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低點」的查詢結果共352筆

新莊投資客現蹤!今年出現多筆短期買賣獲利的紀錄,其中以新莊最熱鬧富國路商圈、鄰近中正路口,一間逾40年公寓頂樓戶屋主持有7個月,轉手賺318萬元,漲幅6成;另中平路段「童話故事」、「台北愛樂貝多芬區」..

僅有一橋之隔,房價卻是台北市大安區的一半,新北市中永和區成為不少民眾的購屋首選區,這區擁有媲美大安森林公園居住環境的中和四號公園,加上未來捷運環狀線將開通,讓區域房市更能達到「抗跌保值」的優勢。

新北市新建案價格成為第3第黑馬,從北台灣各縣市脫穎而出,其中永和區更是大爆冷門,房屋單價回升6字頭,位於全市價格最高貴區域,與新店、板橋地區4、5字頭,遠遠拋出後方。專家認為,永和人口稠密、自住需求強..

首購族出籠、小宅成為主流產品,隨著大台北房價止跌反彈,原先觀望的換屋族也出籠,市場3房型需求增加,建商嗅到商機改推3房產品,房產專家表示,房市景氣回暖,換屋族買盤出籠,3房型推案比重大幅增加,反觀小宅..

近期台北市商辦成為熱門標的,除了A級商辦租金攀高,連中古的住辦產品也出現轉手交易賺錢的個案。根據實價登錄資料,位於中山區的「富星天廈」住辦大樓,16樓於2016年以3250萬元入手,而今年8月則以37..

號稱房市反指標的法拍市場,今年法拍量相較前2年都明顯減少,進一步觀察六都變化,又以新北市法拍量最低,僅0.86%,高雄市最高1.63%。全台當中以屏東縣最高,達2.06%。

買房時機點很重要,若買在相對低點未來再轉手還有增值空間,但是中間所消耗的折舊率、稅費的支出也不容忽視,表面上看似賺錢,但其實可能沒賺那麼多、甚至還虧本賣!就有屋主在預售屋時購屋,持有8年後,轉手雖然賺..

雙北市熱門捷運宅之一的「美河市」,成交價差詭譎,曾創下每坪高價60萬元,以及低價20萬元。近期因IKEA進駐、周邊央北重劃區、捷運十四張站等話題,帶動社區交易量,近期則有高樓層轉售,獲利1074萬元。

有些人買房是為了投資,但選好地點和時機真的是門學問,否則想賣房時恐怕會賠上一筆。一名網友分享自己的賠售實例,說他2014年在新北市板橋買最高點960萬,今年以920萬賣出,表面上看起來是賠了40萬,實..

「都快變成房仲了!」一名人夫哀號,近日想在新北汐止買房,看了上百間房子都沒中意的,先撇除昂貴的新建案,他認為,30年老屋結構不穩,至於15至30的中古屋屋況也不盡理想,搞到他想放棄買房了。

按照過往經驗,每當遇到總統大選,當年的房地產景氣大多不會太好,但是在房價方面,台北市2018年屋齡在10年內的成屋均價,較2016年總統大選時房價增幅達8.1%,房價有逐年上漲趨勢,而屋齡在30年以上..

近年新屋交易量屢屢攀升,也拉抬中古屋身價,據吉家網發佈2019年六都房市第一季季報顯示,適逢春節、交易量普遍萎縮,較去年同期並無成長,但4、5月交易量就大幅增加7%,預期全年有機會跨過30萬戶,較去年..

台灣房市買氣今年回溫,不過房產學者章定煊日前在臉書表示,現代人認為買房子絕對不會錯,但他卻經歷3次房地產大起大落,「當年許多在買房地產的人,中間就掛了,根本撐不到這一天」;另外他也爆曾有一位老闆討債討..

中美貿易戰像老夫老妻三天小吵、五天大吵,加上台灣年底總統大選等不確定因素干擾,台股每天黑黑紅紅,想買房的民眾,心情也跟著七上八下。所幸,雙北在歷經近年房價盤整修正、建商讓利、低首付等優惠方案下,吸引不..

跌破眼鏡!5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再創近5年最優表現,根據六都地政局公布的資訊總計,5月買賣移轉棟數共計近2.2萬棟,較去年同期成長8%。其中,以高雄市年增16%,帶頭衝力道最猛烈。其中,新北市仍居六都..

號稱台北市的蛋白區,推案在今年進入大爆發。根據業者估計,今年北投區整體推案量在華固、國泰等指標建商的帶動下,可望超過300億元。而北投區每坪房價隨著距離市中心的遠近,竟也有20~30萬元的差距。如明德..

藝人小禎與丈夫李進良曾經愛巢、信義區豪宅「亞力山大」,出現跌價效應。根據實價揭露,該社區在今年2月售出13~15樓戶,總價1.25億元,拆算車位後,每坪價格約96萬元,為該社區實價揭露紀錄中,首度跌破..

民眾想趁著低點入市,可能腳步要加快,根據《屋比房屋比價平台》彙整去年六都18個熱銷行政區房屋交易價量,已經有11個區域價格上漲,分別在新北市有1區、桃園市有3區、台中市有2區、台南市有3區、高雄市則有..

天龍國房市熱度不夠,根據地政單位統計,台北市1月實價登錄交易量,創下近1年次低點,更較上月量減約1成。台經院產業顧問暨研究員劉佩真指出,六都新市長上任後,高雄政策,吸引北部資金南下,導致北市衰退明顯。..

夫妻月薪6萬卻得扛5萬房貸,引起網路討論,而現實生活中為了買房得背負沉重貸款,許多人淪為房奴,對此房產專家Sway在臉書表示,「這根本就是自殺」,而不少業者為了賣房遊說消費者採用寬限期,最終得慘賠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