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股市」的查詢結果共523筆

高雄的豪宅有起死回生的跡象嗎?根據實價登錄資料,1~8月高雄已有4戶破億元的豪宅成交,追平去年全年紀錄,而且分布更廣,北高、南高各有2戶,也打破億元豪宅都落在鼓山區的狀況,專家則認為近期股市不穩,高資..

不少人會選擇投資房地產,來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不過買中古屋會讓投資效益降低嗎?一名網友表示,最近爬文後發現有人推薦可以投資中古屋,但這讓他感到疑惑,好奇老屋是否會因為屋齡太老而賣不出去。不少網友看到文..

疫情趨緩,台灣的整體經濟動能強勁,不僅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四,國人的存款金額也創下新高,下半年度的房地產928檔期,更是預估有2千億的案量。

台開(2841)事件,讓營建股下市話題再度浮出水面,根據證交所公告的停止上市公司,2001~2022年間共有10間以25開頭為代號的營建股下市,其中包括三采建設、長谷建設、寶成建設等等。專家表示,從2..

日圓匯率持續走弱,天天都便宜,再加上今年來台灣股市、房市陷入震盪,東京蛋黃區房價仍緩漲9%,推動民眾瘋日本買房。業者舉辦日本房市說明會,參加民眾單月湧入500組以上,統計上半年成交件數280多戶,較去..

近期房市降溫,不少預售案場明顯來客下降,包含政府打炒房政策、進入升息循環、少子化議題、工料雙漲、股市動盪甚至台海政治情勢緊繃等,但台中7年級生森森舉例,即便遇到難得大多空,但若以10年為單位來觀察「買..

信義房屋(9940)今(11日)召開法說會,該公司Q2合併營收為32.83億元,EPS(每股純益)0.43元、較去年同期減少逾36%。不過,信義房屋表示,雖目前房市多空勢均力敵,但隨疫情穩定,遞延買盤..

這兩年房價漲勢猛烈,儘管政府連發打房政策,觀察各都房價指數仍一路上揚,台北市今年4月住宅價格指數114.11,跟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45%,新北市近期公布第一季住宅價格指數,樹林、三峽、鶯歌年漲13%..

7月房市交易量續縮,六都移轉棟數為1.8萬棟,月減13%。其中北台灣表現相對穩定,台北與桃園月減幅皆壓在個位數,分別為3%、7%。不過房仲坦言,今年在股災與升息衝擊下,整體移轉量低迷情況,恐怕會比去年..

台中市區新別墅產品幾乎快絕跡,不過近2年大樓房價飆漲,建商就看準豪宅大樓總價達7、8千萬元,想住台中西屯、南屯豪宅區大樓,最低入場門檻就要5千萬元。近期不少開發商轉往興建高檔豪墅,業者指出,相對總價6..

過去2個月台灣股市大幅下滑,開始有台北的主流媒體發表主張,這是因為美國抽回資金,而按照過去的經驗,這會讓台股缺乏資金動能,不過這些主流媒體、名嘴不打算這樣打住,「順便」也唱衰一下房市,認為房市多頭已經..

近年房價飆漲,房市泡沫議題受到關注,就連國內大咖業者都直言,特定區域供過於求,正面臨泡沫化風險。對此,學者更預測,明年6月房市將遇上泡沫破裂,整體價格下修1~2成,投資客過多以及尚未落成的大面積重劃區..

今年以來,升息、肺炎疫情、地緣政治衝突、股市大跌等房市黑天鵝來勢洶洶,加上政府打炒房利箭也蓄勢待發,一切都給房市發展增添了許多變數,此外,內政部先前祭出「預售屋限制換約轉售」修法規劃,對於漲勢兇猛的預..

內政部將修法限制預售屋轉售,隨著腳步越近,中部地區網路待售「換約」物件大幅出籠,不少「緊急換約!」、「禁換約前須脫手!」等關鍵字浮現,投資客也認為若房市反轉,預售屋將成「崩盤搖滾區」,倒不如找找看中古..

統計實價登錄上路以來10年間,台中西屯區億級豪宅交易量,上半年共計成交19筆,超越2018年、打平2019年全年量體。而台中「真豪宅」社區、也就是近10年交易都在億級以上的,分別是「寶璽天睿」、「聯聚..

隨疫情發展有放緩的趨勢,統計網路買方的數量有落底回籠趨勢。但房仲專家指出,從6月13日股市短時間出現千點修正後,房市買氣又出現熄火現象,尤其雙北的中高總價交易,量縮跡象最為明顯。

被鄉民稱為「PTT股神」的網友,2021年靠股票年賺破億,發文分享買房的心路歷程,2019年入手人生第 間房,一路到現在,名下共累積8間房,全都在台北市,他坦言,買房從來不是以賺價差為目的,所以都是「..

美國迎來了自1981年12月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高物價導致市場滯銷,民眾不敢消費。對此,就有美國網紅近日用鏡頭捕捉多張照片,昔日不夜城拉斯維加斯儼然已經變成「鬼城」,令他震撼直呼「我們百分之百正式進..

台股自去年以來一飛衝天,至今年1月最高點來到1萬8600點,不過近期卻持續重挫,同時也對許多購屋人信心層面造成影響。根據信義房屋網路調查,共約57%受訪者對購屋選擇觀望。專家分析,去年因為股市大漲帶來..

繼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3碼後,央行也隨即宣布跟進升息半碼,不過,並未如預期祭出第5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央行總裁楊金龍對此表示,房地產已有冷卻跡象,因此以優先對付通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