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決議」的查詢結果共320筆

台北市北投區一處屋齡逾25年的社區112年召開會議決議辦理更換各棟電梯,並依照各戶所有權人「樓地板面積所佔比例」分擔電梯基金,未料住在該社區1樓的住戶趙女以「用不到」為由,拒絕給付分擔金額新台幣6萬3..

監察委員施錦芳日前透過新聞稿指出,截至113年1月底止,馬祖地區仍有15.7%土地尚未完成登記,她促請中央與地方合作,釐清當地歷史緣故與土地權屬脈絡,突破現階段問題癥結,落實還地於民政策。

近期地震頻頻發生,花蓮縣內災情頻傳,其中有多棟建築倒塌傾斜,吉安16層樓的集合建築山海觀大樓外觀出現裂痕,結構技師也發出危樓紅單警示,不過經投票表決,住戶希望採用結構補強,不願拆除重建,就有網友驚呼「..

央行無預警升息半碼,不過新青安貸款利率將維持地板價,彙整聯徵中心最新資料發現,與央行六波升息前的2022年Q1相比,全國核貸成數微增0.12個百分點,利率增加0.66個百分點,特別的是,房價最高的北市..

台積電先進封裝廠將進駐嘉義,帶動區域發展備受矚目。台糖公司釋出嘉義朴子市縣治特區土地,採合建方式招標,底價1.98億元,換算地價單坪20萬元,最後共3組人馬投標,由興安營造以3.46億元得標,溢價74..

社區為省管理費,一樓大廳不開空調,使得保全、管理員悶熱。物管公司老闆表示,這情況相當常見,現在電費調漲,可能更嚴重了,嘆有些住戶就是把保全看成下等人,也使得行業缺工嚴重。信義房屋專家補充,社區規模小、..

住戶因過年期間人不在家,卻在年後回到社區收到2個包裹,共計保管費1000元的通知,讓她覺得「實在很誇張!」憤而投訴,不過業者也委屈表示:「這是管委會及社區規章規定,物業僅執行單位,因社區一天郵務品最高..

王先生住的大樓沒有設立管理委員會,搬來前聽說有地下停車位可租用,於是其和負責管理停車位的人接洽,得到回覆係需等到有住戶退租,才會有車位出租。可是,轉眼 3 年過去了,卻沒有人退租,王先生覺得很不公平。..

高殖利率題材熱,近來不少檔營建股公告股利政策後,股價迎來大漲。而營建股獲利王(1808)也在今日公告,配發3元現金+12元股票,超狂股利政策引來網友熱議。法人認為,潤隆大量配股,主要目的是「留住子彈」..

「又不會影響到別人!」一名女網友抱怨,花了她200萬購入大樓車位,明明還有空間卻不能停機車,氣得她怒轟管委會管太多。該文引發討論,有網友認為一旦開放可停機車,就會衍生亂象,「看過一個車位停5台機車的,..

央行21日爆冷升息半碼,引起房貸族一片哀嚎。《吉家網》分析,央行基於想抑制蠢蠢欲動的通膨,另一方面要防止股市、房市過熱,升息策略可謂一石二鳥。而此舉對房市,預估將產生3大影響:住宅首購市場買氣降溫、租..

隨著通膨持續攀升,4月電費恐怕大漲,若1000度以上用電戶,將面臨10%的電價漲幅,也就是每度8元,嚴重衝擊民生。對此,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解釋,每月民生用電度超過1000度以上的比率很低,大約2%左右,..

信義房屋(9940)去年營收142.04億元,淨利17.71億元,年增43%。信義表示,新青安穩定剛需買氣,加上台股創高,Fed下半年可能緩步調降息,經濟表現內熱外溫,有望帶動上半年房市持穩,交易量呈..

台北市萬芳社區一處山坡地,最近有建商正在興建26層高樓,引發附近居民反彈。居民指出,陳水扁當市長時,建商就想開發,但該處填滿興建北二高的廢棄土方,地質不穩定,納莉颱風來襲還曾發生擋土牆崩塌事件,從陳水..

台北信義區「台北天空塔 The Sky Taipei」被爆掏空,碩河開發公司副董邱冠勳遭指涉挪用公款,並將資產質押給中資券商,而他昨(30日)透過律師律師發千字長文,今日碩河則回擊,「邱冠勲擅用副董事..

讓人訝異的是,碩河開發日前遭搜索後,突然冒出新的債權人。中國知名證券商華泰證券以馬廷海及邱冠勳用台北塔為擔保品、在海外借款一億一千萬美元,搬出香港法律,要求指派接管人取代馬廷海及邱冠勳的董事席次,形同..

立法院於去(2023)年底三讀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案,將全國單一自住稅率從1.2%降至1%,今年7月1日上路。原有意鼓勵多屋族釋出房屋,增加供給以平抑房價,然而近期坊間盛傳,因北市原享全國最優惠單一..

上櫃品牌建商亞昕國際開發(5213)展望2024、2025年更是勢不可擋,預計分別有8案與4案將完工,其中更重壓中台灣,估手上握有3百億案量,亞昕國際開發董事長姚連地直言:「台中市6字頭便宜。」

全台科學園區房價猛漲,中科二期擴廠近日決議通過,區域房價早已率先反映,中科西屯7字頭單價交易頻傳,反觀尚處低基期3字頭房價的后科,園區內百萬年薪產業比比皆是,購屋幸福指數成為中科生活圈中首選。

消費習慣變化迅速,現團購模式興起,不少人也會自己開團當團購主賺點業外快,不過有網友抱怨,自家社區有團購主住戶利用身分,擅自請物業管理員處理包裹,由於包裹數量過大,讓管理員分身乏術,變相成為該名住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