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強勁」的查詢結果共812筆

依據六都公布之買賣移轉棟數及家戶數,統計第一季六都的家戶購屋比發現,各都買氣持續走升,均創房地合一上路以來同期新高。其中,桃園市及台中市每百戶就有超過1戶買房,最勇於出手。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最新一期住宅價格指數106.31,微幅上升 0.39%,但1月房屋交易811件,較上月減少17.08%,呈現價格上升,但交易量下降的格局。其中,內湖區交易總額銳減6成,專家分析,內湖供..

北部知名建商益翔建設看好台中海線發展,尤其是台中市長盧秀燕所提的「前店後廠自由港」政見,預料將帶來龐大商機和人口,益翔體貼年輕首購族買房不易,不但2房總價398萬元起,每坪不到15萬元,讓年輕人買得起..

房市自住剛性需求強勁,自住客重視的生活環境,更是成為市場上重視的指標。二重重劃區因兼具交通、綠帶、科技、行政、生活等多項指標優勢,已成為目前最吸睛的地段,大都會公園旁的「鄉林恆美」,因獨到的鄉林美學成..

美國抵押貸款利率在3月中再度反彈升高,讓本就是買屋旺季的春季更加一房難求。儘管房價扶搖直上,許多潛在買家因此紛紛被擠出買房門檻,但根據觀察發現,出價買房的競爭反而更加激烈。

房市交易指標移轉棟數最新數據出爐,台中市3月份移轉棟數共計4226戶,與前一年同期3826戶相比大增1成,其中交易量前2名的北屯區849戶、西屯區539戶,兩個屯區就達1388戶,佔全市交易量1/3,..

台北內湖港墘商圈鄰近內湖科學園區,有許多台北市區、新北汐止、三重、板橋、基隆等地原本通勤的上班族,存到足夠的錢之後,選擇就近在此買屋,首購產品又以1300~1600萬元的3房公寓最受青睞,甚至有家長為..

近半年來政府釋出不少打炒房政策,不過對於南部的台南、高雄來說影響似乎不大,3月的交易量仍然爆出大量,甚至台南第1季的交易量,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紀錄,業者認為台南房市熱絡,靠的是產業進駐衍生的人口..

中美貿易戰持續,台灣科技大廠為了分散貿易戰風險,回流買總部讓2021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市場表現亮眼,統計2021年Q1上市櫃法人大型交易,總交易金額來到432億元,與去年2020年第一季總交易金額18..

大批菁英遷移至台灣新據點,勢必需要尋找一個足以匹配身分的豪宅落腳,除了指標性的台北信義計畫區之外,位於台灣中心處的台中也是高端人才的心頭好,尤其七期生活圈屬性及規模媲美台北信義區,因此吸引大量資金人才..

台南房市受惠「南科、台積電」題材,並以半導體科技引發火熱地產趨勢!而其中又以「安平5期市政特區」成為這股趨勢最關鍵的向上攀升力,隨著未來「北外環快速道路」全線完工,大幅縮短通勤時間快速連結南科,而又因..

雙北市房價居高不下,讓首購族望之卻步,造成台北市人口出現外移現象,尤其是桃園因部分區域房價還可見1字頭,例如八德擴大生活圈、觀音工業區等,除了當地的工作人口的購屋需求之外,也吸引雙北首購族來此購屋,房..

義联集團投資的「義享天地」預計3月20日(本周六)開幕試營運,目前品牌進駐率約8成,最晚Q3可全部進駐完畢,該商場除了有不少全台、南部獨家品牌進駐之外,也有許多品牌以全新概念店或複合店的方式出現,營運..

台北市地政局今(10)日公布最新一期(2020年12月)實價登錄統計數據,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06.17,較2020年11月105.23上升0.89%,創下新高。另分析住宅類型交易,面積小於15坪的小宅..

不少人好奇美國房市需求究竟何時碰觸高點,德州房屋營造與發展商「LGI Homes」主席兼CEO里帕爾(Eric Lipar)對此仍繼續看好,儘管抵押貸款利率持續緩升,但房市需求仍將維持強勁,因為綜觀歷..

高雄的亞洲新灣區除了公共建設多,重劃區也非常多,在整體亞灣區的規劃裡就包含了10個重劃區,其中最後3個重劃區今天動土,預計明年11月可以完工,均將規劃為特貿用地,而隨著建設逐步完成,亞灣區近期豪宅房價..

今年過年國人普遍待在國內,無法像往年能出國過年,再加上房市景氣回溫,所以觀察2月住宅詢問度明顯提升,網路預約看屋數量比去年多近2成,且又以3房為主要家庭需求,北市預算1500萬元內,只能找到20坪以下..

央行在2020年打炒房,推出信用管制,不過2021年1~2月買賣移轉棟數出爐,除台南表現平淡,其他5都的交易量皆大幅成長,達到2成。專家分析,去年年底買房的民眾,申請貸款,過戶時間會落在今年初,靠著房..

新竹科學園區是科技產業重鎮,分析竹科房市3大熱區,關埔重劃區還有2字頭房價,討論度最高;而介壽重劃區,距離竹科僅10分鐘,交通方便;竹北高鐵特區雖然房價最貴,距離也是最遠,但是有名校東興國中,好學區也..

由於2020年疫情攪局,房市交易量基期低,今年前2月統計全台交易狀況,較2020年增加約26%,表現最好的是新竹,年增量增破5成。專家分析,2月開春後已經看到自用買盤回流,加上全球低利環境並未出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