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供需」的查詢結果共346筆

「如果今天遇到好房客,你們是不是會降點租金把租客留下呢?」一名男網友近日發文求救,房客說因為家中的孩子大了,負擔越來越重,因此希望在不申請「租屋補貼」的情況下要求減少房租,請問該怎麼做?不少房東看完後..

台灣房價炒得比天高,可以說是年輕人的最痛,然而更令人心痛的是,大家都看見了高房價的社會問題,卻沒有任何一個政治人物要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理論上,從台灣的生育率來看人口呈現衰退趨勢,以供需法則而言房價..

全球房市持續低迷,最新數據調查指出,2019年第一季全球45個城市的豪宅價格,降到2009年第四季以來最低點。主要原因是過去6個月以來,全球政治經濟風暴加劇,加上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因素,全球經濟的..

近年來屢有房價下跌、政府機關準備「打房」的消息,有網友分享他在6年前就有聽說房價崩盤的說法,許多人都在網路上討論什麼時候該出手,後來他衡量後在一年後買房,至今房價依然波動不大,而他當時買的房子已經繳掉..

大陸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日前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6(2019)》(下稱藍皮書)指出,2019年住宅市場的「去庫存基」計畫實現了基本目標,預測住宅銷售平均價格約為人民幣..

捷運交會站過去一直是房價保證,在如今房市盤整後又是如何呢?中信房屋統計北高捷運,將2014~2018年間,交會轉乘站、與住宅平均單價進行比較。發現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均價成長22.5%最多、其次是西門站1..

房價高居不下,全民有感,未來10年房市走向會如何?雙北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日前在商務專欄內分析,未來10年房價與租金走勢將會「房價下跌、租金持穩」,兩者將達到動態平衡。

全台逾6成女性不願意生小孩,被戲稱「媽媽快要絕種」,部分人士看好少子化浪潮來襲,能抑止高房價,但房產學者章定煊表示「不要想太多,少子化反而會造成房價上漲」,人口總數減少後會集中到都市,假使買不起房、只..

房市大限2027年將降臨?台灣房價高居不下,即使經濟不佳,卻未有絲毫崩盤跡象,不少人將希望寄於2027年人口紅利結束後,預測各地會出現崩盤價,但房產專家章定煊卻認為,台灣人口數衰退、經濟也會跟著衰退,..

北市商辦持續火熱,泰安產險今(23)日以37億6,888萬元標下「長春金融大樓」,負責標售的戴德梁行表示,此次標售有20餘組投資人領標,最後泰安產險以超出底價1億888萬元奪標。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

台中近年房市熱,光今年329檔期新案總銷初估有600億元,新案多集中西屯、北屯區新興區像是七期、十四期等重劃區,隨著買盤縮手、兩區餘屋量飆高,但今年這兩區單季交易量破千棟,有逐步去化的趨勢,供需市場不..

中美貿易戰趨緩、台股再度站上萬點、民眾消費信心增,加上農曆年前壓抑的買氣在年後遞延出籠,3月全台交易量與1月相比量增20%,其中,北市交易量成長18%,新北增加28%,桃園量增29%,新竹縣市成長32..

台中今年329檔期預估600億推案熱潮搶市,如此龐大推案量,也恐引發市場供需失衡,以最近兩年建照、使照兩項數據去分析,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黃昭閔發現,平均每五個月會出現一次「使照量大於建照量..

全國房屋繼承棟數去年總量達5.6萬棟,與五年前相較激增8000棟,學者預測,多數人從長輩手中繼承房產,將降低對買賣市場需求,造成房市流通型態轉變,預估2025~2050年繼承總量再增一倍,甚至會突破1..

商仲大老戴德梁行顏炳立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發表3月市場觀點,顏炳立說,房市已盤整進入第4年,今年是第一階段落底。他說,韓流只是煙火,蛋黃區仍要下修2成、蛋白區則是3成,並奉勸賣家接受事實,趁市場還有餘溫賣..

台北市東區商圈沒落,導致許多店面高掛出租、出售招牌,黃金店面甚至淪為特賣會,讓許多人感到可惜。如今台中知名逢甲商圈也傳出有相同情況,許多店面也求租當中,對此有房仲業者證實,透露是因為人潮銳減導致商家收..

高雄市去年新案量暴增、高達萬戶,但銷售率卻不如預期,引發同業憂心,買賣市場一旦供需失衡,餘屋量過多,造成建商賣壓,恐會引發一波價格戰,根據《蘋果日報》報導,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董事長張永義日前..

對於2019年的房市,我預測將邁入落底年!先回顧2018年的整體市況,土地及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額較2017年應會成長超過4成,接近千億元之多;全台房屋移轉棟數則因市場延續緩跌趨勢,預估只成長5%,約在..

2014年房市反轉、價格下修,衝擊北市中、高總價房屋買氣,但似乎不影響豪宅價格,根據永慶房產集團最新數據顯示,北市近三年超過4000萬元房屋成交價格漲幅趨緩,去年只有上漲1%,但一坪仍要84.2萬元,..

房產投資專家賴淑惠日前撰文,針對台灣房價的漲跌狀況提出分析,認為從最基本的「供需原則」來解釋,台灣將面臨3個「死亡交叉」,分別從建商、房貸合約以及人口3方面探討,推測2019年起,可能有機會成為台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