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土建融」的查詢結果共87筆

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發布最2022年統計數據,台中房市推案總金額大爆發,衝上4502億元,相較2021年3334億元,大幅成長35%,更創下1992年3391億元高峰之後新高。另依實登資料顯示,新大樓..

受升息、全球經濟前景不明等因素衝擊,土地市場大受影響。商仲統計,全年購地金額為1059億元,與去年相比是直接砍半,恢復2018年這波房市漲幅的起漲點。專家認為,明年住宅交易量逐漸下滑,估計價格不久也將..

預售市場買氣降溫,連續4個月預售交易跌破7,000件,較去年高峰時腰斬。本刊採訪炒房客帥過頭,8年前揮著「台積電設廠」的大旗,揪團在苗栗竹南重劃區炒房,孰料房市反轉引爆交易糾紛,慘賠3億元。集資炒房手..

近期受土建融限縮與升息等因素影響,建商獵地腳步放緩,直接影響全年度購地交易量。根據商仲調查,目前累計前3季土地交易額回到2018年水準。專家更點名,中南部部分都市由於土地交易趨淡許多,預估明年起土地價..

受房市前景不明朗、央行升息等因素影響,國內第三季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量下滑,根據商仲統計,第三季交易量能甚至回到2019年來新低。另外,住商用地前三季投資額,更比去年同期減少63%。專家指,受土建融限縮..

打房政策來得兇猛,建商面臨打炒房、限縮土建融等政令讓土地交易降溫,但開發商推案急轉彎,包括危老都更、合建分售等成為開發熱門選項,據台中市政府資料顯示,台中市危老重建截至8月底核准件數為436件,已超越..

近來受到升息、房市冷卻、土建融限制等影響,不少建商放緩購地,或傾向合建。但實價揭露,寶佳機構在5~6月間,1個月內至少砸下約31.3億元,購買新北、桃園共7塊住宅用地,合計5580坪。其中不乏有左手換..

統計台中市前7個月土地交易面積318萬坪,較去年同期337萬坪略減5.4%。而政府強力打房限縮土建融政策,讓建商購地趨於保守,但昔日被台中人視為蠻荒之地的烏日區,今年土地交易排行竟逆勢大增52%,衝到..

欣陸投控(3703)今(3日)舉行線上法說會,該公司上半年EPS(每股純益)達2.65元,創歷史新高。營收多受惠於總銷82億元的「琢豐」完工入帳,其中又以大陸建設成長最突出,合併營收年增155%。

苗栗通霄近期出現一件透天開價僅192萬元,引起網友熱議。經查,該案為法拍案件,且根據法院公告,三拍底價更低,僅81.9萬元,不過僅拍賣四分之一持分,且最終仍是流標。法拍業者研判,該案一為持分案件,二是..

面對3月升息1碼,國內4月土建融逾放率卻僅約0.05%,創下新低,並遠領先國銀整體貸款的0.16%,顯示建商普遍經營狀況佳。專家指出,就算是2014年房市景氣下滑、逾放率一度衝高到0.21%,也未見到..

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今(23)日舉辦第12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第12屆理事長由和唐建設總經理王至亮連任。會中王至亮也代替會員向政府喊話,盼政府營造健康的建築產業,讓中小型建商有生存空間,尤其是停止「不正..

鄉林建設(5531)今舉辦股東會,會中承認年度營業合併營收34.73億元、兩岸房產營收約為28.16億元、酒店營收約6.57億元,受到成都案遞延影響,每股淨損0.6元,無派發股利,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

去年以來房市火熱,其中土地市場受惠於台商回流等因素,交易相當頻繁。信義全球資產統計發現,上半年全台土地與地上權交易面積約10.8萬坪,有近9成落在大台北之外,其中交易面積最多的縣市由桃園市、新竹縣分別..

政府重拳打炒房的後座力發酵,興富發建設集團(2542)公告,子公司博元建設與地主精銳建設簽訂水湳經貿園區土地合建案,雙方將依60%、40%比例,進行合建分屋;興富發表示,全案總銷約61億元,預計可分回..

因應美國升息、通膨壓力,央行今(16)日理監事會議結束後宣布升息半碼,這也是今年第2次升息,房貸利率突破1.7%,創下自2016年以來的6年新高,以貸款1000萬元、20年為例,今年2次升息每個月的房..

央行限貸令政策大幅調降一般土建融,讓建商購地自備款大幅提升,由於該政策將非都市計畫區土地排除在外,也讓區域中小型建商開始退居外圍覓地;形成以往無人問津的非都區推案熱度,恐比都市計畫內的邊陲地帶還高的有..

政府為抑制土地價格漲幅,祭出土建融額度限縮等措施,令建商獵地腳步放緩。根據信義全球資產觀察,今年前4月建地土地交易金額規模僅295億元,與去年相比大減178億元。專家分析,雖然交易金額大減,是少了大案..

受營建成本大漲衝擊的預售屋市場,近幾年領漲帶動整體房價齊上揚,實際統計實價登錄2.0去年7月上路以來,台中市總價4000萬元以上的高價住宅,預售交易共有224筆,而成屋交易更逆勢來到309筆,專家認為..

房市高漲,預售屋市場熱度高,本應是滿面春風的建商,卻也出現哀鴻遍野的聲浪,在土地、營建成本、工資高漲下,近年營建業又面臨缺工、缺料的大環境,成本堆疊讓房價無法趨緩,實際上背負房價推手的建商,真的有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