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條例」的查詢結果共1246筆

儘管房價持續緩跌,凍漲的薪水仍舊追不上偏高的房價,買房對許多年輕人而言,幾乎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內政部長葉俊榮今(13日)受訪時就表示,年輕人應該要改變成家買房的觀念,國外很多人也不買房,為何不能用租..

位於台北市長安西路177巷都更地,由於一名張姓屋主不願意配合都更,傳出建商「強拆」不同意戶的房子,引發社會抨擊,負責都更實施者的欣偉傑建設,因拆除過程未注意施工安全違反《建築法》89條遭罰9萬元,對此..

北市擬降單一自住房屋稅!臺北市政府近期重新檢視台北市近90萬戶的住家用房屋,發現房屋為自住、而其座落的土地卻是非自用的不合理現象嚴重,財政局長陳志銘表示,未來擬針對設籍該市、單一自住並達一定期間,如連..

都更案爭議又發生一樁!位於台北市長安西路177巷都更地,由於一名張姓屋主不願意配合建商都更,昨(3)日上午才被業者約出門協商,回家後卻發現自己的家全被拆光,讓他欲哭無淚,求助無門,對此,欣偉傑建設緩頰..

2017年都更推案量大爆發!據住展雜誌統計,大台北今年預計推出的都更案量約1,050~1,150億,若以最低標計,則較去年的694億大增約356億、年增逾5成。業者表示,今年公開的都更案主要源自於前一..

為了解決房屋租賃市場亂象,內政部近日通過「住宅租賃發展條例」草案,將於本會期送立法院審議,並排入優先法案。不過,對此,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表示,「立法內容若不能對症下藥,不但無法破解市場亂象,反而..

台北市規模最大的都更案「正義國宅」終於在日前啟動都更,對房產界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也僅是個好消息而已。台北市都更在歷經「文林苑」事件後,都更條例進行大幅修正,導致大部分建商縮手、多數都更案陷入停擺,..

針對司法院欲推動「買賣房屋的契約,須先自費找公證人公證」新制一事,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痛批,目前司法改革只想便宜行事丶濫竽充數,不但與現行經紀人不動產管理條例與地政士法的規範重疊,只會徒增交易成本..

針對內政部日前公布的《住宅租賃市場發展條例》草案,為了提高房東釋出空屋的意願,租金也可享有每屋每月6千元的免稅優惠,不過,對此,業者及房東認為,6000元免稅額太低,盼望能將免稅額度提高。

日前有網友發文,稱自家社區的電梯鋼繩斷了,卻有少數鄰居不願意出錢更換電梯,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人甚至建議直接把部分樓層按鈕鎖住,並在每層樓安裝監視器。對此,專家則不以為然,認為於法不合,建議由管委會召..

為了活絡住宅租賃市場,內政部昨(7)日公布《住宅租賃市場發展條例》草案,打算建立租賃住宅事務管理人制度,同時,為了提高房東釋出空屋的意願,租金也可享有每屋每月6千元的免稅優惠,不過,對此,房仲業者認為..

「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故一週年,我們該做什麼?」台灣物業管理學會今(3日)特別舉辦「老屋健檢,刻不容緩」記者會,邀請產官學界人士齊聚,其中,有專家指出,愈是老舊的房屋,物業管理狀況愈令人擔憂,但「台灣人..

今年房市奧梨子都會變蘋果?住展雜誌彙整市調與政策,2017年房市可能會有以下趨勢,分別是「奧梨仔變蘋果」、「老屋重建成為降價的引信?」、「都更案遍地開花」、「救市與健全化政策並行」、「房貸餘額再創新高..

立法院臨時會,原訂處理七大議案,但昨(5)日朝野協商決議,老舊建築物重建獎勵條例臨時會確定不處理,對此,一名網友在Mobile01發文表示,「因為都更會把供給量加倍放出來,打死那些炒外圍地皮重劃區等房..

為了加速危險及老舊建物重建,2016年12月29日行政院院會火速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獎勵條例」草案,趕在農曆年前交由立法院審議,「並凌駕於都更條例之上」,遭專家學者抨擊,其立法速度之快、..

為了加速危險老舊建築物更新重建,行政院院會昨(29)日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獎勵條例」草案,將提供4大獎勵措施,激勵今(30)日營建股表現,如冠德(2520)、華固(2548)、長虹(55..

內政部明(29)日即將向行政院提出「加速都更推動方案」,據了解,擬進一步提高容積獎勵,達到「一坪換一坪」,對此,業者多半認為,政府擺錯重點,要能真正加速都更,首先公權力必須介入執行、降低持有稅賦以及「..

都更條例修法未定,加上目前持有稅負大幅增加,使推動都更困難重重,根據商仲業者調查,有高達8成以上的建商表示,對於都更案大多持「放棄,不會評估」的態度。

新北市「新店區行政生活園區公辦都更案」,在2014年由冠德建設得標後,計畫興建新店區行政中心辦公大樓、新店區國民運動中心及1棟30層住宅大樓,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表示,經過不斷的與新北市政府、團隊溝通..

台北市房屋稅調整方案敲定,主要針對屋齡15年內、總價8,000萬元以上的中古豪宅進行「補調」,其他房屋不受影響,調整方案將於2017年1月送至不動產評議委員會審議,2017年7月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