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比價」的查詢結果共541筆

大巨蛋旁「巨蛋國際中心」高樓層以每月387.7萬元出租,單價4936元,2027年則將調整為5083元,成為非信義計畫區首次見到單價破5000元的交易。

上半年本預期房市可漸漸走出陰霾,偏遇關稅、股災風暴攪局,信心再受打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建商面對市況不佳現實,各地都見新案不再開出高價案例,「誠意價」策略也成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

最新Q1信義房價指數曝,房價從不斷創高到進入盤整期,七都中除了新北、桃園,指數都出現季減。信義房屋專家表示:「Q2還有股災挑戰,但融市場可以快點恢復秩序,則房市即使進入修正期,預料短期波動幅度也不至於..

青埔房價一飛沖天,新案最高逼近8字頭。但中壢在地房仲表示,青埔買盤有高達4成是外地客,年齡層以年輕人為主,而對於「正港中壢人」、中年及老年人來說,海華特區才是買房首選地段,該區坐擁百貨機能,生活機能成..

北市商辦再現單價破5千元租金交易,也是信義計畫區地標大樓「南山廣場」第四筆破5千元的租金交易。信義房屋專家表示,信義計畫區辦公室租金單價,相較其它國際城市並不算特別高,地標大樓單價租金在每坪4千以上,..

去年919央行打房,房市買氣受到影響,桃園建商坦言,成交量出現下滑。但同時也強調,當前自住首購、換屋買盤仍在,觀察近期交屋的600戶中,只有20戶轉約、10戶是多屋族,房貸問題不大。

2024年台灣高階住宅市場在通膨壓力、升息迴圈與房市打炒房政策交織下,整體交易量明顯收斂,尤其近期美國關稅風波再度掀起全球經濟與資產市場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壓抑投資信心。但是在市況普遍不振的氛圍中,台中..

中部房地產過去一直有流傳「預售屋房價比價表」,將各區域預售房價列出,但拿出2024年8月份與最新的2025年3月份,時間正是第七波信用管制前與目前市況,2張表放在一起,可看出幾乎全區凍漲。信義房屋專家..

太平區取代北屯區,正式成為「首購天堂」,2024年太平區35歲以下年輕房貸族申貸件數達1346件,相較於2022年的724件,短短3年時間成長幅度高達86%。專家認為主因有三,包含房價基期低、交通優勢..

去年雙北共進場51場預售案,觀察目前只有2案完銷,占比僅3.9%,房市慘況不言可喻。專家表示,順利完銷的2案除了案量不大,也都規劃為小宅,單價雖然不低,但總價還有機會壓在1000多萬元內,總價為王戰勝..

台灣房市面臨4月2日將上路的川普關稅外部通膨焦慮,國內則是有一波熱錢效應正在醞釀,包括台商金資首波解禁、台股龍年飆升28.85%獲利出場的龐大游資,加上銀行進入2025新會計年度後房貸滿水位緩解,國內..

豬哥巷有棟三合院門口掛著秀場天王豬哥亮舊居的紅磚牌,上面還有豬哥亮手持麥克風的頭像,里長透露,豬哥亮住過的老家三合院其實已經拆除,原址1993年已經重新蓋起透天厝,信義房屋專家表示,近年僅附近巷內少數..

三蘆房價衝,頻頻成為地產新聞焦點,不少首購族外溢,跑到鄰近的五股洲子洋買房。代銷觀察,五股搭公車5站就到蘆洲捷運站,買盤有4成來自蘆洲,若再加上三重則高達6成,目前洲子洋新案均價逼近6字頭。

高雄房市近2年火力全開!根據房屋網最新統計,全台人口最多的10大里中,高雄獨佔半壁江山,其中左營福山里不但是全最大里,有「天下第一里」之稱,也以年漲幅超過3成奪冠,成為全台房價飆升最猛的明星里。

台南房價在貴什麼?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大家房屋忠孝復興店執行長吳則翰、《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他們以在地人的角度來分析台南房價,並給予聽眾買房建議,此外針對台南最核心的東區也進一步分析介紹。

2025年房市怎麼走?建議購屋族怎麼做?最新一集《地產詹哥老實說》邀請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房市專家何世昌、知名投資客帥過頭,有人認為不要買、有人認為量縮是進場的好時機,也有人說要保持「..

歌手張惠妹去年底的大巨蛋演唱會,因歌迷反應熱烈造成的震動,在大巨蛋周邊居民鬧得沸沸揚揚,音樂場館到底是不是嫌惡設施?房屋交易平台樂屋網分析國內10大音樂展演空間房價近三年表現,發現高雄世運主場館、台北..

2024年北市文山區有不少指標新案推出,帶動區域房市能見度。在地房仲表示,不少外來客被建商代銷廣告吸引,來到文山看房,價格比一比之後,反而選擇購入中古大樓,每坪55~65萬元就有機會入主木柵市區,對比..

北市文山新案「百萬時代」來臨,2024年一口氣出現4場預售案單價上百萬。信義房屋在地房仲表示,文山區房價長期處於被低估的狀態,去年以來陸續出現單價破百萬新案,可說是一種補漲的概念,就在地人而言,也逐漸..

2024年COMPUTEX期間,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點名107家台灣夥伴為全球AI發展關鍵力量,彰顯台灣在AI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 台南,憑藉南科與台南科技工業區的聚落效應,已成為全球AI產業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