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高齡」的查詢結果共432筆

情侶通常要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才會論及婚嫁,但對於收入的要求每個人有不同定義,一名女網友表示,目前跟男友都是33歲,資產加總1400萬元,談到買房、生小孩的話題,男友認為至少要有2500萬元,才能夠生小孩..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購屋族背負壓力逐漸催生「等房族」,即是子女等待繼承父母的房子,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但房市需求估計不會立刻出現斷層,最快要等現階段20~24歲的族群..

隨著人口結構變遷,不少透天建案會在內部加裝電梯,因應高齡化社會,然而看似方便的設計,卻被許多人詬病。一名女網友就苦惱發問,「為什麼現在的透天那麼愛裝電梯?如果被關在裡面,家裡又沒有人怎麼辦?」話題掀起..

中正區得天獨厚地理位置、區域資源與未來發展,近五年預售平均單價漲幅,在台北十二大行政區中,皆名列前五,不只中央機關及明星學校匯聚,堪稱台北首善政經中心;加上政府翻轉軸線「西區門戶計劃」,台北雙星C1D..

房市全力搶攻剛性自用族群,特別是新設立的醫療園區、科學園區,預期將有大批醫護與科技新貴族群進駐,成為區域建案主力買盤,而即將於9月正式啟用的臺中市立醫院園區近期才在官網發佈徵才訊息,信義房屋專家認為,..

1958年成立的左營南公車站,成立超過一甲子,位於左營區左營大路,近期因租約到期,整棟開始拆除走入歷史,預計將把土地歸還給國產署,不少在地人有從小搭到大的回憶相當不捨,專家分析,該區離台積電也不遠,房..

市中心一地難求,老透天也鍍金。實登揭露,2022年永信建設旗下的高信建設,砸下7.5億元一口氣吃下捷運文化中心站旁18戶透天,事隔2年,去年9月再度入手一間52年透天,地坪20.06坪,成交價高達62..

台灣有機會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趨勢使然推動醫療及長照需求持續湧現,醫院也從嫌惡設施躍升為房市新寵兒,台中近期將有四個醫療院所成形中。專家認為,橘世代、準退休族因「銀彈充足」,較不受近期政府打房..

法國一位居民翻修新購入的房屋,為了尋找漏水源頭而進入閣樓查看,竟在隱密處發現一具白骨,經過調查證實其身分正是15年前失蹤的前任屋主。令人震驚的是,前屋主遺孀對此似乎毫不知情。

隨著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持續攀升,對不動產市場的影響日益顯著。根據內政部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第一季,全台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415萬人,佔總人口的17.8%。預計到20..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再度來台,全台掀起AI熱,這股風潮也吹進地產業,有建案主打智能建築,出現智慧機器人可以自己搭電梯,幫住戶送餐,或是有建商透過AI大數據統計蓋房、管理,都相當吸睛,專家表示,大缺工時代,..

台灣進入老齡化社會長照中心興起,因基地面積大、方正,也成獵地新標的。台南「慈恩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位於中西區,去年由蓁美健康事業以1億4693萬元購入,該中心表示,繼續經營中,信義房屋專家分析,該類含合..

全台房價高漲,連老屋也很搶手。根據實登統計,桃園大溪老街去年1月出現一處透天部分持分交易,該戶屋齡高達147年,為清朝光緒年間、1877年建成,屋齡比阿祖還老,總價180.7萬元成交,創去年六大都會區..

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信義房屋日本事業部專案執行經理唐國軒,他解開民眾對於在日本買房的疑慮,包括少子化、空屋率高等面向,並分析當前房價與熱門物件。此外,他也分享多個日本房市有別於台灣的特別之處..

人口結構改變,目前台中市全市29個行政區,平均每戶人口為2.59人,其中,僅大安區的每戶平均人口仍維持在3人以上。估價師認為,今年房市有4種產品有機會撿便宜。信義房屋專家則建議:「及早進場,較不會錯過..

到底要買房還是租房,一直都是眾人常討論的話題。近日有網友發文表示,不論看短期或長期,他都看不到透過房地產賺錢的可能性,這樣的話,為什麼還要買房呢?對他而言,買房根本就是「盤子」。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

台中市人口突破285萬人大關,但實際查詢,截至10月底人口台中市民60歲為以上的數量來到66.8萬人、14歲以下的人口為37.4萬人,這兩族群最需要醫療院所支撐,在這樣的趨勢下,醫療及長照需求持續湧現..

金管會公布,截至今年第3季底止,銀行以房養老業務累計核貸8542件,年增14.72%,累計核貸額度達新台幣488億元,年增14.55%,無論累計核貸件數或核貸額度年增率雙探新低。

央行宣布在有前提之下,讓繼承者、換屋族以及已簽約者購屋不受信用管制。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此波放鬆範圍比想像中更窄,除繼承者外,僅對交屋、換屋族有所放寬,顯見央行鐵了心打房。

新竹市有兩筆超過 35 坪精華地段土地,從日據時代以來便無人繼承,每年 1 萬元的地價稅也無法送達。新竹市稅務局決心清理欠稅,經過比對超過千張的戶政資料,終於發現早期地籍登記資料將地主名字「誤寫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