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核貸成數」的查詢結果共62筆

央行無預警升息半碼,不過新青安貸款利率將維持地板價,彙整聯徵中心最新資料發現,與央行六波升息前的2022年Q1相比,全國核貸成數微增0.12個百分點,利率增加0.66個百分點,特別的是,房價最高的北市..

央行自前年連續升息3.5碼,房貸族哀聲連連,不過照樣乖乖繳款,貸款違約率僅0.07%。觀察各縣市,新竹縣科技新貴財力強,違約率僅0.01%;全台最高的則是宜蘭,達0.15%。

去年Q4房市交易價量上升,貸款樣本數是近8季來首度破5萬件,平均購屋總價達1344萬元,年增近120萬元,再創新高。另外預售市場也是如此,以新北為例,Q4交易量季增35.8%,價格則以新莊成長9.3%..

「侯康貸」1500萬元全額貸的額度,夠用嗎?據統計,除了台北市,其他縣市公寓平均總價都在1000萬元內,而電梯大樓新北市略微超標,但其他縣市都在1200萬元內,南二都甚至不到1000萬元。

全台房價飆漲,不只是新屋單價飆高,連帶預售屋、中古屋、新古物的價格也全面上揚,不少有買屋需求的民眾開始轉向目標到屋齡較高的物件,期望能夠屬於自己的小窩,有網友就在臉書上發問,「購買30年的大樓要注意什..

房價高漲,購屋族想控制千萬元內在高雄購屋,愈來愈不容易。根據仲介統計,過去1年高雄總價千萬元內的熱門交易路段,新光路以年成交100件奪冠,緊接著由民族一路、自強三路分居2、3名,其中新光路、自強路均為..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預計將會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妥善解決銀髮族的養老問題便成了目前最值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部分長輩會在退休後重新規劃房產,由此也引發了一股退休宅的購置風潮。

高雄第一季的各項房貸數據全面縮水,僅有房貸利率上升,新增房貸樣本數更比去年同期減少逾1000筆,加上央行昨(15)日再出招打房,限制自然人第二戶房貸上限僅7成,高雄想先買後賣的換屋族可能得要多準備10..

買房究竟要不要多買車位,成為購屋族常提出的問題,近期台中有一筆位於西區五期中古屋釋出,權狀坪數72坪,卻包含8車位約34坪,3房格局開出1998萬元的4房價格求售。在地房仲則表示,當地其實有這個需求。

房仲業依據聯徵中心資料,去年台北不同收入者購屋貸款狀況,年收入新台幣100萬元以下者占比達45.4%,年收入100萬到200萬元者占32%,打破高收入才能在台北買房的迷思。

全台平均房價10年上漲289萬元,來到1225萬元,等於晚10年買房,需多付70個月不吃不喝的收入。另外,雖然核貸成數比10年前增加3%、利率減少0.08%,但平均建物面積減少3坪,等於少了1間主臥。

這段時間房市利空不斷,推估2023年房價走向微幅盤整,但也將是首購族進場的最佳時機。然而,面對這波升息循環,房貸利率連4升,建議首購族可利用3招減輕房貸負擔,其中包括40年房貸,但這部分銀行有潛規則,..

新的一年開始,2022年度買賣移轉棟數出爐,累計買賣交易5萬972棟,與去年相比微幅略增2%。仔細觀察各月份交易數量變化,明顯出現轉折點,業者指出,購屋條件設定將出現「新二低一高」趨勢,買氣將集中在基..

在高雄想用500萬元買房子,基本上可以買到的幾乎都是老公寓,屋齡雖高但區段位置佳,甚至還有未來發展、增值空間,不過專家也提醒,老公寓畢竟屋齡高,500萬元內能買到的多半是未經整理的產品,民眾要注意是否..

台灣不僅人口老化現象嚴峻,近年來房屋老化現象也有加重跡象。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發現,Q2台北市屋齡在30年以上的中古屋交易佔比高達56.3%,與2018年同期的45.3%相比,..

大家都說高雄年輕人買房喜新厭舊,不過統計數據不這麼認為,根據聯徵中心新增房貸資料統計,高雄上半年屋齡30年以上的老公寓,有一半以上的買家是年輕客群,更特別的是,一般認為貸款貸不高的老公寓,核貸成數竟然..

房市景氣是否氣數已盡?台中9月的買賣移轉棟數來看達4098棟,月增1.8%,年增2.2%,以價格來觀察,呈現全區價揚,似乎看不到向下趨勢,但專家認為,在連續升息的利空因素下,來客大幅減少,好幾年的住宅..

高雄小資族買房的痛苦指數愈來愈高!根據房仲統計,高雄年收入40萬元以下的小資族,平均房貸金額年增59萬元,甚至比年收入更高,但買到的房子面積卻縮水1.2坪,台積電到高雄設廠議題還沒為他們帶來利多,負擔..

買房子要貸款哪裡可以貸最多?根據聯徵中心統計,第二季高雄核貸成數高達79.85%,連續2季都是六都加新竹縣市中成數最高的區域,而在高雄又以新興區可貸到80%最高。專家指出該區有新建案交屋,屋況加上生活..

第二季民眾購屋總價為1214萬元,未創新高,隱約反映出天花板效應。不過,購買單價28.3萬元創歷史新高,平均坪數43坪也創統計以來新低,反應在高房價的環境下,「買貴、買小」的情況越趨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