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7萬」的查詢結果共1522筆

隨股市反轉、通膨升息,近來房市看似轉冷,為避免財富縮水、或陷入股市套牢等危機,「有土斯有財、錢進不動產」仍是長遠力抗通膨、深得人心的置產首選!尤以目前土地取得及營建成本日益高昇,越晚購置房產,也象徵購..

台北車站周邊「住滿」街友朋友,有位林先生正擔任油漆工,經濟狀況沒那麼差,但他不願租房在鳥籠套房,認為以街頭為家最快樂。但大多數街友無法這麼豁達,有位63歲的陳伯伯靠撿破爛度日,6年前曾是月入7萬元的遊..

許多人買房會貸款,但如果手上有多餘的現金,你會選擇提前還房貸嗎?一名女網友表示,幾年前買的預售屋準備要交屋了,家中可動用的資金約200萬元,不知道該不該先拿去還一部分的貸款,於是PO文求助。文章曝光後..

各大企業陸續發布2022年度財報,營建類股的「營收王」、「EPS王」也相繼出爐,其中營建類「營收王」由欣陸投控(3703)以321.46億元拿下,而潤弘精密(2597)EPS(每股盈餘)11.14元不..

台中12期新高單價出爐,直逼7字頭。實登揭露,台中北12期預售案「Twin Park」13樓戶以總價2769萬元成交,每坪單價約69.7萬元,創下12期重劃區新高單價。

美國聯準會(Fed)23日凌晨宣布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後,我國中央銀行緊接著也在下午召開2023年第1季理監事會議,會後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利率繼去(2022)年3月、6、9月..

衝日本旅遊後,不少人被便宜住宿價格驚呆,加上時不時出現促銷機票,機加酒的費用有時並不貴,讓人返台後忍不住想再飛。不過,旅台日本作家「日本人的歐吉桑」表示,要出差的朋友發現,現在東京的飯店價格大漲,以前..

高雄豪宅租金水準逐漸提升,根據實價登錄資料,2022年位於亞灣區的「遠雄THE ONE」以每月13萬元穩坐豪宅租金冠軍寶座,但「鼎宇鼎峰」、「京城凱悅」、「國城賦格」等社區最高租金也陸續站上每月10萬..

為什麼房租一直漲?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台北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柏勳,他認為除了與房價、通膨有關外,不少房東其實是「潛意識漲租」,看到鄰居漲,也覺得自己要跟進。另外,他也提到買房..

2022年全台十大豪宅排行榜出爐,大安區豪宅「OnePark Taipei信義聯勤」連3年蟬聯全台最貴豪宅寶座,不過大安區僅該案入榜,就連傳統豪宅聚落中山、信義區,也遭4大豪宅齊入榜的松山區狠甩。在排..

東區是台南房價最高的行政區,不過近年北區急起直追,知名的鄭子寮重劃區預售建案甚至已有站上5字頭的個案,不過今年北區預售案實價登錄卻呈兩極化,距離約1公里、5分鐘車程的建案,有的成交紀錄超過4字頭,也有..

北投石牌巷弄一處老公寓,過去曾發生燒炭案件成為凶宅,自去年4月出現在法拍市場,歷經6次流標,近期第二輪三拍時,底價僅730.3萬元,吸引17組人馬爭搶,最終由一位散戶以881萬元得標。

台中捷運運量大爆發,今年1月、去年12月的單月運量均突破百萬人次,也顯示軌道經濟正在改變台中人的交通習慣,成為推動台中房價的大力丸,具備雙鐵共構的北台中松竹站、南台中大慶站,從進出口人次來觀察,大慶站..

高雄一名周姓女子108年出國至摩洛哥旅行2個禮拜,不料返家時竟赫見馬桶糞水溢流,家裡奇臭無比,且家具、木地板還遭糞水浸泡多日,已經悉數毀損,周女請廠商到場查看後,發現是大樓公共糞管異物堵塞,才導致糞水..

「為什麼看起來好像賺不少,卻都不夠用?」一名人妻透露,她與老公月賺12萬元,但扣掉房租、信用卡費、車貸還有生活開銷等就要噴11萬8000元,讓她求問「還有哪裡可以省嗎?」文章曝光後,一票網友秒點出「2..

觀察2022年台中29個行政區,屋齡2年內所有建物平均單價,扣除交易量低於50件的行政區,去年全區已無成交均價低於15萬元的交易,而1字頭區塊還有大安區、清水區、大里區、東勢區、新社區。專家認為新屋行..

「阿里山英迪格酒店」新開幕不久,近日卻被民眾投訴,228連假3天2夜房價收取6萬9千元,遭質疑價格不合理。飯店公關則回應,客人入住前及入住當下皆有再次確認總金額,對方還簽署入住確認信。不過,實際查詢房..

自去年下半年起受央行升息、政策打房等影響,外界認為恐將出現「法拍斷頭潮」,不過據內政部資料,去年第四季全台拍賣量為627筆,較前2年同期低,且拍賣每坪均價19.7萬元,還創下2008年以來歷史次高。

「森聯摩天41」林口第一地景建築,座落文化三路正核心,正對「國際媒體園區」,集結商業、交通、公園和未來產業發展優勢,同時也是林口絕版地位!放眼國際,城市都會的商務核心區,都有著鑲鑽地段的絕版身價!像是..

2022年全國房市交易量31.8萬棟,年減8.6%。學者表示,當前的貨幣政策還在緊縮,從1~2月的交易狀況推估,今年移轉棟數將跌破30萬棟,年減5%以上,且要到2025年才有望出現明顯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