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營建成本」的查詢結果共635筆

興富發(2542)今(14日)召開股東會,承認去年合併營收442.82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EPS(稅後純益)達6.45元,也刷6年新高。興富發董事長曹淵博表示,集團未來6年完工量達3千億元,獲利可期..

北台灣近期房價飛漲,近年來還有1字頭建案也逐漸稀缺。根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北桃竹今年至5月為止成交均價1字頭的建案,僅剩新竹關西、湖口等2處;而在今年告別1字頭的4個區域中,以新竹寶山漲最多,漲幅多..

位於北投明德路上的古厝「鉅鹿堂」,興建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不過2020年未通過北市府文化局的文資審議,並於去年被放上法拍市場,由豪美建設以近7.4億元標下,近期已圍起鐵皮圍牆,預計明年將改建為每坪上..

總太地產(3056)今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承認2021年合併營收達36.47億元,稅後淨利6.35億元,EPS(每股盈餘)3.01元,通過配發現金股息1.5元,在會中有股東提出加碼股息未通過,董事長翁..

近期台北市蛋黃區都更危老議題夯,不少品牌建商紛紛搶進推動改建。其中,豪宅建商吉美建設也在八德路四段推動危老案,歷經10年整合後推出「吉美艾麗」,並於今(8)日正式開工。對於目前房價,吉美建設總經理林進..

豐謙建設(5523)今(8)日舉行股東股東會, 2021年合併營收30.63億元,相較前一年6.6億元增加363.95%,營運表現大爆發,會中決議發放現金股利1.8元。另順天建設(5525)股東會通過..

隆大營建(股票代碼:5519)今(7)日舉行股東會,該公司全年營收47.4億元創下史上新高,會中決議發放現金股利2元,該公司董事長陳武聰認為去年第四季起的台積電效應只是初期,真正的利多在設廠完成後才會..

高雄329檔期的推案量比預期減少許多,有不少建案都延後到第二季推出,而今年推出的建案幾乎都是屬於小坪數產品,但幾乎每個建案都將挑戰區域的房價天花板,專家表示新案、中古屋數量都持續減少,房價自然沒有下跌..

近期全台房市降溫,卻不影響建案創價的能力,根據實價登錄揭露資訊,台南永康華廈預售案「上富格」頂樓戶4月時成交單價每坪45.8萬元,創下永康區預售建案單價新高,目前包括東區、永康房價都已觸及到5字頭,專..

針對去年至今營運狀況,欣陸投控(3703)今(1)日舉行股東會前記者會提出說明。欣陸指出,去年合併營業收入為268.44億元,稅後合併淨利為18.26億元,EPS(每股純益)為2.22元,將配發現金股..

高雄建商買地的腳步並沒有因為打炒房措施而趨緩,根據實價登錄揭露資料,城揚建設今年1月砸下近6.2億元,買下鼓山區龍中段124-1地號的389.46坪土地,換算單價每坪159萬元,單、總價都是鼓山區土地..

近期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在台票房亮眼,引發很多人的回憶殺,不過30年前的房價是多少很多人已經回憶不起來,近期網路上有張1994年的房價表,當時高雄市的預售3房全部都還在1字頭,如今房價大漲3~4倍..

2016年苗栗、彰化、雲林高鐵站開站至今已6年,西部生活圈形成,據實價登錄資料「高鐵新三站」的站區土地交易,與通車後第一年的2016年相較,全數價量齊揚,其中彰化站去年土地交易總金額約17.8億元、總..

高雄市地政局將在6月15日進行今年第二次抵費地標售,今(27)日公開將標售的土地,共推出9標11筆土地,總底價為18.5億元,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楠梓藍田中段的約1800坪土地,光是底價就要8.85億元..

國產署南區分署日前公告7月在高雄及台南共有4筆設定地上權土地招標,不過業者觀察今年來高雄地上權產品的銷售速度趨緩,特別因為營建成本大漲導致房價壓不下來,造成地上權住宅沒辦法與所有權住宅拉開明顯價差,將..

大同集團第四代所主導的新美齊(2442),今(24)日舉行股東會。會中公布,新美齊2021年營收達到15.28億元,EPS(每股純益)為1.99元,並分配現金股利每股0.2元與股票股利美股0.5元。對..

近期在高雄考慮買房子的民眾都發現,除房子變貴,就連車位也變貴了!專家指出,近2年高雄新建案車位價格上漲幅度逾3成,民眾購屋時,可利用車位價,回推房價是否合理,但建議不要把車位價格,當成唯一取捨標準,否..

在高雄的蛋黃區不僅買新大樓難,要買新的透天更難,由於土地、營建成本高,建商若推出透天建案,總價可能都要5000萬元起跳。房仲表示,與其買全新或10年內的新古透天,屋齡40年以上的老透天總價較低,加上拉..

央行限貸令政策大幅調降一般土建融,讓建商購地自備款大幅提升,由於該政策將非都市計畫區土地排除在外,也讓區域中小型建商開始退居外圍覓地;形成以往無人問津的非都區推案熱度,恐比都市計畫內的邊陲地帶還高的有..

近年房市受到低利率、台商回流、萬物皆漲、缺工缺料等因素的影響,房價突飛猛進引起民怨,也導致政府對房市管制措施一再升級,包含實價登錄2.0、預售禁轉售修法、選擇性信用管制等措施等,長期對房市的負面衝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