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結果:符合關鍵字「買氣」的查詢結果共2811筆

據住展雜誌統計,2018年北台灣(新竹以北含宜蘭縣)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達1.11兆元,符合先前預測,並創下史上第三大量紀錄,僅次於2013年、2014年。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由於前年底前..

2018年不動產市場維持緩步回溫的氣象,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跟前年(2017年)各有增減,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依據六都地政局及民政局之資料,統計近三年六都家戶購屋比,各都近三年大多為緩步走揚;六都去年相較前..

台北市地政局今(14)日發布最新一期不動產交易統計,107年9月全市交易量共1,012件、交易總金額為261.15億元,整體呈現量跌價升態勢。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分析,去年受9合1選舉影響,..

園區客高所得與精算CP值的購屋特性,讓竹苗房市發展自成一格,即便市場面臨盤整交易清冷,竹苗一帶科技園區周邊重劃區房市仍有相對穩定買盤支撐。

據住展雜誌統計,去(2018)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推案量最大的行政區,前十名分別是大安、新店、竹北、板橋、桃園、中壢、新莊、土城、內湖、龜山。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認為,北市去年颳起超大型開發案風..

為了刺激買氣,建商下猛藥吸引自住客出籠!「璞樂」推出25至45坪的「半訂製宅、買房賺回饋金」購屋計畫,訴求金援雙箭齊發政策,強調10萬元即可下訂,以及在交屋前下訂、再回饋自備款5至10%回饋金;全案每..

隨著各縣市首長走馬上任,六都房市詢問似乎也熱絡了起來!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新建案,統計目前全台超過3700筆新建案瀏覽數、來電量,其中高雄市表現最狂,2018年12月瀏覽數較1至11月平均數..

北市商辦租金售價屢創佳績,商用及土地市場雙雙繳出亮眼成績單,壽險業及建商積極回歸市場,地上權案也重獲關注,自用型買方增加,帶動辦公空間去化表現佳。依據信義全球資產第四季統計,台北市辦公室平均售價來到8..

新北市土城區都市計畫進一步擴大面積約162.04公頃,並配合土城看守所、新北地方法院及新北地方檢察署等機關搬遷所需,其中將另劃設住宅區面積約8.45公頃、商業區約3.89公頃、公園用地約10.4公頃等..

根據住展雜誌調查,2018年12月新建案房市風向總分為31.7分,比11月分數大增4.5分,對應燈號雖仍為藍燈,且連續五個月亮出藍燈,但好消息是距離黃藍燈僅一步之遙,而風向球六項統計指標更全數上揚。住..

新科市長韓國瑜「拚經濟」口號一呼之後,商用不動產與房市都傳出買氣升溫消息,但高雄市地政局公布107年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卻創下8年同期新低,僅2,762戶。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表示,選後..

「ONE PARK TAIPEI元利信義聯勤」日前以單坪299萬元成交紀錄打破市場行情,踢下帝寶站上豪宅王座,甚至險破「彭淮南防線」,且因無法證實買家身分,讓市場一時熱議。經時間推移,買家身分也逐漸曝..

根據六都最新公告的買賣移轉棟數資料顯示,六都2018年的買賣移轉棟數成長-3%~14.4%不等的幅度,不過受11月選舉影響,12月的移轉棟數則呈現略微衰退表現。專家分析,無論好壞,選後買氣下個月就會見..

六都地政局公布12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選後雖出現看屋人潮,但多未立即出手進場,六都12月總計1.8萬棟,相較上月月縮2.6%,各都交易平淡微衰、起伏多在5%內;不過六都2018年全年累計約21.2..

新北市中和區出現整棟大樓法拍案例,該社區名稱為「嘉泉名璽」,每戶底價從500萬元~1,200萬元不等,一口氣拍賣80戶,一拍總價11.6億元,預計2月19日進行一拍。寬頻房訊發言人徐華辰表示,該案抵押..

房市寒冬來襲,大坪數高總價、投資型住宅買氣直直落,新建案紛紛推出符合自住需求的小宅大空間,久睦建設在桃園龜山、迴龍地段推出主攻在地自住客為主的中小坪數建案「DODO HOUSE」以低總價、小宅大空間,..

信義房屋統計12月前25天全台門市交易狀況,12月房市交易量整體月增約1成,房市脫離11月的選舉干擾,逐步反應年底前的購屋旺季效應,若以區域表現來看,包括台中市與高雄市交易量都出現明顯復甦,高雄市12..

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觀察2018年七都價量變化,交易量較去年增溫,其中以台北增幅最多、達11.5%;其次為桃園量增7.0%、新北增5.3%、台南則量縮最多8.6%。而價格則是台北跌5.1%,..

北台灣2018年成交最熱絡的四大新興重劃區,分別是板橋江翠北側、新店央北、土城暫緩發展區和龜山A7重劃區,據住展雜誌統計,四大重劃區明年推案預估量達1,270億,再度引爆新一波推案潮。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5)日發布最新一期「11月景氣動向調查」,台經院表示,11月營建業受選舉干擾,導致房市買氣降溫,且招標作業、開工延後,未來半年不動產、營造業都轉趨保守看待。