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增幅」的查詢結果共670筆

家戶購屋比是觀察房市買氣的指標,也就是每百戶家庭中有購屋的比例。房仲業者統計今年第1季家戶購屋比,六都中以桃園市及台中市的買氣最強勁,家戶購屋比分別為1.17%、1.06%。業者認為,桃園市及台中市的..

受疫情延燒影響,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推案量第1季仍達2709億元,年增逾3成。對此,《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買賣方仍在觀察疫情影響力,讓第1季房市處於「馬照跑、舞照跳」氛圍之中。估計若疫情持續延..

受疫情衝擊,台北市各大商圈人潮不再,本刊走訪以國際觀光客為主的商圈進行調查,包括西門、東區、士林夜市在內的3大熱門商圈,在觀光客歸零、本土消費急遽消退下,已爆發嚴重倒店潮,不但待租店面數量大增,不少店..

今年第1季雖然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但是六都建物移轉量卻逆勢上揚,年成長近7%,月增幅也近1成的空間,專家認為,主要有5大因素支撐,包括台灣疫情控制得當、剛性需求持續加溫、資金大舉回流,游資充斥、低利..

全台壟罩疫情蔓延陰霾,但中北台4都3月房市買賣移轉棟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1~3成,房市交易量「逆轉勝」。其中,又屬桃園年增3成,表現最佳,分就該市行政區來看,桃園、中壢、八德3區增幅最劇烈,而八德區..

今年3月全球整個被新冠肺炎疫情包圍,台灣也不例外,多了許多境外移入的確診案例,但從房屋交易量看,南部似乎受到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根據最新的買賣移轉棟數資料顯示,包括高雄、台南3月的交易量都比2月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北市頂級商辦租金仍然勢如破竹上漲,部分租戶也掀起求降聲浪,據高力國際統計,今年北市首季辦公室雖有新增供給,但空置率仍低於4%,不過受疫情影響,壓縮租金議價空間,另公司企業因應疫情採分..

一名網友和老婆住在父母家,準備迎接第2個新生小寶寶,因此打算買房搬出去成為獨立的雙薪家庭,夫妻衡量手上現有資金,打算貸款入手一間價格約在1500萬上下的房子,卻卡在經典問題,「現在這樣做對嗎」?留言聲..

各直轄市地政局公布今年2月最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表現,觀察一、二月份和去年同期相較,桃園市6016棟,年增23.8%奪冠。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由於從簽約到移轉過戶大約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

今年2月的官方買賣移轉棟數出爐,即便2月全台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建案現場的來人數銳減,但高雄、台南2月的交易量表現,都比1月更好,月增1成以上,但相較去年過年後交易量暴增的現象,還是不難看出肺炎疫..

台中因有不少建設利多帶動,加上捷運綠線將於今年底通車的消息,讓整體房市景氣回暖,去年第4季台中房價均價,已經較前8季成長逾1成。專家指出,台中西屯區有逢甲、中科、水湳經貿園區等三大區域,最受買方青睞的..

有巢氏房屋盤點108年台中市前十大交易熱區,分別為北屯、西屯與南屯區,前十名交易量總和將近3.4萬棟,較前年多出近5000棟,不僅如此,十大交易熱區房價全部上揚。

近年北市商圈遭逢空店潮、陸客減半等衝擊,在多數商圈還未復甦的情況下,近期又有新冠肺炎肆虐,逛街人潮大幅減少。其中士林夜市店面待租量年增幅逾2成,且店面租金下跌1成左右。記者實際走訪士林夜市,發現原本要..

去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重回30萬棟大關,而土地交易也很熱絡,年增幅7.8%,是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後的新高,土地買賣增加最多為桃園市,年增逾1成,面積增加最多的是高雄市,年增逾4成。專家分析,不動產..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防止疫情擴大,全台大專院校延後開學,成為有史以來最長寒假,但也衝擊到仰賴學生族群大學城商家生計。根據市調統計,雙北學生數前10名大專院校周邊店面待租量平均增加1~4成,當中又以輔仁..

去年房市買賣交易大增,全國買賣移轉棟數4年來首次突破30萬大關,而繼承及贈與的移轉量也同步提升,其中繼承移轉量及成長量以雙北市最多。專家指出,雙北市人口多,故繼承移轉量高,另一方面雙北房價高,利用遺贈..

台灣不論是醫療技術還是生活環境,都吸引不少華僑或港澳人士來台定居,2019年香港人在台居留人數達5858人,年增幅逾4成,而定居人數1474人,年增幅約3成5。為此,房仲業者甚至成立港人置產專區,說明..

台中港三井Outlet開幕至今滿周年,創下8百萬人次、業績累計達50億元紀錄,外商三井不動產更加看好台中市民龐大消費能力,乘勝追擊、加碼推動2期商場興建,投資建設利多帶動的就業人口及消費需求,對台中港..

無視海量供給,建商油門催到底推案,《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去年買氣回升、成交量上揚,大眾普遍樂觀看待後市,預估2020年推案量,預估年增15~20%,全年案量可能落在1兆2560億元~1兆311..

民生社區店面,大型店面轉手狀況,大多不盡理想,但是卻有小店面,歷經2次轉手都賺錢。專家認為,過去大型店面租金效益優於小店,但是隨著消費習慣改變、電商崛起,大型店面招租不易,小型店面反而更搶手,所以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