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營建成本」的查詢結果共618筆

被問到高雄哪裡房價最高,大家都會直覺回答蛋黃區的鼓山,不過根據最新實價登錄資訊,目前高雄預售屋均價最高的行政區竟然是鹽埕區,鼓山僅排名第二,跌破大家眼鏡,專家分析鹽埕區僅有1個預售建案,且成交多是高樓..

最近幾年受高科技產業與建設話題的帶動,台南房價飆漲有目共睹,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前8月台南交易單價在每坪30萬元以上的住宅共有322件,而2019年同期、3年前僅有22件,也就是說短..

老台中人過去有句話說「買房不買過台61線」,相對看衰風大、地大的海線區域,但近期海線卻逆勢以「台中灣區」亮相,更有地產業者聯合時尚產業,舉辦國際級的新品服裝時尚大秀,在地人曝:「海線其實也值得被重視,..

近期法拍市場蓬勃發展,不少低價物件屢創價格新高。根據《寬頻房訊》調查,全台今年溢價率最高的5棟房產遍布北中南,其中溢價率北市最高者位於重慶北路四段交流道旁的透天,此案溢價率高達510%,為隔壁住戶所拿..

近幾年台中海線如梧棲區、清水區,新大樓預售屋單一社區推出500~1000戶的大有人在,不過實際上,以個案數來說,仍以透天產品為大宗,但觀察《591新建案》,發現梧棲、清水2區,目前推出總案量為61案,..

經過2年的房市大亂鬥,中南部房價崛起速度之快,台中一名因疫情在大陸隔離6個月的台商10月才歸國,更是被房價漲幅驚呆。而在中南部房價窮追猛猛打下,已呈現「台中房價新北化、南二都趕中超北」態勢,也讓不少購..

近期政府積極以政策抑制房價漲幅,不過由於營建、土地成本高漲,使新案價格仍節節高升。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各縣市第三季新案平均年漲幅約18.1%,其中北市新案正式告別6字頭,第三季起均價也是7字頭起..

高雄人對透天情有獨鍾,無奈房價愈來愈高,一般民眾想在市區買透天已不可得,只好往較外圍的區段尋找,鳳山的頂新特區目前屋齡20年的的透天別墅,還能用最低1400萬元的價格買到,就吸引不少市區民眾前往看屋、..

近來房市利空壟罩,買氣削弱,但建商踩剎車的意願似乎不高。統計Q3全台推案量超過5500千億元,年增22%、季增逾3成,創近3年單季新高。北部上市建商總座表示,雖然來人量下降,但成交率並無下滑,預估Q4..

「居住正義不等於購買正義!」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建議,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政府與開發商合作,將校地轉成社會住宅,讓人人「住」得起房。對此,學者也表示認同,日本東京「豐島之森」就是成功的案例。不過,也有學..

據市場消息指出,近期有IC設計大廠的員工出現在北高雄的建案現場看屋,似乎有機會進駐高雄,加上包括台積電、艾司摩爾、日月光等廠商,半導體產業鍊幾乎到齊,也助長包括楠梓、橋頭的房市,業者則認為高雄新市鎮更..

近期高雄開始吹起「電梯公寓風」,在外圍區段如仁武、楠梓、岡山、小港等地區,都陸續有5樓電梯公寓新案推出,且去化速度快,專家指出這類產品總價多在1000萬元內,公設比也比電梯大樓低,因此獲得消費者青睞,..

近2年高雄從市中心到外圍房價全面上漲,就連屬於房價第三環的大寮區,如今也有建案房價站上3字頭,創下區域單價新高紀錄,事實上今年來包括鳳山、仁武、楠梓、橋頭、小港等外圍區段,房價幾乎都在創新高,首購族不..

高雄鐵路地下化迄今已接近4年,原本的軌道也全部變成綠廊帶,生活環境改善也帶動附近房價發展。據統計,鐵路地下化沿線以科工館生活圈房價漲幅最大,達到41%,力壓美術館生活圈的22.8%,屋齡5年內的新房子..

近來地震頻頻,搖出老屋改建商機,不過,CTWANT記者調查,原物料飆漲,開工即虧本,不少都更案的營建業者「以拖待變」,拖不過的就全案轉手,「以往一年頂多1至2件同業盤案,今年大概有10來件,甚至20件..

過去2年,營造工程的物價指數大幅飆漲近2成,漲勢達近14年以來最大、最快速。然而,近期已轉趨疲軟,連續3個月走跌。但是,工資成本仍維持高檔。

雙北不少行政區市容日漸老舊,急需都更改建,而近年來政府推出《危老條例》,大力幫助改建效率,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日前提到,有意將其納入《都更條例》,使其不會走入落日。不過,業者認為,應放寬都更條件,較有利改..

南科這幾年不斷擴張,今(19)日更有全台首個民營再生水廠通水,而房仲估計未來2年南科就業人口可望突破10萬人,甚至11萬人,也為周邊房市帶來動力。尤其善化的L、M區最受青睞,新大樓單價上看4字頭,即將..

中台灣房市近年暢旺,有一大部分原因歸咎科技業帶來的堅強消費力道,雖著科學園區擴大增場,以往甚少推出新預售案的地區,紛紛飆出新天價;今(16)日,后里史上最大個案「展裕丰格」舉辦開工典禮,宣布銷售破5成..

從烏俄戰爭開始,全世界圍繞的議題就在於「能源」,如何節能減碳也變成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台灣宣布2050年將接軌世界共識,朝向淨零轉型邁進,而排碳量最高的營建業則表示,「當二氧化碳變成需支付的成本」,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