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碳排」的查詢結果共125筆

台南市政府響應國際2050淨零碳排目標,2024年總共受理91件申請,補助金額達新台幣963萬元,成功建置2.41MW太陽光電,為持續推動光電儲能與綠電發展,台南市政府今(2025)年也推出屋頂型光電..

過去曾因管理費、包裹等問題與鄰居起爭議的藝人郭書瑤,日前出席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春酒,演出後她表達想要置產台中的高度意願,獲得台下熱情回應。對此,理事長王至亮大表歡迎:「台中氣候好、往來南北交通便利,很..

今(2025)年元旦起,旅館業的備品提供規定有更動。針對此事,網紅Cheap認為,其實不提供一次性的備品,實際上就是為了省成本而已,「為了守護台灣環境,建議出國旅遊,把碳排留在日本、東南亞,這才是愛台..

「2025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高峰論壇」上,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說:「70%的民眾住在結構不安全的房子。」而台中市不動產聯盟協會理事長蘇興民直言:「國民現在呈現租不起、買不起、換不起的窘境。」

要看一座城市有沒有未來性,不僅僅要關注公共建設,更要留意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台中人口數不斷飆升,已經是全台第二大城市,古人族逐水草而居,現代人則是逐工作機會而居,中台灣的未來性價值不言而喻,兆元產業動能..

台北市社子島開發案吵了20多年,近期台北市長蔣萬安喊出2027拆遷完成、2028準時動工,嚇壞了大批現有居民,深怕一紙公文來就「無家可歸」。專家直言,台北市府打著「居住正義」大旗,宣稱給購屋弱勢的年輕..

竹科、內科、南軟…創造台灣經濟奇蹟,造就無數科技新貴,產業發展帶動高消費經濟活動、住宅需求,儼然已是新時代聚積經濟量能的城市中心,置產科技重劃區投資報酬率更是驚人。

北士科(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串連內湖、南港園區,向北連動關渡科園及台北港,形成一艘超級金磚產業的無敵艦隊。由產業先行的北士科帶動居住繁榮蛻變,融合了智慧產業、生態環境與宜居生活,未來將成為融合高端居住的..

中央明年起徵收碳費,一般費率訂為每噸碳新台幣300元,開發商非第一波碳費開徵對象,但上游產業的水泥製造業,將是碳稅大戶,實際課徵後勢必轉嫁到營運成本上,清水模教父人廖明彬日前出席活動時說:「盼先從公共..

2019年上路的《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在8月屆滿5年,也預告首批台商資金正式解禁,作為台商大本營的台中,一直都是台商回流的直接受惠者,而面對中央房市控制明顯的「打住不打商」策略,業者認為..

內政部推動降低建物能耗及碳排,規劃由公有新建建築物帶頭做起。根據統計,截至113年6月底,已有1萬3060件公私有建築物取得標章或候選證書,估計可減少CO2排放量約159.22萬噸。

全台營建業面臨缺工的問題已非秘密,而隨著政策大目標ESG永續發展議題,不少業者也憂心成本加劇問題,特別是碳排、能源使用大戶的房地產相關產業,即將面對碳稅開徵,更有營建業自曝:「台中問題將是最嚴峻的,明..

冠德企業集團旗下冠德建設、根基營造、Global Mall環球購物中心不僅通過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審查認證,三家企業更同時榮獲天下雜誌「企業減碳溫度計」評選為符合聯合國《巴黎協定》升溫不超過1..

日前內政部發布新聞稿,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並強調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小於1%,今(24)日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王至亮在「台灣永續論壇建築講座」記者會上表示:「影響絕對並非官員所..

隨著立法院去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台灣將更明確的向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其中基於營建產業佔整體碳排比重超過3成,將成為淨零成敗的關鍵,臺中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以「2050建..

距離520賴政府上任進入倒數階段,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代表建築業向新政府提出建言,理事長王至亮表示,在淨零碳排趨勢下,建築業首當其衝,盼新政府能給予明確政策,「否則『綠色通膨』還沒來將先引起『綠色恐慌..

還想炒房賺大錢嗎?雖然今年房市不少人期待綠色通膨、新青安房貸、降息等利多因素可以持續助攻房市,不過,目前台灣房價過度飆漲的問題早已引起政府注意。

百年老店大同位於北市仁愛路黃金地段的「芙蓉大樓」,日前以131.25元出售,買家團由璞永建設領軍,聯手海悅國際開發、白天鵝機構等建商組成。璞永建設董座楊岳虎上週接受本刊專訪,親揭未來芙蓉大樓重建後的新..

信義企業集團新莊副都心推案「嘉學.」近日舉辦動土大典,象徵信義開發2030年願景「透過共融預建築成為產業ESG標竿」正式啟動。該案自2023年928檔期開案,不到半年時間住宅就百分百完銷,信義開發董事..

大台北科技走廊串起大北區經濟引擎,其中的「4+1產業園區計畫」,包含南港生技聚落、內科2.0計畫、圓山新創聚落與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並納入生態社子島形成完整規劃,令不少專家看好未來北區發展的想像空間,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