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住宅價格」的查詢結果共210筆

南韓房價近年不斷上漲,加上俄烏戰爭後建材等原物料上漲,讓想要買房的民眾叫苦連天。最近南韓一份統計指出,若20至29歲青年想要在首爾買房,平均得存款86.4年,才有可能買得起,且近年來青年族群內的貧富差..

全國唯一融合圖書館與美術館的台中綠美圖,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明年底開館啟用。今(5)日市府帶隊視察綠美圖工程進度,也讓這由8棟建築串連,外層罩上金屬擴張網的國際地標內部視角曝光。

全球房地產市場總值在2022年達到379.7兆美元(約新台幣12,332兆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聚集市場。根據國際房地產顧問公司「Savills」的報告,這一數值超過了全球股票市場(98.9兆美元,..

根據聯徵中心去年底購屋房貸統計,平均國人購屋房貸已經達到970.5萬元,相較前1年,平均房貸再多出85.2萬元,房貸金額寫下歷史新高。信義房屋專家認為,房價壓力問題正在累積,未來難免會成為執政時需要面..

內政部今天表示,截至4月底全國直接興建社會住宅已達10萬603戶,年底可望達成12萬戶目標,而包租代管預計在年底也可達8萬戶目標,有關外界對蔡總統8年20萬戶社會住宅政策跳票的質疑絕非事實。

南科效應發酵,台南房價愈漲愈高,東區平實營區堪稱是目前台南最具指標性重劃區,預售案最高已出現57萬元,成為台南東區房價天花板,根據最新實登,連地上權住宅也首度站上4字頭,驚呆在地人。

內政部19日發布2023年第4季住宅價格指數,本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36.2,相較第3季上漲2.27%,較111年同季上漲6.81%。事實上,房產專家何世昌就指出,目前已連漲5年多並且再創新高,貼出..

台南市最新1月住宅價格指數出爐!台南房市微幅上揚,交易量亦呈現增長趨勢。本期住宅價格指數為139.19,較上一期(2023年12月)微幅上漲0.37%,相較去年同期則上漲5.64%。

財經專家黃世聰觀察桃園房市,對其看法樂觀,因為有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加上許多雙北人口都遷移到桃園,「桃園成為人口成長非常快的城市之一,這都有利於發展」。其中重劃區吸納了眾多年輕購屋族與置產客,俗話說人..

日本東京都23區去年公寓平均售價首度突破1億日圓,住在首都圈生活大不易,住宅情報網站針對1都4縣「最想居住的市鎮」(依據車站等商圈)向民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橫濱已經連續7年蟬聯冠軍寶座,而儘管住宅價格..

高雄近年房價急漲,無論蛋黃或蛋白區都出現4字頭價格,不少購屋族沒有心理預期,買房壓力驟增,地上權住宅趁勢熱賣。根據最新實登,連地上權大樓成交價都創歷史新高,透天案詢問度也大增,跌破南部人眼鏡。

小宅化趨勢明確,但觀察台北市15坪以下住宅價格,5年來單價僅上漲12.9%,遠輸給電梯大樓均值,甚至跟公寓也只有3%差距。而從總價來看,小宅上漲12.8%,甚至輸給公寓產品。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最新實價登錄統計資訊顯示,2023年11月份的實價登錄交易量和總額出現下降,當月份的交易件數為1,007件,較10月份減少了4.55%,交易總額為255.66億元,平均每坪單價來到60..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1月《百城價格指數報告》,受部分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帶動,1月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不過,二手房市場仍維持下行態勢,各地業主「以價換量」現象較明顯,二手房市場價格已連續21個月環..

內政部15日發布112年第3季住宅價格指數及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33.18,相較上季上漲1.82%,較111年同季上漲5.42%。房價節節高升下,全台僅剩嘉義縣、屏東縣、基隆市為房貸..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發布全國住宅價格季指數,2023年第二季指數為130.8,季增1.51%,年增5.51%。房價持續上漲,存到買房頭期款難度提升,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提出「123購屋法..

大型企業擴廠更新產業鏈,千億投資上兆產值,又有鍍金板南線以及未來的三鶯線、萬大線二期,大眾運輸資源加持,交通、生活機能陸續到位,都讓土城前景備受看好。近5年板南線土城段累計住宅指數變動增長達18.48..

香港多年來為全球房價最貴的城市,不論是房屋單價或是房價可負擔性排行榜,皆高居世界第一。不過,香港房價在2022年開始大跌,加上港人移民潮、經濟下跌及外資流出等因素影響,香港第3季負資產房宅急增2.3倍..

北市過去為台灣房市之首,不過近期價量表現出現疲軟,據台北市政府地政局今(1日)發布,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全市不動產買賣案量為2萬5186件,為近6年來最低。信義房屋專家認為,目前北市為價量平..

近年房價高漲買房不易,尤其蛋黃區價格高,只買房、不買地的地上權住宅轉受歡迎,由於地上權住宅價格是周邊一般住宅的6~7折,地段機能佳,出租投報率大致落在3~5%。信義房屋專家提醒,轉手年限是最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