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房地合一」的查詢結果共1014筆

亞洲新灣區豪宅出現拋售潮?根據統計,售屋網站上亞洲新灣區的百坪豪宅待售物件超過50件,指標豪宅「遠雄THE ONE」更有14戶銷售中,專家認為近半年高雄房價大幅上漲,許多長期置產的客群,也會趁著這時將..

天母豪宅「國泰天母」過去共11筆轉手紀錄,其中有7筆賠售,共蒸發近1億元。不過最新實價揭露,11樓戶以2.05億元成交,原屋主楊姓自然人持有7年,進帳逾2千萬元。專家說:「這只是跟著豪宅市場的大盤反應..

不動產經歷2021年「瘋狂的1年」房價攀升,過去2季度的買賣移轉棟數年增幅度放緩,但房價已然墊高,讓無法購屋者只能持續租屋,形成租賃剛性需求支撐面,也讓租金沒有下修的理由。

法拍屋移轉量創統計以來次低,首季全國拍賣移轉棟數共1014棟,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8%,僅比2016年房地合一上路時的1011棟高出3棟。專家分析,近幾年不動產在一般市場就可以迅速去化,淪至法拍市場的..

嘉義太保房市受到高鐵、嘉義科學園區以及區域新建案帶動,房價不斷上揚,連帶拉抬周邊中古屋價格,房仲統計多個中古社區出現轉手獲利逾百萬元的案例,甚至有民眾投資屋齡25年的中古屋,持有短短半年就獲利180萬..

台南市4月的買賣移轉棟數比起3月減少20.3%,也比年同期減少了9.8%,南市府近日就發出新聞稿表示這是中央與地方聯手打炒房的成果,不過顯然業者與民眾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是因為台南案量本來就不大,加上..

近年政府雖頻頻出手打炒房,從大環境與主要影響房市價格的5元素包含土地、政策、資金、人口、營造成本觀察,除人口數量逐年下降外,其他4項加諸在房市面的成本全面瘋漲,而專家也直指,這些失控的漲幅,最終仍是全..

「重購退稅」將成投資客面臨打房法案時可鑽的漏洞?有網友提出疑問,如此一來買屋賣屋時,是否不但可以相抵稅金,還甚至能倒賺一筆?對此律師表示,的確可以形成稅金打折效果,但還是需要一定條件才能成立。

受營建成本大漲衝擊的預售屋市場,近幾年領漲帶動整體房價齊上揚,實際統計實價登錄2.0去年7月上路以來,台中市總價4000萬元以上的高價住宅,預售交易共有224筆,而成屋交易更逆勢來到309筆,專家認為..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擴大租金補貼專案,預計7月起擴大、放寬申請資格,以往需要獨立門牌才可申請,納入頂樓加蓋租屋等,受惠戶數提升為50萬戶,且「房客申請無需取得房東同意」,但房東可同時取得公益出租人資格。 ..

房市高漲,預售屋市場熱度高,本應是滿面春風的建商,卻也出現哀鴻遍野的聲浪,在土地、營建成本、工資高漲下,近年營建業又面臨缺工、缺料的大環境,成本堆疊讓房價無法趨緩,實際上背負房價推手的建商,真的有賺到..

台南房價大漲就連「夜總會」也擋不住,水交社重劃區近期出現多筆物件轉手大賺,2年間房價從1字頭飆升到3字頭,甚至有狠賺近700萬元的案例,房仲指出該重劃區距離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僅5~10分鐘車程,房價相..

近年來重男輕女觀念較為薄弱,長輩給予遺產已不受限於男女,而此情形尤其在北部都會區更為明顯。根據財政部統計處最新資料,比較六都2021年不動產贈與契稅申報人性別結構,北市男女比為49.2%比50.8%,..

財訊董座蘇崑玉在2018年才以法人名義擲2億元,買下大直豪宅「西華富邦」24樓戶。而最新實價揭露,由他擔任董事長的投資公司,又以1.1億元無貸款買進「財訊大樓」7樓,但經查賣方為財訊出版社,等於左手賣..

內政部已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看來通過已成定局,只是實施時間早晚而已,一旦通過之後,房地產市場將會出現怎麼樣的變化令人好奇,可以預見的是,預售屋市場短進短出的投機客將會退場,..

禁止預售屋換約看起來勢在必行,甚至最快7月就將實施,部分口袋較淺的投資客也開始準備「下車」,房仲業者指出近期高雄確實有較多預售物件進入到市場,希望在新令實施前脫手,有自住需求的民眾可以趁4~5月起多與..

受到低利率環境與熱錢效應影響,近2年房市一片大好,房地產在通膨快速升溫的預期心理下,保值抗通膨的資產特性成了民眾投資置產的心頭好,自去年疫情後甚至掀起一波搶買潮,帶動各地房價收復自2014年房市反轉以..

民眾買房的目的不管為何,大家都希望自己買的能夠增值,因此區段就更形重要,高雄的農16就有這種特色,近5年在農16買房的人若現在釋出銷售,幾乎不會有賠錢的案例,專家指出農16將被百貨商圈環繞,又有公園、..

10年來,你居住的地方有什麼樣的變化?在台中,從田地到一棟棟高樓築起的太平新光重劃區,感受最明顯。根據民政局資料顯示,太平區10年來平均每2天就有1人遷入,在地房仲回顧,指出新興路到育賢路的1.2公里..

近2年來,政府不斷透過各種手段聯合多部會打炒房,繼房地合一2.0、實價登錄2.0後,央行1年內4次出手擴大信用管制、金管會調高不動產放款風險權重、內政部針對預售屋祭出的打房五重拳,乃至於央行3月中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