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1千」的查詢結果共596筆

前幾年台中網紅名店叉子親子餐廳悄然歇業,原本在黎明路口的阿秋大肥鵝旗艦店,也喬遷他處另闢版圖,而這些大型餐廳的原址,都由建商買下,也讓人好奇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吸引建商出手呢?

平均單價已達6字頭,比較近4年台北市文山區內4座捷運站周邊房價,萬芳醫院站附近電梯大樓單價為最高;萬芳社區站周遭公寓產品單價則最親民,僅34.6萬元。區域房仲分析,萬芳醫院站周遭剛性需求強盛,但素地稀..

台南的「安平二期國宅」因為屬於海砂屋,更新會早在2015年就成立,卻因為缺工缺料導致成本大幅增加,沒有建商願意參與,不過該案近期露出曙光,台南都委會通過將容積率提高,最高可到480%,可望吸引開發商投..

台中知名永豐棧酒店董座姪子何天民被爆出積欠4500萬元借款,導致位於西屯精華區總價1.8億透天厝法拍後,緊接著永豐棧又傳出欠薪消息,不過據悉兩者在業務上並無關聯,而法拍物件於昨(12)日公告,5標全數..

新舊屋價差僅4%!統計近1年全台新建案與中古屋價差最小的前15名行政區,價差最低僅有4%。北台灣共有11區上榜,明顯多於中南部。其中價差最小的北市萬華區,新案與中古屋每坪差距更不到3萬元,緊追其後的新..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選擇性信用管制「還有空間」,後續可能瞄準20年或30年以上房貸成數等方向進行,等同拋下震撼彈,專家預估有4成房貸族使用30年房貸,若限縮房貸年限,購屋人的購買力將會明顯下滑,對..

房租類物價指數再創新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4月份消費者物價房租類指數105.7,寫下新紀錄,而北中南東四大區域裡,以南部增加1.73%為最多。專家分析,房價走揚加上央行升息,屋主持有成本增加,且選..

去年台積電宣布到高雄設廠,所有的房市焦點都集中在楠梓區,但實際上橋頭區房價的漲幅與楠梓不相上下,甚至還略勝一籌,而比較楠梓的高雄大學以及橋頭的高雄新市鎮2個重劃區,專家指出高雄新市鎮在交通、橋科的帶動..

2018年國泰人壽斥巨資以每坪單價約235萬元、總價76.64億元,買下原愛買中港店土地,近期國泰人壽再公告以7.6億元再買下25筆地號容積,折合1981.32坪移轉該基地,3月份在環保署環評論壇網站..

位於台北小巨蛋對面的原「首都大飯店小巨蛋館」,近日舉行家具贈送活動,讓危老議題再次受到關注。經查,該案在去年12月通過危老核准,占地約420坪,據了解,該建物近日就會拆除。專家則預估,住宅推案單價15..

高雄又有百貨商場將熄燈,興富發集團旗下的「悅誠廣場」今日透過重大訊息表示將在8月底結束營業,只短短經營不到3年就收攤,據悉主因就是不敵疫情影響,來客數銳減,而知情人士指出該地未來將開發為住宅,興富發方..

有綠七期之稱的台中單元二,市場出現一筆948.45坪素地標售案,雖未公開底價,但業界人士表示,該土地以每坪底價86萬元招標,直接將單元二土地「拉漲停」,但在地房仲表示,該待售土地所在的向上路,已有開出..

高雄市日前通過課徵囤房稅,預估可增加3億元稅收,將全數作為青年租金補貼財源,但考量恐怕有遺珠之憾,在議會支持之下,高市府將開辦1萬戶的增額租金補貼,推估全年度可有7萬9100戶可獲得租金補貼,每月補貼..

近2年來政府舉著「居住正義」的大旗,對房地產市場推出各種「打炒房」措施,但這種種的政策或措施真的沒有錯殺無辜嗎?中、小型建商就因購地貸款及利率被壓得喘不過氣,愈來愈邊緣化,未來很可能出現退場潮,屆時變..

昨(11)日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網友發文,因自家社區開放空間有小女孩雕像,點外送餐時外送員趣味的請雕像代收,逗趣的畫面也讓「代收小妹妹」爆紅,經查,該社區位於台中北屯,若想要享受小妹妹代收服務,入主..

近期受到業界、市場注目的南區有史以來最大造鎮案,就是基地位於原「宜寧中學」舊址的昌祐「X City」造鎮預售案,有趣的是,該案接待中心是學校舊禮堂改建,在地人、校友直接秒懂。

全國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約31.6億元,年增1.2倍,創下歷年次高紀錄。其中以新竹市年增最驚人,增加逾5倍之多,反觀桃園市只成長21%最弱。專家表示,房地合一稅收金額幾乎與景氣呈現同步走勢,未來若稅收..

自己租套房租金很貴,租雅房又可能得和陌生室友共用空間,不少人就會選擇找認識的人租整層。有網友發文表示,他和幾個同事在台北合租一間家庭公寓,結果有一位同事說要搬走,「因為她家給一千萬當頭期款,要給她買房..

亞洲新灣區豪宅出現拋售潮?根據統計,售屋網站上亞洲新灣區的百坪豪宅待售物件超過50件,指標豪宅「遠雄THE ONE」更有14戶銷售中,專家認為近半年高雄房價大幅上漲,許多長期置產的客群,也會趁著這時將..

才住4年,牆壁卻一直「長痘痘」還膨起,一名網友不滿分享自身經歷。設計師回應,推測為爐碴剝落及白磚隔間遇水膨脹,爐碴相關禁令法規已於2021年元旦上路,不溯及既往,因此難以要求建商賠償或處理;白磚問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