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水溫」的查詢結果共139筆

高雄的地價真的無極限?近日傳出五福三路、文武二街口的1間透天店面釋出求售,竟開出4.3億元天價,若以土地81.07坪計算,單價竟高達530.4萬元,是周邊行情的2倍以上,專家則認為有時地主不是真的想賣..

如果想要換屋,該挑什麼時機呢?一名網友表示,最近想要把自家的透天賣掉,可是若想要滿足自住6年400萬免稅額的制度,需要等到明年中。房仲朋友聽到後建議,可以提前出售試水溫,讓他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因此想P..

新北市板橋後站、捷運府中站周邊的「板橋原宿」,3樓過去為護理之家,近期淪落法拍市場,三拍底價為1億8644萬元,較為特別是該案拍賣原因竟是因積欠管理費。專家認為,因積欠管理費而讓破億資產法拍確實罕見,..

市面上有洗衣粉、洗衣精與洗衣球,大家都選擇哪種呢?一名女網友驚呼,洗衣機故障,找師傅來檢修,怎料對方建議別用洗衣粉,原因是「粉容易卡住洗衣槽」,讓原PO求問「是真的嗎?」文章曝光後,有苦主分享,「我也..

餐飲界曾流傳一個傳說,只要插旗台中公益路就是上得了檯面的餐廳,也讓公益路上房東長年坐收租金紅利,不過近期卻傳出包含目前正在拆除裝潢的隱鍋、目前還在經營的品心港式飲茶,2間都是精華地點,專家認為這2年房..

近期房市前景不明朗,但在素地較少的中山區大直,仍有不少新案推出,例如位於中山區捷運大直站周邊,即有冠德建設投資興建的公辦都更案「大直湛」,開價高達165萬元。另外,由北市老牌建商震大建設推出的「震大懷..

信義區商辦華廈「忠孝大樓」於2020年商辦熱潮中,曾開出整棟月租398萬元召租,當時租金單價勝過「南山廣場」,讓市場震驚。如今時隔2年,該大樓近期整棟再於《591房屋交易》上求租,且「大降價」月租金目..

被國巨集團董座陳泰銘、精英電腦前董事長蔣東濬「集郵式」狂掃16戶的松山區豪宅「文華苑」,其9樓戶竟出現在售屋網站掛賣,且賣了快2個月,還不見買家出手。專家表示,該戶開價高達6.88億元、每坪242萬元..

車界名人陳憲章在2019年以二拍取得「潤泰敦仁」12樓戶,拍定總價為3.21億元、拆算每坪221萬元。如今他剛持有滿3年,就以4.27億元委售,抬價幅度高達1.06億元。而該豪宅上一回實價揭露就得追溯..

7月高雄克武路因為1戶「米奇妙妙屋」而聲名大噪,老鼠橫行的恐怖景象仍歷歷在目,附近居民也不堪其擾,連房子都賣不掉,不過現在鼠患已經解除,房價也可望「校正回歸」,現在更有同路段物件開價1380萬元要賣,..

明水路豪宅「代官山」高樓層戶以1.68億元交易,拆算每坪201萬元。不過對照當時的刊售資訊,買家成功殺價4千萬元,議價率接近2成。專家表示,前陣子房市火熱,不少屋主都會拉高開價,尤其是區域成交筆數少、..

近年多專注在豪宅項目的元利建設,睽違逾10年,終又在新北市推出新作,由一手擘劃「One Park信義聯勤」、「和平大苑」等案的副總吳麗謹操刀。基地位於三重仁義重劃區的「元利樂樺」,吸引一票品牌粉絲關注..

不少人嚮往宜蘭的好山好水,且自雪隧開通後,從台北過去不再需要大把時間,從南港到礁溪甚至只要40分鐘。就有人妻表示,因為家人很喜歡去宜蘭玩,先生就考慮在當地買房,沒有想看太貴的物件,只要約400萬以內的..

西曬房採光好,但夏天室內容易高溫,讓人又愛又恨!一名女網友自嘲,住在西曬公寓,最近洗完菜還沒開始烹煮,水溫已熱到把菜燙熟,更崩潰的是,深夜要洗澡,冷水溫度「比冬天熱水器還燙」,讓她無奈反諷「真是太棒了..

富宇地產(4907)今(30)日召開股東會,會中承認2021年營收14.9億元,年減9.28%;稅後淨利2億元、年增46.23%,並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3元。富宇地產董事長張世欣會後坦言,打炒房效果湧..

上市櫃建商獵地不手軟,繼亞昕建設2年前重壓台中14期重劃區後,2021年鼎固-KY、宏璟建設以33.7億元插旗14期重劃區土地,近期,北部建商新美齊也斥資6.08億元搶進台中,根據公告內容顯示,該基地..

在台中公益路商圈巷弄中,地處黎明路二段的中古社區一樓角間,去年才風光以月租28萬元高價租給鍋物店,不到1年時間店家黯然撤出,近期再拿出8年前撤租的麥當勞當噱頭招租,租金開價再增12萬元、來到40萬元。

位於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巷弄內一處7樓華廈,近期3樓戶在網路上開價4580萬元求售。該案仲介標註為「事故屋」,且稱屋主20餘年於屋內上吊,經醫院搶救7日後仍不幸離世。經查,此物件疑為女星于楓24年前上吊..

天母豪宅「國泰天母」過去屢傳賠售,但近年行情回升,最近3筆轉手交易全都賺錢,帳面獲利落在1400~2400萬元。而3樓戶的屋主為保力達股東,該戶近日也出現在售屋網站刊售,對照7年半前的成交價,抬價約8..

近期各大新聞媒體與談話性節目,不約而同放送「房市景氣將反轉下行」的訊息,但從2020年第四季至今,通常每隔一季就會出現結論截然相反的統計新聞,容易令人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