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支出」的查詢結果共825筆

政府將防疫拉高至三級管制,5月起民眾維持低度活動,商圈不見往日人潮,業者也跟著倒一片。北市東門商圈6月起已有至少6家店永久停業,其中包含餐飲業希臘料理「希臘左巴」、茶館「耀紅名茶」,以及「顧氏手工刺繡..

國內上市櫃主要經營餐館類生意的公司,5月營收平均年減約3成,而在疫情發生之前的調查顯示,餐飲業經營困境上,人事成本過高與租金支出高分別名列前2大困境,專家分析,疫情持續影響下,店家暫停營業加上相關支出..

5月中新冠肺炎疫情再起,指揮中心宣布延長全國疫情三級警戒至6月14日,希望在這段時間內減少民眾移動風險,不僅小孩在家停課,大人也在家遠距上班。這時有網友在臉書社團上發問,「現在疫情延燒,社區的管理費應..

疫情期間收入驟減是許多人的痛,美國29歲年輕媽媽莎德勒(Emma Sadler)因遇上疫情,去年被公司解雇後還欠下1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41萬元)的債務,但她想辦法另尋出路成了使用者經驗(UX)設..

住大樓除了要負擔管理費,還要多一筆公共電費支出!一名女網友哀號,家裡都是安裝節能電器,2個月只吹了500元,然而公用電費卻要噴377元,令她百思不得其解,「大家的公共電費是多少?」文章一貼出,物業管理..

美國去年疫情最猛烈期間,全國大量租客因驟失經濟來源而難以支付租金;然而根據無黨派機構預算與政策重點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分析,即便如今疫情..

房地合一2.0即將在7月上路,不過近期疫情嚴峻,台灣持續三級緊戒到6月底,房仲公會理事長認為:「沒有成交量就沒稅金可以課,呼籲政府延後房地合一2.0上路時間。」,商總主席賴正鎰也指出:「營建業快窒息,..

省錢很困難,存錢更不易,對許多人來說,擁有自己的房子猶如癡人說夢!但到底是自己賺得少,還是不夠破釜沈舟的開源節流?知名房仲陳泰源曾舉債參選市議員,為還債才跨入房仲業,還斜槓主持、演員、作家、講師等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台中市政府在今日宣布,「目前疫情尚未降溫,今(1)日宣布社宅房租『再減租』,祭出為期3個月8折減租方案,以首年租金5折計算,8折減租後等於打4折,市長盧秀燕表示,希望藉此拋磚引玉,由..

台北市竟然有一坪僅2開頭的房子!位於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屋齡約37年的凌霄大樓,因靠近地熱谷加上社會案件傳聞,及靈異傳說,多年來導致房價低迷,甚至被稱為四大毒瘤之一。不過最近實價登錄揭露,最新交易總價..

疫情持續擴大,昨日甚至傳出某公司老闆因不堪虧損,打算資遣全公司員工;台中一名近期被資遣的雙寶媽,與丈夫與2個未成年子女,因工作地點長期在外租屋,前2年曾積極覓房,打算落地生根,豈料近期雙寶媽被資遣沒了..

對著顧客的眉毛畫了又畫,一臉專注的思考著水平垂直角度,35歲的陳湘晴已是經手過3間房的女老闆,她說:「從大學時,我就夢想要買一間房。」,當時她租屋每月支出4000元,她聰明換算善用房貸寬限期,每月僅繳..

民宿臨時無法入住,怎解?一名女網友抱怨,去(2020)年家人病逝,導致預訂的民宿無法入住,直到最近原PO有意前往,致電給業者後,得到無法入住的含糊答案,讓原PO一度無法接受。雙方再次溝通後,業者釋出善..

別人房東總不會讓人失望!一名失婚女網友透露,原本房租是1萬5000元,結果房東阿姨得知她離婚後,阿莎力降租3000元,如今又因疫情被迫待在家裡,原PO虛心再向房東阿姨求救,結果得到「2個月只收1萬元」..

一名女網友目前和老公小孩定居中部,由於最近被房東無預警放鳥,所以十分焦慮,也在猶豫該存錢買房,還是先拚二胎。對此,網友們紛紛給予建議,不少人認為應該房子優先,寶寶則隨緣。

買大樓的話,通常都要繳交管理費,讓管委會有預算處理大樓內的大小事。就有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上發文,說他因為職業關係,遊走許多新舊社區,觀察到一些現象,「我在想啊,現在房貸好像都30年起跳..

台中一名30歲網友這幾年來累積超過百萬存款,打算買一間小坪數房子結束租屋生活,不過看了一下台中市區的房價,10年內兩房或三房至少都要500至600萬,「打開網銀看一下存款,真可悲...頭期款+裝潢錢都..

在房價高漲的時代,不少上班族仍努力存錢買房,新竹一名女作業員終於存到足夠頭期款,近期看上一間400萬物件,有可能貸不到8成,必須準備2成以上自備款,不過她月薪3萬、頭期款繳完戶頭幾乎清空,「以我的條件..

北市大安區一處屋齡8年的名宅「仁愛翠亨」,屋主從預售時就持有,如今已有10年,轉手大賺2355萬元。據了解,該案為都更案,以前都是老舊公寓,這筆會有如此大的獲利空間,應是原本屋主是地主戶,取得成本低所..

近1年來房價持續上漲,很多民眾都覺得吃不消,甚至認為是「建商炒作」導致房價上漲,不過根據建商的原物料、土地、人力成本數字可明顯看出,即便建商利潤不變,近1年蓋房子的成本增加了23.5%,然而房價上漲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