斷走揚,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可看出,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2.43%,年增狀況為近10年同期新高,且除了物價外,2月全台租金指數也年增2.33%,不僅已連19個月上漲,更創下..

竹北高鐵站周邊受惠高科技產業發達、交通機能便利,造就高質感菁英生活圈,機能成熟之餘仍兼備發展動能,挾四大園區開發題材,將創造萬名以上就業機會,並且帶動周邊建設注入,目前竹北高鐵區域新案單坪攻上7字頭,..

25年前曾發生「燒肉粽事件」的林森商圈舊大樓,近年來隨著事件逐漸被世人淡忘,房價節節高升,其中9樓某戶屋主持有僅11月,轉手房價每坪漲6萬元,漲幅近1成。

好濕、好遠、好冷是網友對「淡八」地區的印象,然而淡海新市鎮、八里的房市發展如何?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謝欣亞,她除分析2區的房價、未來性、優缺點,也給予小資族購屋的建議。

近年來被稱為「脫北者天堂」的青埔,隨著建商積極推案,價格也不斷堆疊,據《樂屋網》觀察,桃園機場捷運各站房價中,以青埔周邊的A17領航站價格成長最多,近2年漲幅近38%。不過,專家提醒,部分「房價衝過頭..

一名網友過去曾在網路論壇發文,主張「千萬不要太早買房」,他表示對於收入不高的年輕人而言,不要急著買房子自住。一年過去了,這位網友二度發文同樣維持這樣的看法,他直言「針對收入不高,想買房自住的一般普通人..

近期雖房市移轉凍結,各界看衰未來市況,但仍有部分個案展現驚人房價漲幅。據台北地政雲,有藝人林俊傑加持的內湖豪宅「長虹天璽」,9樓戶1月以1.51億元成交,對比過去入手總價,換算前屋主持有11年賺進21..

高雄豪宅租金水準逐漸提升,根據實價登錄資料,2022年位於亞灣區的「遠雄THE ONE」以每月13萬元穩坐豪宅租金冠軍寶座,但「鼎宇鼎峰」、「京城凱悅」、「國城賦格」等社區最高租金也陸續站上每月10萬..

台中捷運運量大爆發,今年1月、去年12月的單月運量均突破百萬人次,也顯示軌道經濟正在改變台中人的交通習慣,成為推動台中房價的大力丸,具備雙鐵共構的北台中松竹站、南台中大慶站,從進出口人次來觀察,大慶站..

觀察2022年台中29個行政區,屋齡2年內所有建物平均單價,扣除交易量低於50件的行政區,去年全區已無成交均價低於15萬元的交易,而1字頭區塊還有大安區、清水區、大里區、東勢區、新社區。專家認為新屋行..

2022年Q4七都平均房價首次站上1000萬元,新竹縣漲勢最兇,等於「晚4年買房,得多花411萬元」。至於房價相對較低的台南,平均總價也來到1054萬元,4年上漲159萬元。但專家指出,1000萬元還..

英商首都集團執行長Angie Chang發現客戶想於英國置產,除了因為英國法治健全、在地治安良好、稅制簡單透明、持有成本低廉以及英鎊匯率划算,形成穩定健康的投資環境之外,許多人更是因為非常重視下一代的..

隨著房價漲幅漸高,購屋族迫於預算限制,這幾年市場主流的小宅成為有殼族的入手標的之一,不過,對於生活空間這件事,就有民眾在家庭成員增加下,毅然決然賣小宅換透天。

年輕人到底應該要趁早買房,還是繼續存錢呢?一名女網友表示,家人願意資助一半的錢讓她買房,但即使如此前5年房貸仍要佔她薪水的一半,且買下去等於把所有存款梭哈,讓她覺得沒有安全感,因此很猶豫是否要硬著頭皮..

台中市各區房價上漲,首購熱區也不例外,包括北屯、太平、潭子、海線等地都衝出新高價,對於買房,多數年輕人只能視為夢想。但隨著台中市各區發展趨於成熟,期待房價落底似乎不切實際,近期就不少個案推出低首付、低..

近期受房市利空夾殺,各地房市接近入冷凍,不過隨著新北外為第一環逐漸飽和,第二環的新莊區房價也急起直追,根據實價,去年上新莊平均房價約每坪44.6萬元,與2020年僅3字頭相比,漲幅16.1%,顯見新莊..

不少北市上班族會遇到一個難題,到底要租蛋黃區的房子,還是買蛋白、甚至蛋殼區的房?就有網友表示,友人有感這幾年房價大漲,加上租屋市場還是熱,租金一直漲,就動起買房念頭,但一想到預算只夠看桃園新房,就有點..

「居住正義跟建築業的利益永遠在對立面。」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表示,政府要盡力做到房價軟著陸,建築業的產業鏈龐大,如果打垮了,將重傷經濟。但李文造也認為,房價小跌是好事情,不然把房子搞到泡沫化,對大家都..

去年底就有房市專家在媒體上預測,全年度的買賣移轉棟數將下修,到了今年1月結果出爐,確實降到32萬棟以下,專家就紛紛説2022年的買氣降溫了。確實買賣移轉棟數是評斷房市景氣好不好的重要依據,但並非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