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買賣移轉棟數」的查詢結果共668筆

繼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3碼後,央行也隨即宣布跟進升息半碼,不過,並未如預期祭出第5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央行總裁楊金龍對此表示,房地產已有冷卻跡象,因此以優先對付通膨為主。

據財政部資料庫最新資料顯示,台中市前5月房地合一稅收共計28.9億元,年增86%,穩坐20個月稅收冠軍,除成屋量增價漲外,有不少是預售案換約的稅收,但民眾看到的實價登錄卻失真,如北屯新成屋實登共揭露5..

在一片打房聲浪與疫情籠罩,台中預售屋市場來客急速有感降溫,不過從2022年前5個月的買賣移轉棟數來看,竟然已累積2萬1648棟,更創下近10年的同期最大量,但業者認為市場醞釀的氛圍轉向,買賣雙方都不出..

5月高雄的房市交易量出爐,一般預期很可能交易量會出現反轉下修的狀況,沒想到竟然比4月還增加了7.6%,但相較去年同期則大減18.7%,專家認為即便有疫情衝擊,中古屋看屋量表現仍不錯,加上民眾對於價格認..

信義房屋(9940)今(19日)召開股東會,承認去年合併營收187.9億元,年增43.8%,EPS(每股純益)3.19元,並通過配發現金股利2.8元。信義房屋表示,今年由於疫情升溫,來客數量和整體帶看..

不動產經歷2021年「瘋狂的1年」房價攀升,過去2季度的買賣移轉棟數年增幅度放緩,但房價已然墊高,讓無法購屋者只能持續租屋,形成租賃剛性需求支撐面,也讓租金沒有下修的理由。

台南市4月的買賣移轉棟數比起3月減少20.3%,也比年同期減少了9.8%,南市府近日就發出新聞稿表示這是中央與地方聯手打炒房的成果,不過顯然業者與民眾不這麼認為,反而覺得是因為台南案量本來就不大,加上..

政府接連祭出打房措施,在土地價格與建材又飆漲下,讓擁有危老價值的老屋,瞬間變成搶手貨,除了置產族湧入改建老屋市場,根據「內政部都市更新入口網」資料顯示,第1季六都危老案的核准案,以台中市的每案平均基地..

4月六都移轉棟數為2.24萬棟,大致較去年同期持平,但月減幅度卻達11%。房仲業者指出,4月的移轉尚未開始反映疫情影響,另外升息與打房政策持續發酵,Q2交易量要維持年增會非常不容易。

高雄市4月的交易量出爐,房市也出冷卻跡象,比起3月減少16%,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少了8%,專家表示台積電的效應已經造成一波去化潮,愈來愈多屋主抱持惜售心態,或是開出高價,因此讓高雄房市走向「量縮價揚」。

近年房市火燙,但交易量恐怕快要觸頂。據內政部資料,今年Q1全國移轉棟數達8.5萬棟,雖創2011年後同期新高。不過專家指出,交易量年增已開始出現放緩跡象,最近2季都只剩5%,認為Q2量增有難度。

疫情、打炒房是否有影響房市交易量?從數字來觀察,台中2022年第一季移轉棟數全市共計12740棟,領頭冠軍仍是北屯區共計移轉2291棟,不過相比2021年第一季北屯區成交3268棟,減少977棟同期交..

今年Q1全台有17個行政區,買賣移轉棟數年減逾10%。其中「價縮價跌」的區域有3區,分別是台南新市、北市中山、新北鶯歌。專家表示,隨台積電話題轉向北高雄,台南市的買氣減弱,漲多的新市受到挑戰,導致量縮..

台南房市近年相當火熱,其中又以永康區的交易最熱絡,根據台南市政府統計,永康區已經連續13季交易量是台南之冠,若以年度交易量看,更是連續15年蟬聯台南交易量冠軍住宅均價則穩穩站在3字頭,業者指出,其他行..

近2年來,政府不斷透過各種手段聯合多部會打炒房,繼房地合一2.0、實價登錄2.0後,央行1年內4次出手擴大信用管制、金管會調高不動產放款風險權重、內政部針對預售屋祭出的打房五重拳,乃至於央行3月中宣布..

去年11月台積電宣布進駐楠梓設廠,引發該區房市騷動,一時間房價飆漲不說,買氣也熱到發燙,不過進入今年後,買氣似乎也沒有降溫的跡象。根據實價登錄揭露資料,楠梓區第一季預售屋成交件數高達1170戶,是高雄..

高雄市的房市交易量增顯著,其中,三民區交易表現維持高檔,整季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504棟,等於每個月有500棟、每日交易近17棟。而首季該區新建案交屋量體並不特別多,房市主力以中古屋交易為大宗,專家認為..

台中市北屯區目前人口超過29萬人,也是最大行政區,當地民眾千呼萬喚國民運動中心正式動工,預計2024年8月完工,主打中部唯一滑冰場,將重現往日「冰宮」榮景,加上「台中巨蛋體育館」動工在即,2項大型建設..

中科擴廠效應加持,不僅首購產品銷售速度快,科技業高階主管也讓高總價住宅活絡起來,而各大建商爭霸的一線戰區如14期重劃區新預售案新業「大塊森濤」,已購客有高達50%的比例,為來自台積電、友達、美光等高科..

今年房市面臨升息以及各項打房政策,但交易量仍表現亮眼。各區地政局發布3月移轉棟數,中南部表現最佳,台中、台南、高雄紛紛創下11~17年來同期新高。而從Q1來看,六都年增4%,也寫下11年來新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