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供給」的查詢結果共1716筆

桃園市、新竹縣市近年來受雙北房市高漲、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等影響,成為建商推案熱區,同時也讓區域累計不少賣壓,據《591新建案》數據,截至2023年底,桃竹地區餘屋量最大的前3名都位於桃園市,分別是中壢..

新北賣壓最重2區出爐,新建餘屋最多是板橋,空屋最多是淡水。房仲表示,板橋近年有較多推案,價格不便宜,使得買方極可能轉向新北其他較低價區。另有專家表示,房地合一2.0上路後,新建餘屋量使價格下修的邏輯已..

台中這兩年因房市發展熱,加上捷運通車、重大建設與人口紅利等剛性買盤效益加持,即便遭遇房地產政策調控,仍有不少完銷案產生,其中位於七期的「紀汎希」總銷金額95億元,因地段精華,加上主打2、3房等中小坪數..

吊車大王胡漢龑除在本業大賺,近年也因台積電徵收新竹土地,賺約18億元。他對房地產頗有想法,指政府透過重稅打房沒意義,反倒要讓投資客進場,待租供給增多,才會出現便宜的租金,此外也鼓勵年輕人買房,但預期房..

歲末迎新迎龍年,統計台中市2023年的房地產交易,全市29個行政區當中,仍以北屯區交易量最旺,全年買賣移轉棟數8005棟,成為唯一突破8000棟大關的行政區;不過年增率表現最佳的地區,則是海線的梧棲區..

高雄三民區近年一直是交易最熱絡的區域,2023年以交易量5300戶登上為全高雄最熱交易行政區寶座,該區發展成熟、住宅區密集,創造更多交易需求,更連續蟬連4年冠軍。專家表示,三民區常登移轉榜上冠軍,全年..

雙北2023年買賣移轉棟數冠軍出爐,台北市由中山區拿下,但年減11.5%,新北則為淡水區,在整體量縮的一年中,逆勢寫下年增近3成佳績。專家表示,這兩區共同具備低總價優勢,搭配下半年新青安,使買氣有感回..

依據內政部最新發布之低度用電住宅統計資料顯示,民國2023年上半年台中低度使用用電住宅(即空屋)共計9萬2335宅,較前年同期減少2516宅,其中北屯區空屋宅數突破1萬宅,但受惠其地理位置及區域發展的..

位於大甲溪、大安溪下游沖積扇平原的台中市大安區,被認為比蛋殼更蛋殼的區域,不過觀察2023年大安區房市價量俱揚,每坪不到2字頭可入手新華廈、總價1千萬元可入手別墅,相比台北大安區知名豪宅每坪動輒200..

總統大選順利落幕,CTWANT於選後採訪各大建商、代銷業者分析今年市況,竟發現往年每到選舉必入寒冬的房市,在去年新青安貸款的助力下,完全不受大選影響,業者們更看是好選後利空出盡,北、高各有建案熱銷,預..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1月《百城價格指數報告》,受部分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帶動,1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不過,二手房市場仍維持下行態勢,各地業主「以價換量」現象較明顯,二手房市場價格已連續21個月環..

台中市北區大型不動產交易不斷,據實登揭露,位於北區民權路、原子街交叉路口一座12層商辦大樓於去年12月29日以總價2.36億元交易,經查買家背景為國內最大樂器業者。

據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2024上半年仍為景氣熱絡的黃紅燈,建議消費者龍年房市要鎖定「兩大三小」準則,分別是大廠設廠動向、大建商佈局區域、小資購屋為主力、小坪低總宅當道、精華區小店發燒。

太平區新光重劃區因74號而備受注目,沿線自育才路到中山路的環中東路,短短1公里3年供給超過4千戶,其中超過一半屬於市場派建商寶佳機構旗下所有,近期一位來自桃園的神秘自然人,以總價5.7億元再買進環中東..

2023年住宅、辦公、工業建照核發量雖在歷史高點,但較去年呈現衰退,顯示開發商的信心從樂觀,逐漸恢復到理性,也反映2022年土地交易趨緩。其中住宅類下滑最多,從18萬戶變成14.6萬戶,商辦類則只減少..

台中市北屯區曾被視為首購天堂,區內廍子重劃區4年前甚至還可見1字頭建案,不過,近年在重大交通建設補足下,區內房市水漲船高,不少投資客也趁勢拋售手上庫存;據實價登錄資訊顯示,從預售階段持有至成屋獲利至少..

中台灣房市話題眾多,重劃區土地供給豐富,不過經歷疫情與政策上沖下洗,房價暴衝,各區新預售案頻創出新天花板價格,帶動土地價揚。開發商不僅強攻回流台中市中心推案獵地,在地建商如嘉磐、順天、豐謙、國雄都有北..

打破蛋黃區必賺迷思!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房產部落客阿宅,指出蛋黃區有基本面支撐,確實相對易漲難跌,但不表示一定不會賠。此外他針對天龍國台北市,給出4大買房攻略,最不建議的是,買蛋白區萬華的舊..

這幾年台中的大型重劃區圍繞著台74線發展,而過去幾年被視為首購族熱區的太平區,在接近東區的新案站上4字頭,且跳升幅度之大,最高單價來到47.54萬元,在地仲介分析上市櫃建商有著固有粉絲群,具有區域創價..

總統大選1月終於落幕,選後房市大勢底定,執政黨雖繼續執政,但應可明顯發現年輕選票大幅流失,顯示為抑制房價的打炒房住宅政策相當失敗,年輕族群將是未來新政府必須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